衡阳市2013年上半年病虫发生防治概况及下半年趋势分析
2013-07-02 09:35:28 作者:李颖丽 李勇峰 唐春生 来源: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衡阳市2013年上半年病虫发生防治概况
及下半年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一、早稻病虫发生概况
我市今年早稻种植面积385.65万亩,一季稻种植面积19.26万亩。早稻病虫害是一个以“三虫两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多种病虫混合交替发生为害的中等偏重发生年。其中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今年早稻病虫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迁飞性害虫发生早,但前、后期迁入量小,危害程度轻,中期迁入大,发生程度较重。稻纵卷叶螟一代中等发生、二代中等偏重发生,中期防效差的田卷叶率高,为害重;稻飞虱一代迁入早,但为害程度较轻,中期有所加重,早稻前期采取“治虱防矮”策略,压低了稻飞虱基数,田间虫量不大;纹枯病发生稍迟,中期扩展速度快,后期由水平扩展转向垂直扩展,发生严重;稻瘟病在种植感病常规稻区域发生危害严重。为害损失虫害重于病害。稻象甲在山区早稻苗期发生严重;二代三化螟在单、双季稻混栽区有轻微发生;稻蓟马在秧田和本田前期发生严重;其它病虫如稻苞虫、稻螟蛉、福寿螺、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在局部地方有一定程度发生。由于测报准确及时,防治措施得力,成灾面积较小,实际损失较轻。据统计,上半年我市早稻和一季稻病虫发生总面积为1492万亩次,防治总面积1665万亩次。
(一)早稻病虫发生防治情况
1、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4级。稻飞虱发生较去年迁入早,田间虫量较去年偏多。耒阳市秧田4月16日始见飞虱,比常年早6—8天;短翅型成虫于5月8日始见,比去年迟8天;测报灯下5月14日始见褐飞虱,比去年早17天。第三次长翅成虫迁入早稻大田盛期为5月25日至5月30日,平均百丛长翅124只,若虫高峰出现在6月7-11日,高峰时百丛若虫670只。全市安排在6月8—11日、6月25日—7月3日对稻飞虱进行了全面防治,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对稻飞虱控制效果好。全市发生面积为349.5万亩,防治面积354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4级。第一代轻发生,一代蛾峰出现在5月15日,蛾量少不明显危害小,我市在防治一代二化螟时进行了兼治。第二代中等偏重发生。5月28日-6月10日出现迁入高峰,亩蛾810只,百株卵17.9粒,亩幼虫7195条,全市安排在6月8 -11日进行了全面普治。6月26日左右出现外迁虫源与本地虫源混合发蛾高峰。全市安排在6月25日-7月3日对卷叶螟进行了全面防治。6月下旬各地调查,亩平残虫2574条,卷叶率1.7%。全市稻纵卷叶螟发生281.9万亩次,防治面积302万亩次。
3、二化螟: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4级。第一代二化螟羽化高峰为4月19—25日,秧田亩蛾734只,亩卵1375块。一、二龄幼虫高峰出现在5月10—16日,亩平幼虫5010条。我市安排在秧苗移栽前7天对秧田进行了防治,5月10—16日全面施药防治早稻田二化螟。6月中旬各县(市)植保站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进行了定案调查,防治田螟害株率1.02%,亩平残虫453条。二代二化螟羽化高峰为6月19-25日,卵孵高峰为6月25日-7月5日。全市安排在6月25日-7月3日对早稻、中稻、一季稻进行了全面普治。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363.2万亩次,防治面积365万亩次。
4、稻瘟病:中等发生,发生程度3级。发病品种主要有天龙1号、早品49、浙辐315、威优402、威优974、汕优402、金优系列等。叶瘟始见于4月20日,穗颈瘟始见于6月12日,5月下旬开始流行,6月上中旬为流行高峰期,高峰期为害较重。耒阳市6月16日调查发病丘块,病蔸率平均为27.5%,最高44.6%,病株率平均为8.3%,最高23.2%,病叶率平均为4.2%,最高16.6%。上半年稻瘟病发生面积12万亩次,防治面积32万亩次。
5、纹枯病:大发生,发生程度5级。前期流行缓慢,后期上升快,流行速度快,发生危害重。纹枯病5月15日在常宁市始见,5月下旬进入流行盛期,流行期为35天左右。在流行高峰期,由于天气温湿适宜,纹枯病扩展速度快,6月25日全市加平发病蔸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1.2%、13.5%、4.36。全市安排在6月8-11日和6月25日-7月3日对纹枯病进行了全面防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全市纹枯病发生面积282.1万亩次,防治面积325万亩次。
6、其它病虫局部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3.2万亩,防治30万亩次。三化螟在耒阳轻发生,发生0.3万亩次,防治0.2万亩次。稻蓟马、稻象甲、稻蝗、白叶枯病等病虫发生173.62万亩次,防治217.27万亩次。
(二)发生原因分析
1、病虫基数:①根据冬后调查,纹枯病田间菌核残留量大,全市平均每亩13.53万粒,略高于去年,具备大发生的菌源基数。②稻瘟病菌源分布面广,由于种子、稻草带菌,为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有效的菌源。全市冬后调查谷粒带菌率为1.94%,稻草带菌率为0.80%,与去年相近。③冬后调查各种类型田,二化螟全市加平亩活虫2398.15条,有效虫源田面积231.76万亩,略低于去年。剥查室外稻草,平均千根稻草有活虫34.8条。④稻飞虱在我市存在越冬现象。常宁市调查板田及杂草,百株游草有飞虱卵8.5粒。
2、气候条件:2012年属暖冬天气,二化螟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越冬虫口基数大,死亡率低, 5、6月气温适宜,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发生危害,尤其是早稻中后期大风天气较多,极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造成二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暴发。
二、我市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
今年我市中稻种植面积为19.25万亩,预计晚稻种植面积为410万亩。根据我市历年中、晚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早稻病虫发生实况、作物布局、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病虫整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1、稻飞虱:一季稻稻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39.5万亩次,防治面积49万亩次。晚稻稻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470万亩次,防治面积502万亩次。
2、稻纵卷叶螟:一季稻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万亩次,防治面积30万亩次。晚稻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次,防治面积437万亩次。
3、二化螟:一季稻二化螟中等偏重等发生,发生面积36万亩次,防治面积45万亩次。晚稻二化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60万亩次,防治面积496万亩次。
4、稻瘟病:一季稻稻瘟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次,防治面积7.8万亩次。晚稻稻瘟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防治面积62万亩次。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地区,一旦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多雨天气,局部地区将有暴发成灾的可能。
5、纹枯病:一季稻纹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次,防治面积20万亩次。晚稻纹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310万亩次,防治面积340万亩次。
6、稻曲病:一季稻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1万亩次,防治面积8.8万亩次。晚稻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2万亩次,防治面积88万亩次。如果水稻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阴雨天气,在感病品种种植区,将有严重发生的可能。
三、预测依据
(一)、病虫残留基数。
1、纹枯病:据各县(市)植保站6月底调查,早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30.2%,病株率10.8%,病指3.46。早稻纹枯病大发生,且田间纹枯病菌核广泛存在,为晚稻纹枯病大发生奠定了基础。
2、稻飞虱:早稻残留虫量百蔸飞虱312只,随着早稻的收割,稻飞虱大量迁入中稻、晚稻田为害。
3、稻纵卷叶螟:二代残虫量2575头/亩。目前中稻卵、幼虫密度大,全市平均百株卵10.2粒,亩幼虫3933条。
4、二化螟:据各县植保站6月底调查,早稻亩平残虫438条。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显症早,传毒媒介虫量大,带毒率高,暴发潜在危险大。
(二)、耕作制度、种植品种和栽培方式。
1、中稻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插期不一,易形成桥梁田,有利于害虫辗转为害。
2、晚稻免耕面积大,稻草还田多,有利于病虫直接移入晚稻本田为害。
3、中稻和晚稻优质品种比例大,而大多数优质稻抗耐病能力差,易感稻瘟病、稻曲病。
4、农民习惯偏施氮肥,轻磷、钾肥,有机肥严重缺乏,易导致晚稻前期禾苗早生快发和后期贪青晚熟,为各种病虫尤其是纹枯病和卷叶螟的侵入为害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
(三)、人为因素
1、部分农户防治水平偏低,用药不规范,任意加大剂量和药剂不对口、防治不适时,防效不佳,且杀伤了天敌,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2、很多农户施药时用水量不足,晚稻期间气温高,蒸发快,严重影响防效,并且药液难以喷到水稻基部,降低了防效。
(四)、气候条件。据气象台预测:7月份全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偏高,降水北偏少、中部及南部略偏少。主要降水过程有三次,分别出现在7月上旬中期、中旬前期、中旬末至下旬前期,将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的迁入,有利于纹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6~8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降水偏少1~2成,将影响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效果。
三、棉花病虫发生概况与趋势分析
1、棉蚜:中等发生。始见于5月7日,发生危害高峰日6月5日,有蚜株率38%,百株三叶蚜量768头,卷叶株率3.3%。发生面积9.1万亩,防治面积11.9万亩。预计下半年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3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
2、棉叶螨:中等发生。危害始于5月25日,发生危害高峰日5月31日,有螨株率1.7%,百株螨量6.3头。发生面积5万亩,防治面积8万亩。预计下半年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防治面积20万亩。
3、红铃虫:一代红铃虫偏轻发生。今年的红铃虫与前几年比其发生危害有所增加,6月中、下旬的几次虫害调查显示,红铃虫平均百株虫害花数2%,发生面积1.35万亩,防治面积1.8万亩次,预计下半年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防治面积2万亩。
4、棉铃虫:一代轻发生。二代中等偏轻发生, 5月31日始见卵,5月31日-6月24日全代平均百株累计卵量27.5粒,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6日,百株产卵量6.7粒,发生面积1.9万亩,防治面积2.8万亩。预计下半年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5万亩,防治面积20万亩。
主要预报依据:
1、棉蚜,一是棉蚜繁殖速度非常快,10天半月不防治,棉蚜将大量发生危害棉花。二是棉花后期植株高大,部分棉农在防治上走过场,防治不彻底,导致棉蚜残虫量大,繁殖迅速。三是高温干旱有利于棉蚜的迅速繁殖。
2、棉叶螨:一是棉叶螨繁殖速度快,棉农不及时防治的话,在基数大的田可造成全田危害。二是高温干旱极有利于棉叶螨发生危害,我市7-8月份属于高温干旱天气,其间棉叶螨发生量大增,危害棉花成灾风险大。三是间作套种面积大,杂草多,劳力少,管理跟不上,从而引起棉叶螨,大量发生危害。四是市场上农药混乱、假冒伪劣农药多,以至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差,其残虫再度繁殖造成危害。
3、棉红铃虫:一是因为上半年红铃虫中等偏轻发生,存在一定的基数,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继续加重繁殖发生危害。二是因为部分品种对红铃虫的抗性越来越差,以增加红铃虫的发生危害。
4、棉铃虫:一是迟发棉田面积大,长势茂盛有利棉铃虫取食。二是经济作物和蔬菜种植面积大,混栽现象普遍,为棉铃虫的发生提供过渡桥梁。三是部分棉花品种的抗性差,引起棉铃虫数量上升,形成危害。
201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