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腐病
2013-03-30 12:34:20 作者:鲁运江 来源:zhuanzai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水稻基腐病
鲁运江
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 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 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别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该病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死后,恶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上。该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生产上只要抓准基腐病这三个独特症状,是能与上述病害区别开来的。
1.病原
水稻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 (Sabet) Victria, Arboleda et Munoz.属欧氏杆菌属细菌。又称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细菌单生,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2.6-3×0.6-0.8(μm),鞭毛周生,无芽胞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变形虫状,初乳白后变土黄色,无光泽。厌气生长,不耐盐,能使多种糖产酸,使明胶液化,产生吲哚,对红霉素敏感。
2.传播和发病大
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以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的气孔中系统感染,在整个生育期重复侵染。发病一般有3个明显高峰,分蘖期出现第一发病高峰,以“枯心型”病株为主;孕穗期出现第二发病高峰,以“剥死型”病株为主;抽穗灌浆期出现第三发病高峰,以“青枯型”病株为主,以后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早稻在移栽后开始出现症状,抽穗期进入发病高峰。晚稻秧田即可发病,孕田穗期进入发病高峰。轮作、直播或小苗移栽稻发病轻。偏施或迟施氮素,稻苗嫩柔发病重。分蘖末期不脱水或烤田过度易发病。地势低,粘重土壤通气性差发病重。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如早稻品种金优402,中稻品种杨两优6号、广两优476、两优233、两优343、两优681等,晚稻金优133、岳优9113等,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培育壮苗,推广工厂化育苗,采用湿润育秧。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要小苗直栽浅栽,避免伤口。
(3)提倡水旱轮作,无论秧田或移栽大田要防止大暴雨后的渍水为害,特别不能让渍水淹没禾苗叶片,否则,易引基腐病的暴发为害,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有利于对该病抗性。
(4)667㎡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40克加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万生〉40克兑水30千克喷施两次,中间隔5—7天,防治很好,但喷施时田间一定要放干水,进行干干湿湿管理。水稻穗期使用铜制剂可能造成药害,一定要慎重。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