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衡阳市测报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和2013年工作思路

2012-12-23 21:14:30 作者:李颖丽 李勇峰 唐春生 来源: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2年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成效、存在问题
和2013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市测报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植保植检站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测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倡导“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加大监测力度,认真执行测报调查规范,积极开展电视预报,科技下乡和为民办实事,当好各级党和政府抗击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参谋,在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全年测报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是不断加强测报硬件建设。我市常宁、祁东、衡南三县(市),已建成了区域站,配备了交通工具,添置了仪器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耒阳、衡阳、衡东等县(市)区域站建设已列入2013年国家计划。各县市区普及了电脑,实现了信息传递网络化。近年来,我站添置六台电脑、四台打印机、三台照相机、一台投影仪,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测报技术培训实现了ppt文稿演示与汇报,测报硬件建设上了新台阶。 
 
二是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工作水平。全市设立52个测报网点,重点对水稻、棉花、蔬菜、柑桔、油菜等10余种主要作物60余种病、虫、草、鼠开展了监测,今年重点狠抓了秧田期高巧拌种,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田1、3代二化螟,2、3、4代稻纵卷叶螟,1、2代稻飞虱带毒率、3、4、5代稻飞虱田间消长动态监测,在分蘖末期、孕穗齐穗期注意纹枯病、稻瘟病和中晚稻稻曲病的预测预报,突出了水稻主要病虫害主害代的测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和稻水象甲的普查监测、封锁防控。在唐春生植保网建立了20种主要农作物、园林植物332种病虫草害测报和防治技术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进行测报资源整合、套餐点单、远程教育、专家咨询服务,在全国测报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年收集各县市区情况75次,向省站汇报75次。发布病虫情报152期,其中水稻107期,棉花5期,油菜10期,蔬菜3期,农田灭鼠13期,化学除草9期,经济作物(果树、席草)5期。我站今年发布病虫情报14期,城区雁峰、蒸湘、石鼓植保站转发了市站情报。全市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植保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准确及时地指导大面积防治。 
 
三是不断完善测报网络体系。全市共有测报人员51名,已形成了“以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分中心为龙头,市植保植检站为桥梁,各县市区植保植检站为骨干、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的“四级一体”测报网络体系,渠道畅通、运转良好。各级职责明确,分工细化、突出特色、运作协调。 
 
四是不断提高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入户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我市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化,病虫发生信息形成图片、影像等,并通过电视等媒体发布,实现可视化预报。全市已有7个县市区植保植检站开展了电视预报,共播出电视预报98期,印发病虫情报19.78万份,张贴病虫情报公告版98期、4.277万份,发送手机短信40457条,培训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572期、69182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的入户率。 
 
五是不断凸显测报工作成效和影响力。在全市设立的52个测报网点上优选43个监测点,作为国家级或省级病虫草鼠监测点,承担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蔬菜、柑橘、马铃薯的监测任务,同时各县市区还对地方特色农作物病虫害设立9个观测点开展测报工作,以提高测报准确率降低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确保了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单个病虫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以减少农药用量和用药次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工作,有效地指导了广大农民安全使用农药,节省了防治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单水稻全程用药一项亩增100元以上;以提高防治效果,增加粮食产量,凸显测报工作对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的成效和影响力。经我站2012年水稻全程用药测产,植保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55.28%。2012年全市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671.24万亩次,防治7874.48万亩次,共挽回了粮食损失110.01万吨,蔬菜损失17.95万吨,水果损失4.23万吨,棉花损失0.38万吨,油菜籽损失5.11万吨,其它经济作物损失2.49万吨,共挽回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测报工作为衡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今年测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仍不容忽视。
一是病虫监控预警体系不健全。乡镇、村两级测报已高位截肢、名存实亡,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病虫害暴发。现有的测报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量又大,监测防控任务日益艰巨。 
 
二是测报专业人才建设后劲不足。测报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低,专业人员进不来,非专业人员在植保系统内占一定比例,现有专业人员思想不稳定,无人想干测报,测报人员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和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三是对常发性病虫突发的应急反应能力脆弱。迁飞性种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近年来大发生频率加快,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白叶和倒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现有测报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测报人员下田调查主要靠肉眼观察,个别县存在观测圃设立难、电脑配置低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测报工作的要求。 
 
三、2013年测报工作思路
2013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预报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总揽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和发展方向,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测报体系建设,改善测报手段,加强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素质,规范管理,准确测报,科学指导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防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和施药者人身健康安全。 
 
目标要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准确率提高2-3个百分点,覆盖率提高5-10个百分点;确保将病虫危害的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出现连片5亩以上病虫危害绝收;确保国家禁止的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不下稻田;确保不出现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事故发生;确保单位面积内防治成本显著降低。 
 
一、建立体系,完善网络。通过建设和完善省市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立全市有害生物灾害监控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数据的标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管理、图形化处理和可视化发布,显著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切实抓好区域站建设,使各项软硬件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加强各县市区测报网点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二、改善设施,充实队伍。 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要求,大力完善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稳定并加强病虫测报技术力量。对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每站应配备测报人员4人以上,其中专职测报人员不少于2人,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并依托已建成区域站完善的养虫室、观测圃、检测室等系统开展工作;其它县市区配备测报人员2人以上,要从农业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进入测报队伍,增加全市专职测报人员数量;努力改善测报人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保证必须的工作经费,提高下乡补贴标准,调动测报人员下田调查的积极性,从而稳定测报队伍,逐步实现测报队伍的年轻化。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根据新时期植保工作的新任务,加强知识更新,提高素质。对基层测报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省里组织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培训,提高测报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使测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确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四、规范管理,准确测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根据作物布局和区域种植,重点对水稻、油菜、蔬菜、柑桔、油菜、农田害鼠等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开展系统监测。根据省植保植检站病虫调查和汇报要求,制定农作物报表汇报制度,做到主要病虫害7天一报,突发性病虫害及时汇报。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刻,实行病虫害预测会商制度和专人值班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电脑等现代传媒,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布植保信息,加快植保技术信息传递,提高进村入户率和病虫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12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