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耕“云”觅茶香 ——南岳怡绿茶业公司开发有机茶纪实
2012-11-09 00:07:10 作者:莫雪松 伍施施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衡岳耕“云”觅茶香
——南岳怡绿茶业公司开发有机茶纪实
本报记者 莫雪松 伍施施
导读:
30年来,一连串茶业神话在南岳上演——
品质,从农药杀虫到无公害,到绿色食品认证,到食品最高级别——有机茶叶,获得欧盟和美国颁发的有机茶证书,一直处于全省领航地位;
茶林,从寥寥可数的茶园近乎荒芜到复苏兴盛,从而带动南岳区全面种茶产茶,以茶为农业支柱产业,以至如今南岳区茶林漫山遍野;
企业,从小小茶园到扩建基地,再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如今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品牌,从提篮叫卖鲜人问津,到衡阳市第一大茶叶品牌,到省优质名茶、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名优茶金奖,再到目前茶界响当当的品牌“湖南十大名茶”;
市场,从南岳到衡阳,到湖南,到全国,以至现在走向世界……
创造神话的,是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离不开特殊人才,离不开各界相助,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离不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不吝不懈全力全面的扶持!
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基地
执着的彭其舟,带来南岳有机茶
爽朗笑声不断,却是源自恬淡心境;执着追求不止,乃是因为单纯热爱——这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给记者留下的难忘印象。
一杯南岳银针,翠绿鲜嫩,根根竖立,或沉或浮,似乎本就生于水中,茶水合一,蔚成趣观:浮者竖挤水面,探出尖尖角来,好奇观望;个别飘立水中,似在踩水戏耍,天真可爱;沉者铺立杯底,随水摇摆,俨然小型水底世界,生机一片。喝上一口,清香轻绕,舒爽久留,回味无穷——这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南岳有机茶留下的美好印象。
在两个印象之中,他与南岳有机茶之间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他叫彭其舟,衡阳市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2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本科生,彭其舟从湖南农学院(现在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叶专业毕业,并被分配在南岳林场。
当时整个南岳区只有南岳林场有茶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林场,其下属的南岳茶厂也是设备简易落后,厂房破烂不堪。而当时茶业亦处于低潮,前景尤显暗淡。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个林场的4个茶园还遭受着病虫灾害的重度袭击,以致一个茶园完全荒废,两个茶场几乎被吃光,还有一个亦在“重病呻吟”中。
一进场内,目光所及,虫满为患。而最恼火的是,这些虫居然什么药都无法灭绝,并且不减反增,其耐药性和繁殖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农药的杀灭力。
彭其舟的毕业论文就是《茶叶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技术》,那么这一成果是否只是“纸上谈兵”?能够在实践中“一展拳脚”吗?
彭其舟不管这些,而是开始应用他的科研成果,推行生态工程。
刚毕业的他给领导的第一个建议就令人费解。他说:“不要打农药了,干脆让它吃”。结果他招来一顿批,被认为是初出茅庐,不懂实践。然而,他从专业角度给予解释说,这是最后一批虫,到了五龄发蛹期,繁殖最佳时期已过,再施农药已收效甚微。领导同意了。
1983年上半年,虫出来了。
他提出——不施任何农药,发动采茶人员人工捕捉害虫。这本就已违背惯例,而他建议的工价更是离谱:捉虫1元一条,并且当场兑现!
要知道,当时工资普遍只有20—30元一个月,肉价只有0.77、0.78元一斤,米0.135元一斤,采摘茶叶只有0.1元一斤,人工捕捉茶叶害虫的价格竟然开出1元一条的“高价”,这不能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人甚至嘲讽他是书读多了,成书呆子了。
然而,彭其舟自有他的道理,他坚信他的生态控制技术的理论是正确的,经济上也是最划算的。
他说,益虫与害虫有个生态平衡的关系,害虫多了,以害虫为食物的益虫也就会增多。如果喷洒农药,害虫抗药性强于益虫,益虫就会迅速减少,从而导致害虫不减反增,而且其后代抗药性更强,以至“百毒不侵”,那么茶林最终必被吃光。如果捉虫,害虫在减少,益虫在增加,最终,害虫必将销声匿迹。
同时,他作过实地勘察,发现茶园主要有三种害虫,其特点是体积大,食量大,危害大,但同时也有个好处,就是易于发现,便于人工捕捉。
因此,在他看来,捉,在当时是对付病虫害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至于工钱,他认为,如果不愿意花代价,就没人愿意去捉。
经他一解释,领导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对采茶工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以致有的采茶工一天就可拿到100多元的工钱!
“捉虫行动”在3个茶园迅速展开,当年采茶的工钱是三四万元,而捉虫的工钱也达到三四万。
1984年他任副场长,继续捉!
1985年他任场长、副书记,还是捉!
虫越捉越少。到1986年他任场长、书记时,害虫已经完全不见踪影,直到现在都不再见虫影,因为害虫大势已去,益虫不再弱势。
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这期间也辅以一系列农业综合技术:秋冬季清除并焚烧病虫枯枝落叶;将土翻转,把本在浅土中的虫卵进行深埋,第二年虫子爬不出来;中耕除草,清除害虫寄生环境……从此,茶园恢复了生态平衡,再也不需要使用农药了。
事实证明,大智若愚,看似荒谬之举竟是长远之计,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引起了彭其舟的母校湖南农学院的注意,该院决定与南岳林场合作,将茶园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技术作为重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由茶叶病虫害防治专家谭济才教授主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89年,《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作者是湖南农学院的谭济才教授,写的就是南岳山上不打农药也盛产茶叶这一“神话”。
此文在全国茶叶行业引起强震,当时许多人根本不相信,有的还专门跑来调研,没想到这真的是事实!
业界观念因此来了个革命性的转变与突破!
这一茶园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技术不仅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至今还在被业界所传颂。
他的生态工程的成功推行,使大家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他的“生产无公害茶叶”的思路和模式渐渐成形并成熟——“捉虫”是全省首创,“无公害”又走在了全省最前头。
1988年,国家开始提倡绿色食品,彭其舟又瞄上了这个目标。
彭其舟对茶园的管理,不仅不打农药,而且对茶林不施化肥,全部施以菜籽饼、草木灰、草皮(埋青)、农家肥等有机肥,事实上,有机肥不仅可杀害虫,而且肥效长,质量好。
1992年,林场获得中国农业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又是全省第一个。
1998年,彭其舟到浙江购买茶叶加工设备,不料此行再次带来一场全新突破——将整个湖南的茶叶带到食品级别的最高峰——有机茶叶。
他在购买设备时,对方告诉他,现在浙江都在用有机茶生产设备了,有机茶出口量很大,供不应求。
有机茶已成国际抢手货,浙江已出台有机茶生产标准并全面实施,而湖南居然毫无动静,彭其舟有点着急了。
一回湖南,他便向省农学院、农科院茶科所专家、农业厅领导反映,呼吁尽快推行有机食品,推行有机茶叶——又是他,率先瞄准国际市场。
逐级反映呼吁,引起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庞道沐的高度重视。2000年,庞副省长专门召开了我省有机茶工作会议——全省被动局面因此被扭转。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绿色茶叶则是在无公害茶叶的基础上,所含的有害物质含量更低。
而有机茶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有机茶的生产要求更加严格,比如不能机械采摘,必须是人工采摘,采摘时必须用木篓或竹篓;制作时必须使用无任何污染的设备;所有原材料、所有农事活动(包括所用工具、方式、时间、地点、数量甚至天气等)都要登记,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总之,采摘、运输、加工、储存,必须全程无污染。
2001年,又是全省第一,南岳成立了有机茶出口基地办公室,由彭其舟任主任。4个村,4000多亩茶林基地,有机茶生产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并在当年就申报了欧盟有机茶认证。
按规定,3年才能发证,2004年,我省首批有机茶基地颁证,全省仅4家,衡阳南岳占得一席之地。
至此,南岳茶叶完成了完满而华丽的蜕变,迎来了一个全面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南岳区岳林乡岳林村是大受“茶”益的村庄之一。该村现年67岁德高望重的支书、主任刘友炎底气十足地说,毫无疑问,彭其舟为南岳茶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彭其舟,南岳茶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最前列,他恢复了良好的茶园生态,使茶叶加工实现从一家一户小作坊式到现代化加工的大转变,品质、价格大大提高,过去靠烧炭卖柴的村民,现在主要以茶叶为经济来源,收入大为增加,同时使土地得到最大效益化的综合利用,并绿化了山区,带来了美景秀色。
农业综合开发,带来南岳茶产业
南岳茶业的精彩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离不开特殊人才,离不开各界相助,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离不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不吝不懈全力全面的扶持!
今年70岁的刘芳富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岳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以下简称“农开”)主任。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岳区农开办就对南岳茶叶产业、茶业龙头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将茶业作为南岳支柱产业而进行倾力打造。
在资金上,除区配套资金外,省、市农开办、农委年年支持,市里、省里开特餐,而且资金全额到位,从不挪用。
领导全力支持,区政府有关领导不知跑了好多山,走破好多鞋,划烂好多裤,饿了好多饭,一天走下来,累得精疲力尽,“那真是下了决心的”。从刘芳富激动的神情中,记者可深深感到当时重视、扎实和艰辛的程度。彭其舟感叹道,今天的茶叶产业,不是风可以吹出来的,而是实干干出来的。
区农开办还全力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茶叶开发,刘芳富说,那时的茶叶已超过洞庭湖茶,毛尖竖得起,价钱超过800元每公斤。
为开辟新茶林,区里可是给了最大的政策支持的。为了买苗子,不辞艰辛,组织专业人员到福建一个茶叶研究中心,一买就是两年,种子运到乡政府,堆得走廊、坪里到处都是。为发动农民开发茶叶,政府不但无偿提供种子、肥料,而且支付工钱,连农民用自己的锄头挖山,每把锄头都补助1.3元。
农民积极性被迅速提升,3年时间,即有4000多亩山丘成了茶林。不少农户还在屋前屋后自留地种上了茶树,这些零星的都增加至500亩,这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欣慰的奇观。
农开部门还重点扶持南岳茶业龙头企业,比如对南岳茶场进行改造,重建厂房,增加制茶设备,力争做响品牌,打出品牌。
省、市、区之所以“咬住茶叶不放松”,将所有资金都用在茶叶上,这是有原因的。南岳也曾试行过别的产业,结果都没成功,探索发现,南岳的自然条件已经决定,只有产茶才有潜力。
从1991年开始,在农开部门的指导扶持下,派遣了陈英等4名专业茶技师进入南岳区的4个村:岳林、石山、莲塘和杉湾,在这4个村里进行茶叶基地建设。
回想当时的场景,杉湾村老支书旷炳源和原茶技师、现任南岳区农开办副主任的陈英都记忆犹新。
陈英当时负责的是岳林村。她说,她和其他技术人员一样,与农民同吃同住,主要负责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炼山、撩壕、梯带等。
旷炳源告诉记者,当时的路都是靠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才修建好的,那时的村路全都是黄泥路,肩挑脚移,异常艰苦,但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节省时间,有的甚至从家里带上食物作中餐。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杉湾村就开发了茶园800亩,1997年开始盛产茶叶,全村获益。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需要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形成产业发展联合体。为此,在农开部门的指导、牵头下,南岳区茶业实现龙头覆盖、规模发展的目标在2002年全面启动。
作为怡绿茶业公司的董事长,彭其舟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03年,农开部门拨付80万,用于改制并成立集有机茶生产、加工、贸易和科研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从而使怡绿茶业得以顺利启航。
近年来,区农开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原则,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投入大量资金对老茶园进行提质改造,并开辟新茶园,加强茶叶基地建设,形成了以政府农开部门为引导,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多次邀请省、市、区茶叶专家来园区,提供技术培训、产品营销和良种引进等服务,并安排茶叶技术人员长期专驻园区。
农开部门还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茶叶示范园、示范基地,提高茶叶加工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茶叶品牌,促进产业升级。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农开部门扶持茶叶企业进行夏秋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产业经济的增长。
同时,大力发展茶旅游业,通过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南岳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结合利用现有的高山茶园、茶厂、茶馆、茶楼等载体,与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特色旅游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南岳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些村民还在自家建起了休闲旅游山庄,成为南岳后山一大亮点。
老一辈曾有人总结说,没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就没有南岳茶业产业的今天!综观20多年来政府农开部门对南岳茶业的扶持历程即可感到,此话实在是一点不假!
怡绿茶业公司,带来南岳茶品牌
2003年9月27日,衡阳市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彭其舟被区政府指定人选参与竞聘,从此,他走上怡绿茶业发展之路。
彭其舟愿意赴任,乃是因为茶叶吸引了他。事实上,他对茶叶的兴趣,远胜过对“位子”的兴趣。由于其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工作扎实,30多年来,有过许多领导找他谈话,要将他调去担任镇长、区有关局局长、市有关局副局长等职,甚至要调他到省有关部门任职,他都一一婉拒了。按照普遍看法,这无疑是失去了众多大好机会,但当记者问他是否感到遗憾时,他却有力地以四个字来回答——“无怨无悔”!
今年他已54岁,他说,他学茶,爱茶,种茶,做茶,他对茶叶,对南岳这块土地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确实,30多年的茶叶生涯无不在证实并加深着这一感情。他这一生就是爱上了这个茶叶。
公司规模每年都在扩大,加工能力不断加强,公司资产起初不到200万,现已达到3000万元——这样的发展,不只需要眼光,需要技术,更需要那份单纯的热爱和执着。
怡绿茶业现有厂区面积10亩,加工厂房面积2200平方米,机械设备81台。有名优茶、高绿茶、普通绿茶、福寿茶4条生产线,年初精制加工能力为100吨干茶。
公司一直注重科技兴茶,保证质量,保绿保鲜设备价值就上百万,从2005年起至今,一直聘请湖南农业大学3名博士生导师现场培训和指导。
有一年,因为外地发生一起在茶叶中掺色素的毒茶事件,使得茶叶全面受查。当时有关部门三次突击抽样检查怡绿公司产品,结果很久都没有音讯。后来彭其舟去询问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有问题早就找你了!”
怡绿茶业大力发展南岳有机茶出口基地,是湖南省最早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颁证的企业,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2005年,公司被评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产品销售现覆盖整个衡阳市场,并在长株潭设有销售代理和配送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桂林等城市均有销售网络,部分产品由省茶叶公司代理出口欧盟和美国。
近年来,在农开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立了祁东高峰和常宁塔山有机茶生产基地和南岳金月现代化加工中心,使年生产加工能力提高到1万担,生产基地面积大为扩增,连接5000农户,解决农村1万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为“三农”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前,许多村民单家单户小作坊式加工,提篮上街叫卖,虽然价低,却因质量、品色不佳而鲜人问津。
怡绿公司结束了这段历史,使茶叶品质、价格大幅提升。公司向茶农们收购新叶一般都要高出市场价30%,茶农平均每天能拿到150元的工资,这些都让村民们的收入大为改观,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据了解,现在岳林村、杉湾村农民每年人均收入达7000元,岳林村原来穷得叮当响,如今村民子女在村就读一律免费,公益事业不要村民出钱,老人住敬老院由村里负责,还有石山村、莲塘村等能够改换面貌,都得益于茶业发展,这都是最好的例证。
老农开人刘芳富说,南岳茶农能有今天,彭其舟功不可没,他发展了企业,做出了名气,推出了品牌,从而带富了乡民。
怡绿茶业生产的有机茶系衡阳市第一大茶叶品牌,曾获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湘茶杯”名优茶金奖,多次获得省市“优质名茶”称号。
2005年,湖南茶叶学会第一次组织“湖南十大名茶”评比,这可是企业综合实力、产品综合指标的大比拼。怡绿茶业公司的南岳云雾茶一举夺下此称号!彭其舟说,全国至今还未评过“十大名茶”,这可是业界目前最高的荣誉,最响最硬的牌子,当时省内各市州、各品牌争得不可开交。
彭其舟透露,怡绿公司已向科委提出一个新项目,将应用激光技术让茶叶自然放香,届时又将实现一个史无前例的突破——瞧,他的思路、他的眼光、他的追求从未停过。
坐在采访车内,随着山路,穿行于海拔600多米的绿色茶林间,观赏着秀丽的景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觉清爽舒畅,心旷神怡,这正应了公司的名字——“怡绿”。有理由相信,怡绿茶业将使南岳茶叶更加绿色鲜活,更加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