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启示
2012-11-01 11:45:11 作者:刘思远 李英姿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崛起中的湘南经济新增长极
——衡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启示之一
20年,正好是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步入风华正茂的阶段。
20年,蒸水河畔,衡阳城西,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衡阳高新区)茁壮成长。
2012年10月29日,再普通不过的一天,衡阳高新区却迎来了不同寻常的“成年礼”。
是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共同为衡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授牌,这是继长沙、株洲、湘潭、益阳之后三湘大地的第5家国家级高新区。它宣告:湘南正在崛起一块新的经济高地。
曾经的山野焕发生机,衡阳高新区,朝气蓬勃地演绎着生动的发展启示录。
跳起摸高的勇气
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衡阳工业经历过辉煌与衰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五分之一强,市属工业企业占全省四分之一。进入90年代后,衡阳工业在市场风浪中逐渐落伍,一度跌入低谷。资源优势不再,传统产业亟待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衡阳最急迫的问题。
因思而动,跳起摸高。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衡阳需要扬鞭自奋蹄——
1992年6月8日,衡阳高新区报请省政府批准成立,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同年8月8日,高新区在市东郊东阳渡乡奠基。
由于东郊位置较偏,京广铁路横亘在开发区和老城区之间等诸多原因,高新区建设进展缓慢。1994年初,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高新区迁址至衡阳市西郊长湖乡,让当时还只是一片散落着零星村落的落寞之地,开始萌发工业与新城发展的生机,“谁为雁城启新篇”的历史角色落在了这里。
自那时起,一场奋战进行至今,战略指向明确:从分散到集聚,从“各自为阵”到“握指成拳”,从“建园”到“造城”……
迈入“十一五”,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大好机遇,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短短几年间,大规划、大投入、大创新,我市园区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十一五”。
“衡阳要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领头雁,关键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富民强市的第一增长极。”今年3月8日,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童名谦在工业园区一线调研时这样阐述“衡阳工业崛起必须依靠园区突围”的意义。
2011年,衡阳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工业总产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利税总额81.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40%以上。
精益求精的智气
对任何一个高新区而言,科技创新是 “必修课”,更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任何创新,都需要有相应的环境支撑。”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高新区的使命,就是要聚集各种要素,为企业提供优质环境。高新区应该成为‘创新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力和核心。”
依托创新平台,高新区现拥有1.5万平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研发机构40多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输变电产品检验监测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
人才永远是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到把人才变成自己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必修课。衡阳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洼地,积极为企业建设技术创新的搭建平台,全力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区内8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我们选择衡阳高新区,是因为这里有着非常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加快高新区发展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坚定了我们落户高新区的信心。”娃哈哈衡阳公司负责人姜宏毅踌躇满志地说。
“2008年沪洽周上,哇哈哈正式与衡阳接触……签约不到一周,筹备办的人马就到了衡阳;随后不到5个月,第一条生产线就正式投入生产;董事长只到衡阳住了一个晚上,就决定新上第二条生产线,‘衡阳速度’由此唱响!”……衡阳高新区的诚意引来 “良禽”。据了解,目前,高新区聚集着包括衡钢集团、风顺车桥和世界500强荷兰帝斯曼皇家控股等在内的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9家。
“顺利迈入‘国家队’后,衡阳高新区踏上新的征程,向‘千亿工程’目标进军,”衡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向记者描绘道,到2015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要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30%,实现利税280亿元,年均增长35%,其中,工业销售收入超1200亿元,年均增长30%。
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李英姿
拔地而起的宜居现代化城区
——衡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的启示之二
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李英姿
近年来,全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两化”互动发展。衡阳高新人的目光,也早早地盯紧了一个目标:“产城”互动,两翼齐飞。
路径已然清晰——
大视野构建城市新格局,大领域提升群众新生活,以“产城”互动激活城市新区发展新“引擎”。
“高新区的发展,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建设‘充满活力、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城’,”衡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而这背后是高新区15万人心所向,政府环境观思变,数十亿资金投入的巨大动能。
十年再造一个新城区
10月31日,早上7点,衡阳高新区平湖公园。
70多岁的张老背着剑袋,慢悠悠地往回走着,大清早在空气清新的公园耍了几套太极剑,心情比树梢上的鸟儿还轻快。对张老而言,没有收费公园的围栏阻隔,平湖公园的“平民”化,让他能畅享健康休闲生活。
平湖公园就像是一滴水,正折射出衡阳高新区通过工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蝶变”脉络。
时光回转到1994年4月8日,春风扑面,市“四大家”领导齐聚高新区,挥动铁锹,铲起第一锹衡阳高新区的土地,标志着长约3.2公里的解放大道动工兴建,拉开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
1995年底,宽广、笔直的主干道解放大道东段建成通车。之后,长丰大道、船山大道、芙蓉路、长湖路、采霞北路、晓霞南路等36条园区道路相继建成通车。
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置与道路建设同步开始。1994年开始铺设自来水管道,架设各种规格电力线路,配置变压器。2000年,110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2001年,耗资2000多万元、日供水达5万吨的自来水二级加压站在高新区建成投入使用。
2000年至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整体搬迁到高新区办公,为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此后,衡阳高新区又先后投入1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道路80.16公里,亮化街道46余公里,敷设自来水管43公里,完成了“四横九纵”道路网络,建成了高标准的水、电、讯、气等公用设施,学校、医院、宾馆、购物中心和超市、公园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仅10余年时间,就再造了一座新城区。
“两型”撬动宜居、商业梦
当环境观倾向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产生的动能将无与伦比。
在衡阳高新区,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香港华阳公司与台湾豪佳集团公司双双拟投巨资到开发区,但最终这两家企业还是被高新区管委会婉拒了,被拒的理由是与环境不符合。
对于已经投产的项目,因检测环保不达标,高新区亦是忍痛割爱,将项目强制停产迁出。1998年引进的晶科威公司,生产人造金刚石,年产值过亿元,但因能耗高,排污不能达标。经反复权衡,公司2004年被迁出高新区。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几家企业去留的问题,但是本质上,却反映了执政者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认知。区管委会负责人坦言,要搞“两型”社会,不难;要搞经济建设也不难,难就难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面对这道难关,高新区并没有回避,从规划开始,就瞄准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目标,营造美丽怡人的园区环境。
面积达6.72公顷的太阳广场是市区的第一个广场,也是园区的“客厅”,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游览的好去处;
面积达11公顷的船山公园绿草茵茵。公园内凉亭翘檐斗角,石牛群雕塑栩栩如生;
2003年1月,面积达17.9公顷的全市第一座立体式公园——生态公园建成,公园内茂密的森林给园区打造了一片巨大的绿肺;
湘园、蒸水风光带、平湖公园等,无一不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园区内所有公园都不设围墙,显山露水。10余平方公里的园区就建有公园广场10多个,整个园区绿地率达45%,达到国家一类城市标准。公益设施、绿化用地率在湖南省所有城市居第一。
随着高新区的环境与日俱美,高新区的土地价格节节攀升。其商品房价格也成为衡阳商品房最高的区域。一个道路四通八达,建筑错落有致,管理井然有序,环境舒适优美的新城区喜迎四方宾朋,雁城茶都、香江百货、林隐假日酒店、日鑫建材市场和各大银行纷纷入驻,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利于创业、适宜居住的优良城区。
衡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抓住衡阳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下一步,高新区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营业总收入比例达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