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兵之计”曲线救国—《悲壮而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之三
2012-10-24 16:36:31 作者:纪连海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缓兵之计”曲线救国
——《悲壮而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之三
第四讲:意外的结局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惊人的结局。关于这个结局,我们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1944年8月8日,中外瞩目的衡阳保卫战在坚持了48天之久以后因弹尽粮绝失败了。守军主将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四位师长投降日军,衡阳陷于敌手。这是一个公案,关于在方先觉是否投降的问题上,史料的记录说法不一。日方的著作还有中方当事人的回忆,都写的是言之确凿的记录,他的的确确投降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方面的著作,比如说台湾天空书店出的白天霖先生著的《抗日圣争中的衡阳保卫战》,他只字不提投降。怎么看待投降的问题?大陆、台湾学者各执一词,台湾一般而言都不提这事。但是大陆20世纪的主流意见,都认为方先觉是贪生怕死之辈、叛国投敌之人;衡阳保卫战实际上不过是蒋介石卖国集团掩饰自己投降活动的一种烟雾,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在制造了衡阳保卫战的烟雾之后,也认为投降的条件业已成熟,于是便指使方先觉公开投降,这是其中某年版的湖南省志记载。
这两年,大陆方面有一些公正的看法,衡阳保卫战是整个中国抗战史上守城时间之长仅次于淞沪战役。淞沪战役日军20万,我军40万,淞沪战役我方守卫了92天。衡阳保卫战日军11万,我军17800来人,敌军综合兵力强于我守军10倍以上,我军守卫了48天。战后薛岳将军在检讨衡阳保卫战时说,第10军坚守衡阳达48日,为抗战以来坚守阵地发一异彩。
除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积极的表现之外,还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讨论,一是可以鼓舞官兵士气督促他们奋勇杀敌,在督促奋勇杀敌的方面,方先生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就是金钱开路,国军都是这样。方先生要让他们坚守阵地,上校负伤者赏一万元大洋,中少校5000元,尉官4000元,士兵1000元,负伤不退者一律赏晋级。第二个方面是自己以身作则,他的指挥部距前线就300米,日军几次冲到他的指挥所门前几米,方军长在那岿然不动。所以说整个10军 的士气很高,一是与我们的地理环境有关,二也是和方军长的指挥调动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衡阳保卫战情况最危急的时刻方军长反对突围。第三师师长周庆祥要求突围,但方军长说突围力量是有的,可以突出去,但是我们走了,剩下这么多的伤兵怎么办?敌人见了伤兵就杀,我方先觉不能,你们忍心丢下伤兵让敌人去杀,以后活着哪个愿做你们的部下?所以他当时做出的决定是决不突围,一定死守。他还规定每个师长只准留卫兵四人,其余一律到前线作战,如查出,按公说就是违抗命令,按私说就是对不起朋友。剩一兵一弹也不准说突围的话,我方先觉绝不私自逃走,我们要死死在一处,如要自杀我先动手。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
方先觉为什么要投降?时间定格在1944年8月8日这天,方军长面对着前面的路,除了投降,别的路都堵死了。大家全部战死还好说,那些没有抵抗能力的伤兵,当敌人进入以后会全部被日军刺刀戳死,还有城里面支援守军抗日、由市民组成的原弹药运输队、工事抢修队、担架队、消防队、伤病员服务队和收尸队等组织伤亡而残存的民众2000人左右。方军长不但要对7000多伤兵负责,还有城里的2000人左右的支前民众,突围走了,肯定会导致日军的大屠杀,这是毫无疑问的,南京大屠杀还历历在目。在8年抗战史上,有多少个大屠杀,哪一个大屠杀不是守军失去抵抗之后,带来敌人对无辜百姓的残酷屠杀。我个人认为,这种“曲线救国”式的投降是唯一的前提。方先觉实施的是一个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的缓兵之计。
此外,方先觉投降日军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方面就是方先觉见大势已去曾经企图自杀。他企图自杀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回忆,其中比较可信的就是饶少伟的回忆,他是54师师长。他说:8月7日方先觉来电话要我到军部开会。当他到中山南路第10军军部原中央银行时,军参谋长孙铭玉及处长以上幕僚人员和周庆祥、葛先才等均齐齐站在一个防空洞内。他走进去就看到方先觉哭泣的样子,一边说我的手枪呢,一边打开抽屉寻找手枪,好像要自杀。事实上他的手枪早已收藏起来了。虽然他连开三个抽屉自然还是找不到枪。饶少伟不是方先觉的直属部队,不归他管,是临时借调归他管的,因为他是后来的,人家都已经到了,所以按照我们的想法是肯定要自杀了,结果让人家仨师长给按了,枪给拿走了,大家都劝他冷静。作为一个军长可不是那么贪生怕死的,大风大浪里头战斗过,你要说这边怕死,前线离自己的指挥部只300米,差几米就攻到自己的指挥部都没怕死,等到这个时候,怕死其实是不太可能的。
还有一个方面,投降的主张是周庆祥最先提出来的,我对周庆祥的想法表示充分理解。我跟很多人的想法不太一样,周庆祥此时提出归顺有什么过错,恰恰相反,我们今天暂时的投降,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反抗的机会,这近万人还在,近万衡阳伤残军民还在,所以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太值得指责的。
我们还应该说,说方军长“叛国投敌”确实是没有道理。第一,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绝大部分时间有着比较高的抗战积极性,毕竟打了48天,即使决定投降那也是在47天结束的才开始决定投降,说方先生苟且偷安有点过了。第二,方先觉投降日军对战局没有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分析方先觉投降的原因,他主要是对蒋介石其他军队支援不力不满意,你让我一个人打,最后你们大家旁边晾着,我就一个人,我1万多人跟综合兵力十倍于己的敌11万人打,我都没输,你8个军支援我都不行,我们可以看到,方先觉先生应该说是有想法,确确实实有想法。第三,方先觉先生决定投降主要是为了避免日军屠城,这点他不但是说了而且做了。既然投降就得跟敌人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五项条件,其中就有日军进城不准杀害俘虏,要求日军给受伤伤兵给予人道待遇。虽然说日军都给拒绝了,但实际上,日军进入衡阳城以后,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规模屠杀,所以我觉得,方先觉投降日军很大程度上应该说就是一种战术,战术问题,这无损于方先觉军长的威信。方先生投降日军以后,他的所作所为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方先觉投降日军以后,日军成立了先和军,还在自己的报纸上登了方先觉的长篇采访。但凡做过电视节目的人都非常清楚,电视工作者是很有意思的,做电视的采访我与爱人谁当家,结果主持人就问,看来你们家是嫂夫人当家了。我说就算是吧,其实不存在谁当家谁做主的问题。后来电视节目播出以后,我一看,人家问看来是嫂夫人当家了,只看到电视节目里,我坚定的回答说:是!接受别人采访的时候都是这种口头语言,结果采访以后,人家的通稿将你改得乱七八糟,完全不是你说的话,这种现象是特别多。所以关于方先觉是否真正接受采访,假设方先觉接受了采访,这篇文章是否是方先觉先生说的,不要以为白字黑字都是真的。
还要解释的是,当时方先觉回到重庆以后,无论是我们的报纸还是国民党的报纸都是欢呼的,当时没有分歧意见,为什么几十年以后倒有分歧了,我觉得就是吃饱了撑的。重庆各大报纸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欢迎衡阳守军归来,当时老蒋亲自接见了方先觉,方先觉和几位师长接受了青天白日勋章和数量可观的慰劳金。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方先觉回归,回归抗战队伍是受到了举国一致欢迎的。那么,日本人对方先觉怎么评价呢?日本大本营的陆军作战部作战科长复不多四郎在《大东亚全史》一书中写道,这位方先觉军长被俘后态度伪装得很巧妙,后来乘机逃脱,返回了重庆。讲到这,我们知道方先觉投降是个个案,他跟汪精卫的投降、跟周佛海的归顺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五讲:衡阳保卫战的地位
接下来讲第五个问题,我们比较一下整个这场战役在中国史上在世界史上它的地位,说实话,这是中国历史上莫斯科保卫战甚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不为过,它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战役。
从时间上来看,衡阳保卫战打了48天,台儿庄大捷打了14天,长沙会战打了4天。台儿庄战役也好,长沙会战也好,都是守军三面受敌,另外一面向大后方敞开着。换句话说完全没有内外夹击,我军的补给线是完全畅通的,这跟衡阳完全不同。衡阳当时四面受敌,打一颗子弹,没人给送,真是打一颗少一颗。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高射炮弹没有了,枪弹还剩15%,可以说是弹尽粮绝,衡阳保卫战48天既没有援军,又没有补给,当时的弹丸之地的衡阳,纵横不过数十里,路上有强敌四面包围,空中有毒气炮弹烧杀,如此危城,坚强地守了48天,真是不容易。
其次,衡阳孤军打了48天这是一个世界共知的事实。衡阳就那么点地,市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600米。在这不到一点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了如此的惨烈程度。日军使用了所有的手段,飞机、大炮,毒气,毒气有两种毒气,我军的英雄状态是毫无疑问的。尽管战争很残酷,守城官兵无视战斗之残酷死亡之恐怖。以81厘米的炮弹为例,81厘米炮弹打完了,这个炮就不能用,有82厘米的炮弹,但82厘米的炮弹宽装不进去,守军的那些伤兵天天就一个事,就是把82厘米的炮弹在石头上磨,磨成81厘米。没打仗的人流的血更多,部队官兵每一秒钟都在流血,每一分钟都有死亡。大家都抱着“杀一个捞回本,杀两个赚了”的想法。在这种状态下,衡阳保卫战是我国抗战八年中作战时间最长、敌我伤亡官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一次。国民党将士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自由,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他与盟军在欧洲大陆及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遥相呼应。这种遥相呼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再算算在这48天内,欧洲、太平洋战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很难想象。
第六讲:衡阳保卫战的意义
下面讲第六个问题,衡阳保卫战最终的意义。
衡阳保卫战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作用非常巨大。第一方面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延缓了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加速了日本内阁东条英机的彻底垮台。衡阳一战中敌人伤亡惨重,其中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两个师团,我们刚才讲了68、116两个师团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占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伤亡1289人,占领印尼全境一共用了三个师团和一个旅团,损失2624人,在衡阳一地伤亡30000人。日本占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在一块损失不足4000人,而在我们衡阳一地是30000人。
原定衡阳保卫战,日本人叫打通大陆交通线,叫嚣只打一天,或三天,实际打了是三天的16倍,48天,所以日方也认为衡阳战役严重妨碍了打通大陆的进程。《重庆扫荡报》就说到了衡阳阻敌48天消耗敌实力、挫敌锐气,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也正是衡阳保卫战让日本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由于衡阳久攻不下,致使日本国内外、军内外发生了大规模的不满,大家都认为发生战争罪魁祸首必须辞职。当时身兼首相、陆相、参谋总长的东条英机,人心丧尽,最终在1944年7月18号衡阳保卫战最艰苦的日子宣布下台,他的下台确确实实有我们衡阳守军的功劳。
衡阳保卫战鼓舞了全国抗战的信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像《重庆扫荡报》所说的那样“这40多天来,敌寇不断用强大的兵力猛击你们,甚至滥用毒气,做出不齿于人类的野蛮事,而你们装备劣势给养不足,援军接应困难,伤员缺乏医药,各种条件都不如敌人,你们用血肉抵挡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保卫祖国的忠诚,给四万万同胞吐了一口闷气,有了你们,这一仗才觉得做中国人是最高贵的,后方的同胞对你们真是说不尽的感激,说不尽的崇敬。”《大公报》是这样说的,“衡阳虽然陷入敌手,但战绩尚在,让敌军付出巨大的代价,对国家太少贡献而凡是中华军人必更普遍反省自己的决心与努力,是否也如同衡阳守军。我们以为衡阳之战贡献之大不仅向敌人索取了代价也给中国军人做出了榜样。”当时的《救国日报》写到:“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之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至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对国家贡献之大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日本人说方先觉将军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10军之四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顽抗负隅守土必争,孤城奋战之精神实在令人景仰。衡阳保卫战对我们来说是衡阳保卫战,对日本来说是苦难的衡阳战役。战役结束以后,日本大本营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衡阳保卫战永久地矗立在历史当中。那么在此之后抗战胜利之后, 南京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
1947年8月10日,衡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颁发的训辞中说:“我第十军残余部队喋血死守此孤城者,历时四十八日之久。此为全世界稀有之奇迹,而我中华固有道德之表现发扬亦以此为最显著。”这就是48日的一个由来,当时的白崇禧是高级将领,他也写到:“民族圣战,喋血湘衡,精忠报国,白刃短兵,四十八日,世界闻名,金城永固,葆此光荣。”今天的衡阳保卫战讲到这,自此暂告一段落,希望已经被审批的电影《四十八日》,还有30集电视连续剧《决不突围》能够及时上映。如果拍好了,我希望能够再有机会找一个地方,找一个时间段,能够每天给大家讲上10分钟……
(本文由成新平根据纪连海的讲座录音整理,李岳平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