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坚韧
2012-10-18 13:20:31 作者:流云的云(湖南)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一座城市的坚韧
一座城市,一半看得见,另一半在心里。
那一半,最为柔软也最为坚韧。
一
这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
但关于它的记忆都是不完整的。在南方中国,像衡阳这样战事频繁的城市委实不多。
一部部战争,一位位名人,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揉捏得有点破碎。神农创耒,帝喾兴兵,舜帝南巡,大禹治水,更有蔡伦造纸,船山立说,朱张会讲,刘柳吟别,还有黄巢称霸,吴三桂建都,曾国藩演练水师,毛泽东亲创湘南支部。几乎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事件,衡阳都有着自己的注脚。
然而故事丰厚,史书单薄,衡阳和衡阳人的血性常常被悄然遗散。
有谁知道文武全才、四处逃避不肯归顺,死后令岳阳改为巴陵的三国名将刘巴?
有谁知道率万余军民与元军血战三个月,最后举家自尽、全部殉国的南宋将领李芾?
有谁知道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女权运动的先驱唐群英?
如果不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首诗,又有谁知道党的早期革命家夏明翰?
据井冈山博物馆资料,早期红军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衡阳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甚至最近的西沙海战,衡阳人参加战斗的比例都是全国少有。
但最无愧于英雄之城称号的,还是1944年的那场震惊世界的衡阳保卫战。
二
已经记不起多少次泪流满面。
哪怕是一张图、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个爷爷辈亲口讲述的故事,都浓注了悲怆和坚强。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人数最多、程度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
1944年6月22日至8月8日,整整47个昼夜,一座孤城,一万多士兵,几万市民,与10万日军浴血战斗到最后一刻,大大延缓日军打通内陆交通线,狠狠打击日军士气和战斗力,为扭转全国战局、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的衡阳,被日军轰炸只剩五间完整的房子;在某个建事工地,一天就有144名军民倒下;古城里外,四处尸首分离;湘江奔流,早已血流成河;城中的张家山,三千白骨同葬。
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已经难以用文字进行书写。毛泽东赞扬“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蒋中正称衡阳之战“为抗战以来所未有”;《扫荡报》曾评论说“在国内,提起衡阳,称得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国外,这个城市与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英名将永远流传”……
衡阳,再一次以最悲壮的故事为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注脚。
她是中国境内唯一被日军炮火全部炸毁的城市,与德国汉堡同为二战中破坏程度最大的都市。
她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很可能是百年来每寸土地上流血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她的城市中心,有蒋中正唯一亲笔为纪念抗战题写的“衡阳抗战纪念城”的碑塔。
在离她四十公里的南岳衡山,有大陆最大的祭祠抗战英烈的陵园南岳忠烈祠。
三
如果我活在1944,会不会也在这里?
会不会也一样没有名字,没有墓碑,没有祭奠的鲜花和纸幡?
这里是张家山,那个城市抗战的主战场,那个曾三千烈士白骨同葬的地方。如今,菜地青郁,草木自长,楼房林立。静静的山头,是某个特殊的机关单位。
1946年6月,国民党预10师师长葛先才曾重回此地,收集阵亡战士骨骸,当面对高约丈余忠骸堆成的山丘,不禁泪如雨下:“若非我身历其境,又怎能体会到这‘求仁得仁’的背后,竟隐藏了这么深重的悲怆”。
2010年,曾有抗战老兵来此叩拜。一登此山,坐在轮椅上的老兵忽然站起,捧起一扌不 黄褐土,无语凝噎。
2011年清明,我连续第三年来到这里。只为静静伫立片刻。
我可以从容离开。
但泪水不可以,它仍会滴在那片土地上。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