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甩手干部” 今朝“下田农民”

2012-08-15 09:07:38 作者: 武孝军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昔日“甩手干部” 今朝“下田农民”
 
 
  头戴草帽,一身泥水,看上去与普通农民无异,实际上比农民更懂得种田,而且也比农民种了更多的田。这就是每天奋斗在田野的祁东县农技人员,他们以自身的优势向农民诠释一个简单的道理:搞现代农业,同样可以发家致富。
 
  今年,为争创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祁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在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连续两年直接租种50亩以上成为种粮大户或领办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农技干部,保留原单位的编制、职位和薪水不变,对每人当年再奖励3000元;对属财政工资差额拨款的农技、农机人员,按程序审批优先解决财政工资金额拨款。新的种粮政策出台极大激发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该县有32名农技、农机人员流转稻田成为种粮大户或领办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由以前的“甩手农技干部”变身成了现在的“下田农民”,实现了身份的华丽转变。
 
 
  张四喜:多个头衔集于一身    
 
  今年38岁的张四喜,1992年从市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归阳区农技站工作,2007年11月调任灵官镇农技站站长。同事说他是“拼命三郎”,群众说他是“泥腿专家”,大户说他是“贴心保姆”。
 
 3月初的一天,天正下着大雨,路况低低洼洼,乘车特别困难,原约定同他一起去骑龙、大兴等村讲授早稻浸种育秧技术培训课的一名农技人员,因家里有急事去不了,张四喜便独自前往。他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提着一大捆技术资料,3个小时才一步一滑地走到目的地,前来参加技术培训课的农民见此情景都上前紧紧握着他的手。
 
  石榴村村民周铁桥长期在外从事木材贩运和汽车运输生意,今年在本村承租稻田150多亩,而他对浸种催芽、软盘育秧、旱育小苗等关键技术不懂,他多次到镇农技站请教和咨询张四喜站长,张四喜专程到实地现场操作技术指导五次,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直至他完全掌握技术操作要领。他的耐心细致服务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该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培育种粮大户60余户和科技示范户150户。
 
  高红梅:巾帼不让须眉
 
  在祁东县白鹤铺镇的广袤田野上,有位热心农作物新技术推广,默默奉献18年的年轻女干部,她就是白鹤铺镇农技站站长高红梅,也是祁东县乡镇农技站唯一的女站长。
 
  白鹤铺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传统的农技推广方法难以适应当今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如何将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高红梅思索探讨的问题。她以培育种粮大户为抓手,与规模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结对子,在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订单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农技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镇现已开发农业项目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2.5万亩,农产品“三品”认证7个,培育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150户,基本形成了优质香米、中秋酥脆枣、藤木念 葡萄、脐橙、席草、烤烟、    头等区域特色农业板块,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2500多人,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
 
  刘又明:“天王”来种粮
 
  刘又明1998年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步云桥镇农技站工作。1999年,年轻气盛、直爽豪气的他与当地一很有名气的小混混斗了起来,经过五天三个回合,硬是把小混混斗得服服帖帖。自此以后,刘又明“天王”之名不胫而走。
 
  今年,祁东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技人员办点种田的号召,刘又明知道后,决定要做一名种田大户。他认为,从大的方面说,当前国家这么重视粮食生产,作为一名农技人员本来就应为农业生产多做贡献;从小的方面说,干两年种粮大户还可以给自己解决差额拨款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看事容易做事难,地处黄花产区的步云桥镇种植双季稻比种黄花菜效益低,且双季稻生产的“双抢”在季节、劳力等方面与黄花菜采摘的矛盾突出。铁了心的刘又明却不管不顾,深入办点村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找不到人就去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硬是连片租赁了60多亩稻田。
 
  本报记者  武孝军
 
 
关键词:昔日甩手干部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