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枣树焕发的科技魅力
2012-08-06 17:39:48 作者: 邓润青 阳璐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一棵枣树焕发的科技魅力
本报记者 邓润青 实习生 阳璐
仲夏的一天,烈日当空,记者在祁东县白鹤镇见到一片近40亩的枣树基地。此处的枣树高不过一人,枝不繁叶不茂,但果实结得十分浓密,枝头上小拇指大小的绿枣一个挨着一个,给人沉甸甸的感觉。
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江桥向记者介绍,这种枣有个特别的名字叫“中秋酥脆枣”,它成熟于中秋时节,肉质酥脆,肉多核小,口感极好。
不仅如此,“中秋酥脆枣”的“名头”十分响亮;它是我省唯一的果类高新技术产品,在省农博会、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长沙)第二届生物产业大会上得到专家一致好评,被省发改委纳入国家高新技术生物育种产业化项目。
说起“中秋酥脆枣”的来历,背后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时为祁东县农业局经作站干部的曾江桥,偶然发现一农户家的糖枣树上有一根芽变枝条,而这根枝条上结出的枣子特别好吃。于是,他便将这根枝条采集下来,当年繁殖了3株果苗。
曾江桥惊喜地发现,这3株枣树结出的果实与芽变枝条的果实有着同样的酥脆口感。他信心大增,又繁殖了100株果苗。
在繁殖果苗的同时,曾江桥还与现为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曾建新联手在祁东县洪桥镇新丰村租地350亩,办成了全省最大的特色水果种苗繁育基地。
1998年,曾江桥与曾建新合计,对糖枣芽变品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经过一系列科技攻关,他们掌握了全套栽培技术。2005年7月5日,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结果表明:它具有抗性强、产量高、糖分高等特点,填补了国内鲜枣的空白,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列入2005年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它的选育结束了我国南方地区无早实丰产、品质优良和抗病抗虫性强的优良鲜食枣品种的历史。
在“中秋酥脆枣”品种选育成功之初,曾建新多次上门发动周边村民种植这种“摇钱树”。起初,村民不以为然。在他多次恳切的劝说下,黄土铺镇马鞍村村民肖石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勉强拿出0.8亩地试种。曾建新多次上门提供技术支持,有一次为了治理果树出现的病虫害,他在肖石庚家忙得一天一夜没有合眼。辛苦换来了回报,现在,肖石庚每次光靠种植“中秋酥脆枣”的纯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
祁东县洪桥镇祁丰村失地农民谭福广租了5亩地种植蔬菜,效益一直不好。2007年,听说“中秋酥脆枣”后,他也想尝试种植,但苦于没有购买种苗的资金。新丰果业获悉后,上门免费赠送了3亩种苗。谭福广这个原本连种苗都买不起的贫民,现在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
一花香引来百花开。随后几年,“中秋酥脆枣”先后在祁东县周边地区俏销,并在衡阳县、耒阳、常宁等地开花结果,100余户农户因种枣而脱贫致富。“中秋酥脆枣”凭借良好的抗逆性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走出省外,在重庆、江西、湖北、贵州、云南、江苏、广西、福建等18个省市开花结果,2万多户农户致富,户均年纯收入5万余元。
正因如此,祁东县制定了2011—2015年枣产业发展规划。从2011年起,每年发展枣树种植以1万亩递增,5年内全县枣树种植在8万亩以上,总产量10万吨以上,解决全县3万人的贫困问题。与此同时,出台《祁东县2011—2015年枣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从规划、融资贴息、生产组织、质检、人力、财力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全力支持枣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祁东县枣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按照“千万资金、千万项目”的原则统筹整合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工程、荒山造林、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坡改梯、水土保持、中小流域治理、国土治理、移民后扶、扶贫开发、科技星火计划和成果转化、科普惠农及农业补助资金等涉农资金1000万元和涉农项目1000万元,结合其他奖扶措施,对枣业生产实行分类奖扶。农民种枣热情日益高涨。
如今,一个1万多亩的枣业基地勾图正在祁东县形成,“中秋酥脆枣”的生产、加工和科研推广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已成规模,一个以枣业为龙头的水果基地正在祁东县兴起并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