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高产创建活动扎实展开
2012-03-20 22:39:50 作者:admin 来源:衡南县农业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衡南县高产创建活动扎实展开
今年以来,衡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凝聚全县力量,广泛开展以“四增四保”(增加投入保基础,增双扩面保计划,增强效能保创建,增强责任保实效)为主要内容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了全民积极性,全县万众一心,掀起以农民技术培训、购种购肥和平整秧田为重点的备耕高潮,实现了工作开门红。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典型带动中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全面发展。衡南县委、县政府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粮食生产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粮食生产,树立先进典型,带动面上工作。一是县乡两级建样板。全县选择交通干道沿线和人口密集区为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搞好“七线八片一整建”(七线即云宝线、泉川线、G107线、G322线、车近线、云松线、谭茅线;八片即洲市灵官片、相市杨木老片、三塘大广片、洪山墨江片、硫市侍郎片、松江满意片、向阳和平片、铁丝塘花泉片,核心示范区面积4.1万亩;一整建即宝盖镇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乡镇,核心示范面积2万亩,17个乡镇20多个县办粮食生产测产片)。每个乡镇选择3-4个村办好1个以上千亩核心示范片。创建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各示范点严格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技术措施、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实现“茬茬保季节、丘丘良种化、蔸蔸夺高产”的目标。成为面上工作的龙头。二是农村党员当样板。2月22日全县召开了粮食生产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粮食生产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致全县广大农村共产党员的一封公开信》,明确了党员的责任和要求,并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党员评议的重要内容,杜绝抛荒和“双改单”作为评议的必备条件。会后,各乡镇、村随即召开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广大党员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2.4万余名农村党员向村支部递交承诺书,决心带头种好9万多亩责任田,并将利用自身劳力、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帮助周边群众发展粮食生产,不让困难农民掉队。三是国家公职人员创样板。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公职人员大多或农民出身,来自农村,或因工作关系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浓厚感情的优势,给国家公职人员发出倡议书,倡导大家利用与农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远流长的人缘关系,指导、帮助、教育农村亲友搞好粮食生产。各单位随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大家或做好思想工作,帮助落实计划;或利用技术等优势,解决实际问题;或利用节假日,帮助搞好田间劳动,使自己亲友增双扩面,杜绝抛荒和双改单,成为当地高产创建的典型。目前,公职人员积极性空前高涨,已有2.1万名国家干部、职工主动报名开展帮扶工作,帮助6万农户搞好粮食生产。四是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树样板。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机关下基层、百局帮百村”活动,从100个县直机关单位抽调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干部,按照大村3-4名、小村2-3名队员的标准组成100个帮扶工作队,由主要负责人带队,进驻全县100个粮食生产任务大的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按照“配强班子、夯实基础、扩双增面、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抓好粮食生产,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机械、信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拿出2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对口支持,确保达到高产创建要求。
二、以强化责任为手段,在创新管理中保证粮食生产实现平衡发展。衡南县委、县政府同乡镇(办事处)、县直机关涉农部门,乡镇(办事处)同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目标、任务、奖惩,做到约法三章。在此基础上,立足稻田抛荒清零的目标,出台系列新举措。一方面,健全制度管理。县委、县政府要求县、乡、村、组干部和农技人员按照定地点、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农户的“五定”要求,层层包干负责,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做到生产任务到丘块、工作责任到个人,杜绝抛荒到丘块、到个人。建立台账管理和责任公示制度。新建的县、乡村台账包括户主姓名、适宜种粮丘块面积,乡镇、村组责任人姓名及职务,技术指导员姓名和当前种植意向、状况等信息。粮食生产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专人收集整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对粮食生产各个环节跟踪管理,提前介入,并向社会公示粮食生产责任人。建立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农业部门负责搞好粮食生产规划与布局,抓好技术推广与耕地质量建设。发改部门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门安排落实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资金调度和管理。工信部门帮助农资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资料,确保农资供应满足粮食生产需要。水利局、农机局、国土资源局、粮食局、供销联社等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粮食生产督查通报制度。成立由4名县级领导带队,县“四大家”办公室、农办、农业局、农机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粮食生产经常性督查组,不定期开展粮食生产督查考核和暗访,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并采用粮食生产督查通报、手机报、电视等专刊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督查结果。另一方面,严格奖惩管理。县委、县政府将粮食生产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对为粮食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种粮大户、先进种粮合作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尤其重奖有功之臣。建立粮食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出现稻田抛荒的乡镇、村实行责任追究。对阶段性工作滞后的乡镇、单位,县委、县政府责成主要负责人讲明原因,限期整改,并派出帮扶工作组实施指导督办。若连续工作滞后则启动书记、县长督办令制,实行黄牌警告和问责。对全年未完成各项粮食生产任务的乡镇、村,实行“一票否决”。
三、以优化服务为重点,在提升产出效益中推动粮食生产实现高效发展。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要创造高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增效益。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实施农机累加补贴,支持开展早稻统一供种和统一育秧、稻田统一翻耕,投资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坚持“谁种粮、谁受益,不种粮不受惠,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及时足额发放粮补惠农资金;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集中社会力量支持粮食生产;全面推行农业保险,降低投保门槛,简化理赔手续,扩大赔偿范围,增加保险金额,确保种粮农户灾年不减收。二是开展农资打假,维护权益增效益。在春耕备耕等重要农时季节,县政府组织农业、农机、工商、物价、技监等有关部门深入全县农资市场,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农资经营门店经营行为,按政策规定明确最高零售价,限制批零差率,实行价格干预措施,治理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物价等坑农害农行为,保障粮农利益。同时全县共出动宣传车60余台次,印发农资宣传资料2万多份,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广大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三是推广良种良法,科学种粮增效益。全县抽调60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27个技术攻关小组,分片包干负责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技术指导;采取利用文明村民学校组织农民集中培训,开通科普直通车巡回宣传、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开辟电视专栏滚动宣传等办法全面推行以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为重点的科普推广应用活动,确保全县粮食均衡稳定增产。我们邀请省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对全县27个乡镇负责农业的分管领导、农技站站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早稻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00多场次,组建统防统治专业队伍150多个,落实统防统治面积50多万亩;各乡镇均成立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方案措施,建立集中育秧台帐,推行以组、以片为单位,以村组干部为主体的集中育秧方式,并组织扶持合作组织进行集中育秧,积极引导农户互助联合育秧。目前,全县已落实217个村18.86万亩大田的水稻集中育秧工作,在8个乡镇32个村落实机插秧计划面积2万多亩。四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提高效率增效益。一方面,通过县财政增加农机购置累加补贴等奖励措施,鼓励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农民购买农机具;另一方面,在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民在翻耕、播种、除草、收割等生产环节,实行农机菜单式服务,让农民各取所需。目前,全县农机达8.38万台(套),比上年增长7.5%,农机总动力达到7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五是加速土地流转,扩大规模增效益。全县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搭建土地流转桥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建立“1+2”(1个能人或专业合作组织加农技农机两门技术)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承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搞好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耕地流转面积37.09万亩,占总面积的37.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51家,比上年增加38家,落实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增加到106户,比上年增加69 户。六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强化基础增效益。全县集中力量搞好了冬春修水利扫尾和防汛保安工程建设;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整合2.8亿元社会资金,分段建设好1.18万处水利工程和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七是加强产销对接,拓宽市场增效益。全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扶持和鼓励引导等办法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各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基地,产前与种粮农户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农民负责落实种粮面积和水稻品种,企业负责种子、肥料等农资垫付,产中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产后企业按高于市场收购价10%的比例到田间地头收购。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企业有了稳定的货源,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双赢。目前,全县已落实粮食订单面积24万多亩。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