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八连增”的背后

2012-02-11 10:34:19 作者:武孝军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粮食“八连增”的背后
 
 粮食播种面积896.8万亩,比上年增加38.7万亩。据农业部门测算,粮食单产预计为397.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8.5公斤/亩;总产达356.3万吨,比上年增加22.7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实现“八连增”。
 
 我市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衡阳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衡南、衡山两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祁东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1年注定是我市农业生产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近50年来罕见的春、夏、秋连季干旱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全市农业生产仍然捷报频传:衡山县被评为“种三产四工程”示范县;在2011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11个产品获得展会金奖;市农业局被评为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被评为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及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均获得全省先进。
 
 有关气象、水文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面平均降雨量867毫米,比历年均值偏少36%,是建国以来年最小值。全年除10月偏多52%外,其它月份全部偏少,其中,汛前偏少39%,汛期偏少42%。4、5、7、8四个月全市出现不同程度干旱,7月底至8月初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273.3万亩,晚稻受灾114.8万亩。
 
 面对严峻的旱情,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旱之年无大灾、水稻损失旱粮补,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不动摇的”的原则和“能保必保、能补必补、能种必种”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各项抗旱补损工作。市和各县(市)区8月前多次召开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各级各部门于7月10日前就出台了抗旱方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28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市政府于8月1日、8月10日连续召开了全市抗旱保面积工作会议和全市救灾补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派出了5个督查组对全市的抗旱情况进行了督查,全市改种旱粮面积在18万余亩。入秋以后,各地不断更新思路,探索出了秋冬农业发展新模式,迅速掀起秋冬种生产热潮,全市冬种面积479万亩,比上年增加1 3万亩,其中油菜289万亩,比上年增加11.3万亩。
 
 为确保全年农业生产丰收,在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时,各级农技人员加强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项目兴农,服务惠农,争当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排头兵”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和科技特派员活动,组建了130多个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组,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攻目标,以落实种植面积为工作重点,以良种直销试点、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高产创建为载体,按照《衡阳市2011年八大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意见》的要求,集成和推广超级稻三定栽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良田、良种、良制、良法配套、农机和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旱育保姆拌种育秧4万亩,种植超级稻230.5万亩,实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124.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81.7万亩。全市共创办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24个,成建制整乡推进高产示范片3个,示范总面积达到了50余万亩。
 
 除粮食生产外,2011年,全市经济作物全面丰收。全市发展各类蔬菜批发市场2111处、超市蔬菜柜台115个、省外直销市场14处,外销蔬莱47.31万吨,加工鲜菜43.01吨,加工总产5.9亿;分别在衡阳县西渡、岘山12个村及衡南县谭子山、廖田8个村创办了万亩棉花高产示范样板,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衡阳县点20丘平均亩产皮棉155.3公斤,衡南县点20丘平均亩产皮棉154.8公斤,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的要求,全市启动了一批标准果(茶)园建设,珠晖区的葡萄标准园、祁东县的鲜食枣园、常宁市的脐橙柑橘园、南岳区和衡南县的标准茶园等项目顺利完成。
 
 本报记者 武孝军   

关键词:粮食八连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