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可行性方案

2011-11-06 09:39:24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张雪元    助理农艺师 于庆华
 
          合作社:上海亭苑粮食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陈忠兴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亭苑粮食专业合作社位于嘉定现代农业先行区内,地处华亭镇北新、联三村。种植面积3266亩,现有种植人员60人,管理人员5人,是一个以粮食种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集体、农户共同参与的股份制粮食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建于2006年5月,通过2006、2007两年的摸索,目前合作社运行正常,制度完备,管理有序,业绩突出,经济良好。合作社实行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的双层管理经营模式,合作社面积的50%由合作社和本地农民进行紧密型生产经营,即合作社集体投入、集体收入、利益共享,合作社生产管理由专人负责,根据生产需要组织生产,利于各项农技措施的落实和用工成本的降低;另外50%为松散型经营,由外来农户承包种植,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并建立严格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技术措施的到位和种植人员的积极性。
 
2008年合作社统一种植高产优质水稻“秀水123”、“秀水128”和“秋优金丰”,除秋优金丰采用机插秧栽培方式外,其他全部为直播稻(机直播和人工直播)。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2008年科技入社,在合作社负责人高度重视下和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培训,各承包户提高了科学种田的认识,做到了认真进行种子处理、控制用种量,改变了基本苗严重超标为有所超标。在肥料施用时减少了N肥,增加P、K肥。肥料的施用时机与用量基本符合水稻高产要求,合作社在水浆管理方面统一协调,改变了搁田阶段互相干扰的情况。去年从水稻种植到收获,出现的新情况为:① 在推广机插秧的形势下,由于机插秧比人工直播和机直播环节多,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因此接受程度差。② 现有水稻品种生育期长,后茬小麦适期播种被迫推迟,既影响了收种进度,又影响了小麦产量。③ 由于合作社是组合式的,每户社员种植和管理的水平不一致,在主推技术方面掌握运用也不一致,虽然机直播和人工直播用种量统一供应,但个别社员和个别田块的基本苗还是有所超标。有待于在下一年度入社中根据播期落实播种量,有效控制基本苗。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主推品种
 
按照2008年全区统一供种计划,今年合作社将全部种植我区主推品种。以常规稻“秀水123”为主,另有部分面积为“秀水128”和杂交稻“秋优金丰”。
 
其中“秀水128”种植面积160亩左右,“秋优金丰”250亩左右,其余为“秀水123”。
 
㈡ 主要技术措施
 
根据合作社目前生产现状和特点,平整地面积连片,机械化程度高,但平整地肥力不一致,各承包户科学种植水平差异等情况,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秀水123”、“秀水128”平均亩产600公斤,“秋优金丰”平均亩产630公斤技术方案。
 
1、提高播种质量,确定合理播期。
 
① 加强种子处理。利用晴好天气晒2天,提高种子发芽势;水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具体药剂及浸种方法按植保部门意见)后抽芽播种,确保播后出苗一致、出苗快,在浸种前、中期进行技术指导。
 
② 提倡适时播种。针对合作社2008年水稻播种结束时间偏晚的问题,根据各品种特点,与合作社商讨确定常规稻“秀水128”、“秀水123”最佳播期在6月上旬, 6月15日前结束播种。机插秧“秋优金丰”最佳插栽期6月9日~11日,播种育秧期在5月20日~5月22日。
 
③ 严格控制基本苗。针对合作社往年基本苗过多的情况,确定6月上旬播种的常规直播稻“秀水123”,“秀水128”田块播种量控制在4公斤/亩,基本苗控制在8~10万;杂交稻“秋优金丰”亩用种量在2.5公斤左右,基本苗控制在3~5万。
 
2、运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平衡施肥运筹技术。
 
① 合理使用氮素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合作社自身耕地大多为平整地的特点,确定氮素化肥总用量在18~20公斤。提倡使用商品有机肥和水稻专用BB肥,减少低含量化肥(碳铵)的使用量。另外根据“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技术思路,在肥料运筹上要调整前、中、后期肥料配比:即减少前期用肥,控制中期用肥,增加后期用肥。
 
基面肥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50~200公斤。
 
苗肥要适当早施,2叶1心期亩施尿素5公斤,第一次分蘖肥(叶龄约为3叶1心至4叶期),亩施水稻专用BB肥25公斤,间隔1周(叶龄约为4叶1心至5叶期)看苗施好第二次分蘖肥,每亩尿素7.5公斤左右。
 
不提倡施用长粗肥,但在前期肥料确实偏少,群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在重搁田每亩可施水稻专用BB肥7.5~10公斤。
 
穗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促花肥8月5日前后(叶龄余数约3.5)亩施尿素5~7.5公斤左右,第二次8月15日前后(叶领余数约2),亩施尿素5~7.5公斤。
 
② 增加磷、钾肥比例。磷、钾肥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稻米品质。2009年,要继续推进肥料品种结构的调整,合理确定水稻专用BB肥使用量,并适当增施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力争氮磷钾比例达到1:0.5:0.5。
 
3、强化好气性水浆管理技术。
 
好气性水浆管理,是根据水稻的需水特点,在需水敏感期建立水层,其他阶段控制灌水。增加断水时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
 
① 播种至幼苗期。直播稻播后要保持田间湿润无水,若连续晴好天气,田面开裂时,可灌跑马水,可采取夜灌日排的方式,切忌灌薄水造成退芽,影响出苗。2叶1心后开始建立浅水层,确保早分蘖。机插秧栽后视天气情况对待:晴好天气,白天要灌拦腰水,水深为苗高的1/3~1/2,晚上脱水促活棵;阴天,灌跑马水,湿润活棵;雨天开缺排水,防长期淹心。
 
② 分蘖期。直播稻有效分蘖期浅水间歇式灌溉,具体方法为灌1次浅水隔2~3天再灌一次,做到后水不接前水,切忌灌深水影响分蘖。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80%时,开始脱水轻搁田。搁田一般采用由轻到重,分次进行,严格控制高峰苗(常规稻35万左右)。
 
机插秧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此时浅水勤灌,水深以3厘米左右不淹没叶心为宜,灌一次水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复。机插秧分蘖连续发生且相对集中,有爆发性,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0%左右开始自然断水落干搁田,以轻搁田为主,搁田程度至田中不陷脚,田面不发白、不开裂缝,叶色落黄褪淡即可,切忌重搁田。
 
③ 拔节孕穗期。8月份水稻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稻苗开始穗分化,一般要停止搁田,及时复水,采用浅水勤灌方法,对于部分搁田偏迟,7月底仍未搁干的田块,8月初仍可继续进行,但最迟不要超过8月8日,避免影响幼穗分化。最后一叶(剑叶)出齐前后是水稻一生对水份最敏感时期,需水量大,此期要建立浅水层,切忌断水。抽穗前2~3天,排水轻搁田一次,增加根系活力。抽穗时如遇高温(35℃以上)天气,可采用灌深水措施,达到以水调温。
 
④ 灌浆成熟期。直播稻和机插秧抽穗扬花期均要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进行间歇式灌溉,干湿交替,9月底前以湿为主,防止过干造成青枯。10月份逐渐以干为主,视天气情况,确定灌水次数,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水稻成熟收割期确定断水时间,一般在水稻收割前一星期断水,确保根系生长,青杆活熟,提高千粒重。
 
4、关注水稻病虫草发生情况,做好病虫草防治工作。
 
在科技入社过程中,我们会重点向社员传达植保部门意见,将每一期病虫情报及时送达合作社及社员手中,并指导他们准确用药,提高防效,降低防本,并通过合理用药减少农药的面源污染。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产量、产值、辐射户数及面积等)
 
㈠ 保证科技入社次数与时间,提高科技入社质量。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每周2次科技入社,整个科技入社期间完成入社30次左右;
 
㈡ 产量:“秀水123”、“秀水128”平均实际亩产600公斤以上,“秋优金丰”630公斤以上;
 
㈢ 产值:“秀水123”、“秀水128”按600公斤/亩计,“秋优金丰”按630公斤/亩计,2008年稻谷收购价2.1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为1260元,“秋优金丰”每公斤2.20元,亩产值为1386元;
 
㈣ 通过科技入社,借助合作社每月1次例会的机会,我们将积极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按照合作社目前的状况,预计将辐射周边农户5~6户,辐射面积为500亩左右。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王卫平
 
合作社:上海嘉定兴鑫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朱明良
 
根据区农委工作部署和要求,2009年我区全面开展水稻科技入社工程,粮食合作社的形式对加块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今年本人参加由区农委组织开展的农业科技入社示范实施工程,计划与上海嘉定兴鑫粮食合作社开展水稻科技入社工作,切实掌握粮食合作社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把水稻栽培新农艺、新技术落实到位,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发现和解决生产中产生的一些技术问题,为我区农业科技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示范社基本情况
 
上海嘉定兴鑫粮食合作社由2007成立,社长朱明良。地理位置于华亭镇连俊、双塘村地界,面积2175亩,工作人员21人,其中农机手6人,土地由流转出来的原农民承包地组成,2007年秋季已开始种植小麦,2008年种植水稻1530亩。
 
二、示范社种植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该社为2007年新成立,各项工作刚刚起步,特别是人员配备还不完善,专业管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加上该社土地为刚流转出来的,平整度和地力水平不好,可能给今年的栽培管理和植保工作带来不少困难,病虫草防治有较高难度。
 
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㈠ 抓好重点栽培技术
 
1、主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秀水128”。
 
2、提高播种质量:适时迟播,计划在6月15日前完成播种,避开一代灰飞虱迁入峰,遏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每亩用种量4~5公斤,控制基本苗,提高分蘖率,为大穗型打好基础。
 
3、强化水浆管理:苗期水浆管理为壮苗打好基础,中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及时分次搁好田,灌浆期以湿为主,避免去年断水过早的情况,减少青枯病的为害,确保青杆活熟增粒重。
 
㈡ 强化水稻病虫草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是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所以病虫草防治技术是本次科技入户的重点,根据今年在水稻生产阶段全区实行统供统防的有利条件下,针对本户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杂草防除技术,采用以化学防除为重点,以农业防除与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①在小麦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和周遍环境杂草。②尽量缩短整地后到播种用药“封”田的时间遏制第一批杂草。③对第二批杂草要做到适时“杀”草,用药对路,防治技术到位,减少发生药害的情况。同时指导好以水控草的农业防除技术。④对分蘖期出现的第三批杂草,采用针对性治理,对稗草使用2.5%稻杰每亩40~60ml、千金子使用10%千金每亩60~70ml进行挑除,对阔叶杂草耳叶水苋使用20%塔隆每亩50ml进行补除,对多年生恶性杂草双穗雀稗使用10%千金常用剂量基础上扩大1~2倍进行圈除。
 
2、抓好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具体措施为:及时耕翻灭茬,清洁田园,水稻适期迟播,加强肥水管理和提高化防力度。
 
3、提高稻纵卷叶螟防治能力,要切实指导好第二、三、四代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做到防治适期正确,用药品种对路,用药量和防治技术到位,不滥用药和不多用药,各代白叶率控制在0.2%左右。
 
4、控制突发害虫危害。对褐飞虱等突发害虫将密切监测,遇大发危害,根据虫情及时提出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严格控制特发害虫危害。第五,指导选用高效、低毒、低成本农药和指导正确、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做到人畜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㈢ 科学合理施肥
 
以主攻穗重(穗型、结实率、粒重)为中心的肥料运筹,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积极增施商品有机肥料每亩200公斤。
 
2、施好水稻专用BB肥25公斤/亩。
 
3、对缺肥田块增施长粗肥。
 
4、增施穗肥,每亩穗肥用量将提高到总量的20~30%,分二次使用。第一次约在8月上旬亩施尿素8公斤左右,隔一星期后再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
 
 ㈣ 加强技术培训
 
结合区“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示范社开展较为系统的科学种田技术培训和指导。采用图文并茂和面对面的传教方式,将有关水稻生产新农艺、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传递给示范社,同时帮助示范社协调好农机、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及时到位,针对生产中存在或产生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落实解决方案。
 
四、目标任务
 
本人将通过科技入社,加强与示范社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把成熟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计划到位90%以上。水稻群体质量预计达到:用种量每亩4~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每亩9~10万;有效穗每亩25万左右;核心示范方目标产量600公斤。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做到科学种田、合理用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的同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加以推广,并辐射到周边农户,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陆保理
 
 合作社:上海嘉定雨化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姜方华
 
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升能力、服务三农”的实践主题,进一步发挥科技入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09年本人计划与上海嘉定雨化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入社结对活动,把成熟的农业适用新技术传授到基层农民,为该社农业科技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一份力量。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雨化粮食专业合作社位于嘉定工业区西北部,与江苏省相邻,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社。2007年8月工业区雨化村二委经讨论,成立了雨化粮食专业合作社。当年秋播村里流转出1616亩耕地给合作社,2008年11月村又把剩余的1150亩耕地流转出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现合作社耕地面积2766.4亩,管理人员5人,有种植粮食经验、身体健康的社员23人,平均每人承包粮田120亩左右。采取定产定本、超产节本奖励办法,调动承包者生产积极性。
 
虽然合作社成立一年半,加上2008年秋播新增耕地1千余亩,吸收十多名新社员,土地重新规划安排,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但合作社有着自己的优势:①该社为工业区重点扶持合作社,按发展规划,今年将建立一个面积400亩优质粮食示范基地;②有新雨农机专业合作社相配套,生产所需的农机能及时调配和使用;③去年秋播时,合作社打破原村民小组耕地界限,土地重新规划,安排连片发包,便于种植管理和农机作业;④对路、沟、桥、仓库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和实施。
 
2008年该社水稻种植面积为1616亩,其中机插秧稻700亩,直播稻916亩。品种为“秀水123”(1516亩)和“宝农34”(100亩)。年终雨化村水稻平均亩产556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42公斤。粮食生产水平属中等偏上。
 
2009年该社计划水稻种植面积2745亩,其中机插秧稻600亩,品种为“秋优金丰” ;直播稻2145亩,品种为“秀水123” 。
 
二、农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直播水稻群体栽培水平差
 
1、虽然实行统一供种,亩供种量控制在5公斤,但承包户还自行增加播种量,一般都在5.5公斤以上,有的达6~7公斤,造成田间品种混杂、整齐度差,影响产量。
 
2、播期拉的长而迟。原因有:小麦收割迟;承包户为节省雇佣工;承包面积过大;规模生产松懈等。由此造成稻苗长势不平衡,不便于统一管理;迟播的水稻生育期短,影响有效分蘖,养分积累少,穗型小,产量低。
 
3、水浆管理不合理。搁田偏迟,高峰苗过多,成穗率低;后期断水过早,灌浆不充分,千粒重偏低,还易造成水稻早衰。
 
㈡ 肥料运筹不科学
 
1、氮、磷、钾肥配比不理想,磷、钾肥明显偏少;
 
2、前、中、后期比例不合适,前、中期偏多,穗肥偏少;三是有机肥缺乏。
 
㈢ 病、虫、草防治技术应用能力弱
 
1、部分田块杂草基数较高,草相复杂;
 
2、实行规模化生产后,种子处理粗放,技术应用不到位,恶苗病发生较多;
 
3、水稻密度偏高,通风透光差,加上防治稻纹枯病不到位,造成部分田块稻纹枯病发生较重;
 
㈣ 新技术信息量少,规模经营新技术缺乏,新农艺更新慢,一般承包户凭老经验种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少,产量徘徊不前。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主推水稻品种。按2009年生产计划,合作社将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秀水123”,面积达100%
 
㈡ 主要技术措施。根据合作社新增土地、重新规划安排耕地和原雨化村生产现状、特点,并给合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
 
1、提倡适进播种,确定直播稻最佳播期在6月上旬,最迟6月18日前结束;机插秧稻最佳育秧期在5月20~22日,移栽期6月9~11日。;
 
2、严格控制基本苗。针对往年播种量过多的问题,确定直播稻亩用种量在4公斤,机插秧稻亩用种量在2.3~2.6公斤。并做好指导、说服工作;
 
3、强化好气性水浆管理技术。根据水稻需水特点,在需水敏感期建立水层,其他阶段控制灌溉水。增加断水时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具体方法为:湿润播种促齐苗,浅水勤灌促分蘖,及时分次搁好田,拔节间歇不断水,灌浆干湿水控熟,后期末潮不早断的水浆管理技术;
 
4、运用平衡施肥技术。实施以主攻穗重为中心的肥料运筹,合理使用氮化肥和磷、钾肥。基面肥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苗肥适当早施,2叶1心期施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亩;分蘖肥第一次(3叶1心至4叶期)施BB肥25公斤/亩,间隔1周施第二次,亩用BB肥15公斤或用尿素7.5公斤;长粗肥一般不提倡,如前期肥料确实偏少,可在重搁田施BB肥7.5~10公斤/亩;穗肥分二次施,第一次促花肥8月5日前后(叶龄余数约3.5)施尿素5~7.5公斤/亩,第二次8月15日前后(叶龄余数约2)施尿素5~7.5公斤/亩;
 
5、加强病、虫、草防治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强化杂草防除技术,针对近几年来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性、多年生恶性杂草假稻和一年生湿生杂草耳叶水苋发生呈上升趋势以及合作社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指导合作社:①小麦收割后及时清除田埂、沟边杂草,阻止假稻等多年生杂草向田中蔓延;②缩短整地到播后用药“封田”时间,改少出草机率;③水稻三叶期及时使用2.5%稻杰防除稗草,同时建立水层,以水控草。④对假稻发生的田块在水稻苗期进行人工拔除,田埂四周使用草甘膦清除。⑤对耳叶水苋发生重的田块,采用二次“封田”技术以及在水稻四叶期使用20%塔隆进行挑除。其次,优化稻种处理技术,指导承包户应用好“三对路”(浓度、温度、时间)稻谷浸种处理以及浸种时注意事项。第三,加强稻纹枯病防治、监测和复查工作。第四,监督指导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工作。第五,加强对灰飞虱防治力度,遏制条纹叶枯病发生指导工作。第六,指导选用高效、低毒、低成本农药以及指导正确、安全使用农药;
 
6、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结合区“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合作社社员开展较为系统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采用图文并茂和面对面的传教方式,将有关水稻生产新农艺、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传递给基层农民。同时对生产中存在或产生的问题,将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按照科技入社要求,在水稻生产关键时期,每周入社1~2次,整个科技入社期间完成入社30次以上,时间60小时以上,保证科技入社质量;
 
㈡ 在雨化和平7组建立一个核心示范方,面积250亩。水稻平均产量将比面上增8~10%,达610公斤以上。产值同比例增长,增幅8%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措施辐射整合作社(雨化村没有分散承包田),面积2745亩。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周锋利
 
合作社:上海嘉定和桥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朱大明 陶永良
 
按照区农委工作部署与要求,2009年我区继续全面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程。根据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本人继续与位于徐行镇的上海嘉定和桥粮食合作社进行结对,2008年合作社在诸多方面较前年有了一定的改善。根据目前合作社的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与本组其他科技人员对该合作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水稻高产栽培可行性方案。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和桥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4月,负责人是朱大明和陶永良,全社共有社员12人。总耕地面积为1300亩,2008年种植水稻品种为 “秀水128”,其中栽培方式为直播的占地900亩,其余400亩为机插秧的栽培方式,全社总平均产量为510公斤。社长考虑到机插秧的诸多优势,今年适当增加机插秧的面积,2009年计划种植水稻品种秀水123,栽培方式分两种,一是直播,面积为500亩;二是机插秧,面积为800亩。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合作社两位负责人的交流,了解到该合作社在去年水稻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㈠ 合作社面积虽大,但田块分散严重,地力不一,很难做到统一管理;
 
㈡ 播期偏迟的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水稻生育期缩短,造成产量降低。播种量过多,造成基本苗过密、群体过大,个体偏小,从而影响光效,导致出现无效分蘖比例较高,有效分蘖不足,穗型明显偏小等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问题;
 
㈢ 肥料使用上,由于劳力不足等原因,部分田块没有能够把握好时机,稻田水浆管理不科学,尤其在中期没有能够把握“超前搁田,多次轻搁”的原则,水浆管理上不当操作最终造成无效分蘖数量大,后期断水过早,导致灌浆不充分,最终出现粒型不饱满,千粒重低等问题;
 
㈣ 部分田块没有能够及时按照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导致这些田块水稻产量受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全社的总产量。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同一品种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由水稻群体生长总量和经济系数决定,要切实提高产量就应当设法增大群体生长总量,提高经济系数,由于壮个体组成的群体经济系数大,所以应当围绕小群体、壮个体原则实行群体质量栽培,切实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㈠ 种植品种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秀水123”;
 
㈡ 适当提前播期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从而发挥水稻产量最大潜力。合理用种:减少基本苗,用种量控制在4~4.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每亩为8~10万株;
 
㈢ 肥料使用上把握“减少前期肥用量,少施早施分蘖肥”的原则可以有效控制后期无效分蘖的形成,在前期施肥适量的条件下,到2叶露尖时施用一定的氮肥或氮钾肥有利于促进既成分蘖成穗率的提高。注重合理用肥,调整肥料运筹比例和调优肥料品种结构,为稻苗早发、稳长,培育壮秆大穗提供基础。每亩氮肥用量掌握在18公斤左右,前、中、后期肥料比例分别控制在65%:10%:25%,在肥料结构上采用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及有机肥,提高磷钾配比,使N、P、K配比达到1:0.4:0.4,从而提高植株的抗逆率;
 
㈣ 水浆管理: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7月上旬进行脱水搁田,采用先轻后重,分次搁田的方法,控制无效分蘖的大量发生,培育壮秆大穗;其次是晚断水,在水稻收割前一星期断水,提高水稻粒重;
 
㈤ 根据区植保部门技术要求,严抓病虫草防治。尤其是抓好三、四代稻纵卷叶螟及三、四、五代稻飞虱防治,把病虫草危害降到最低。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产量目标:平均亩产争取比去年平均亩产增10%以上,达到每亩560公斤以上。带动周边农户3~5户,辐射面积500亩,帮助周边农户树立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意识,进一步促进水稻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甘惠譁
 
合作社:上海嘉定勤农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陈永根
 
嘉定区府、区农委历来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008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水稻科技入社工程。2009年按照“中心”统一安排部署,本人将继续在“上海嘉定勤农粮食合作社”参与水稻科技入社技术指导工作。为更好地做好入社的相关工作,本人在深入了解该社2009年的农业发展设想的同时,在2008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制定了水稻亩产600公斤高产栽培模式和可行性方案,为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现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嘉定勤农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位于南翔镇新丰村,合作社社长陈永根。全社现有土地1152亩,共有13户专业户承包种植。2009年种植小麦1000余亩,品种为嘉麦1号。计划种植水稻1150亩,品种以区农技中心主推的秀水128为主。合作社现有大型植保机械“工农~36”型5台,“东~18”喷雾机20台左右,“久保田”收割机2台,大拖7台,在硬件设施上具有较好的生产条件,特别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形式,采取集中经营,强化了对专业户的管理,保证了各项农业措施更好地贯彻到位。
 
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合作社经营承包的专业户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农户,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缺乏对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的了解;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的系统指导,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的掌握和运用力度不够,凭老经验种田的意识较浓;
 
㈡ 用药、用肥比较随意,且不按照技术部门提出的用量和日期进行防治,化学除草技术相对薄弱,导致了病虫草害的发生较严重;
 
㈢ 播种量偏高,种子处理药液浓度及方法不合理,影响了“小群体、壮个体” 水稻群体质量高产栽培模式的形成,阻碍了水稻的高产稳产。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种植品种为“秀水128”。
 
㈠ 工作方法
 
1、实施培训、资料发放、现场咨询,提高专业户技术素质。
 
结合“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合作社内农户开展较为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提高技术素质,做到在生产阶段及时将科技入户技术资料(栽培措施、苗情、病虫防治意见等)发放到农户手中,保持信息和联系渠道畅通,坚持每周1~2次入户指导,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
 
2、到“四个统一”,确保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科学用肥、病虫草害等高产技术措施实施到位。按照区农委提出的要求,在水稻生产阶段认真实施“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等工作,保证水稻高产主推技术的实施到位,特别是指导农户做好种子处理,坚持合理的用种量,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水稻专用BB肥,使用植保部门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建立水稻群体质量高产栽培模式;
 
3、建立水稻丰产方,贯彻高产技术措施,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在合作社内建立水稻丰产方面积200亩。围绕控制合理用种量,肥料科学运筹,水浆管理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等高产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结合田间苗情观察,掌握水稻生产动态,夺取水稻高产。通过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
 
㈡ 主要技术措施
 
加强指导,保证“秀水128”亩产600公斤高产技术措施贯彻实施,重点抓好减少基本苗,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利用分蘖优势和大穗优势达到高产。
 
1、提高播种质量。做好种子处理,提高播种质量,适时播种(6月上旬),掌握用种量(4~5公斤/亩),控制基本苗(10万/亩左右);
 
2、加强水浆管理,按水稻生育期做好各项工作。做到前期湿润田面保出苗,二叶一心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当苗达到28~30万时及时分次搁田控制高峰苗(35万/亩左右),灌浆期应干湿交替,以湿为主;
 
3、科学用肥,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每亩施足精制有机肥料200公斤,采用平衡施肥方法,围绕前期促壮苗早发,中期保壮杆大穗,后期攻大穗的调控目标,适当减少中期用肥量,增加后期穗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4、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通过保优栽培、加强水浆管理、科学用肥等农业措施提高水稻自身抗性。同时加强田间调查,掌握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防治意见和防治措施,使用植保部门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抓好化学除草、各代螟虫及二、三、四代稻纵卷叶螟,三、四、五代稻飞虱防治,控制条纹叶枯病,力争把病虫草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指标范围之内。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技术覆盖面普及全社13户专业户,入户率达100%,水稻平均亩产力争达到600公斤左右;
 
㈡ 围绕“双减”目标,控制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水稻氮肥用量每亩在16~18公斤左右,使用植保部门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
 
㈢ 强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主要病虫草发生和危害率控制在允许指标以内。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施辰子
 
合作社:上海嘉定黎群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陆松元
 
2009年继续全面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程。为使科技入社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我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我承担了在上海嘉定黎群粮食合作社科技入社工作,与合作社的同志共同来提高粮食的产量。按照我区农技中心的部署,针对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研究主要技术措施,确定了水稻亩产600公斤高产栽培模式和可行性方案,为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做好技术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上海嘉定黎群粮食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黎群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 9月。位于朱桥镇南面,黎明村村民委员会内,社长由村委书记陆松元担任,主管由村民委员会农业主任陈善发担任,该社是新成立的粮食生产合作社。目前耕地面积1900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2009年水稻面积1690亩,去年是由本地农户和外地农户承包种植。2008年水稻亩产约1000斤。今年,在工业区人民政府及镇农委的部署下,以粮食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种植。2009年计划种植水稻品种为“秀水123”,其中100亩杂交稻。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的系统指导,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掌握和运用力度不够,单凭老经验种田。对水稻栽培的主推技术、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具体表现如下:
 
㈠ 长期种植单一品种。缺乏种子提纯复壮,造成品种严重退化、品质差、产量低;
 
㈡ 每亩用种量偏高。一般都在7~8公斤左右,造成基本苗过多,影响分蘖,导致小穗;
 
㈢ 水浆管理不科学,存在前期搁田过迟。无效分蘖多,约在50万以上,群体过大,成穗率低,穗型小。后期断水过早,严重影响水稻的千粒重;
 
㈣ 料运筹方面。平衡施肥技术应用能力弱,缺少有机肥的投入,单靠施入化肥,且不按照水稻生长规律,合理科学施肥;
 
㈤ 病虫草防治不够重视。特别是管理粗放,草害严重。由于稻田杂草基数较高,特别是稗草严重。除草剂使用不科学,加上人工拔草不够及时,造成草害严重,田貌田容较差。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较重。因此,致使近几年来,水稻单产总是徘徊在500公斤左右。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秀水123”
 
㈡ 合理用种
 
严格控制基本苗,坚持以小群体、壮个体、主攻穗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优化群体质量奠定基础。今年要求直播水稻每亩用种量控制在4~5公斤左右,使基本苗控制在8万左右。并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提高成苗率和控制条纹叶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㈢ 水浆管理。
 
前期做好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当苗数达到25万时即进行搁田。方法上采用由轻到重循序进行,把高峰苗控制在35万内,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有效穗在25万左右。后期要严格控制断水时间,以起到养根保叶,提高水稻千粒重。
 
㈣ 施平衡施肥技术
 
改变传统的施肥技术和肥料品种结构。减少氮化肥的使用量。计划在水稻全生育期施纯氮18公斤以内。氮、磷、钾的比例是1:0.4:0.4。改变习惯上用碳铵作基面肥的使用习惯,因为,基面肥的利用率较低,故不再使用化肥,每亩计划施精制有机肥150公斤。早施苗肥,在二叶一心期施尿素每亩5公斤,折合纯氮2.3公斤;分蘖肥在播后20天左右施水稻专用BB肥每亩30公斤,折合纯氮7.2公斤、磷2.4公斤、钾3公斤;穗肥利用率最高,增产幅度大,计划在8月10日左右,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折合纯氮5公斤左右。
 
㈤ 抓好病虫草综合防治工作
 
由于,目前采取免浅耕水直播的播种方式,造成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发生早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必须在农业防除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化学除草工作。它具有省工、省本、高效和增产的优点,是稻田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应该认真做好“一封一杀”二次化除技术,后期视草情针对性地对部分田块进行化学补除。在整个水稻生育阶段,根据植保部门的意见,防治好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并运用好高效、低毒、低成本农药、及时正确安全使用好农药。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通过科技入社结对,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要求达到每亩基本苗在8万左右,高峰苗在35万左右,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产量结构指标:每亩有效穗2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每穗实粒数110粒左右,千粒重25克以上,理论产量680公斤,实产比去年提高15%以上,力争亩产超600公斤,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在科技入社的同时,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10户,面积1000 亩,并且把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使用辐射到周边农户,促使水稻单产有新的突破。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平立锋
 
 合作社:上海嘉定爱辉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余爱勤
 
按照区农委工作部署与要求,2009年我区全面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程。根据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要求,本人继续与上海嘉定爱辉粮食合作社进行结对,在2008年的基础上,本人与合作社的负责人余爱勤进一步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去年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水稻高产栽培可行性方案。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爱辉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12月,负责人是余爱勤,全社共有社员60人。2008年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其中直播面积为600亩,种植品种秀水128;机插秧面积为1000亩,种植品种秀水123。2008年平均产量542公斤。2009年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计划机插秧面积1500亩,品种为“秋优金丰”;直播稻2500亩,品种为“秀水128”、“秀水123”。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合作社负责人的交流,了解到该合作社在去年水稻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㈠ 田块分散,地力不均,存在统一管理难的问题。人工跟不上,关键时候一些措施不能及时实施下去;
 
㈡ 播期偏迟,不能满足全生育期而影响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
 
㈢ 种量偏多,造成基本苗过密,群体过大;
 
㈣ 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中期施肥偏重,后期肥偏少,导致无效分蘖增多,影响穗粒重;
 
㈤ 水浆管理上存在搁田不及时,后期断水过早等问题,造成群体大,个体小和千粒重低;
 
㈥ 病、虫、草防治上面还存在惜本思想,造成病虫草害较严重,特别是草害。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秋优金丰”、“秀水128”和“秀水123”;
 
㈡ 建立核心示范方,以点带面,向外辐射,达到带动全社以及合作社周遍农户提高种植水平,增收、增效的目标;
 
㈢ 提前播种,满足全生育期生长,来发挥水稻产量最大潜力;
 
㈣ 理用种,减少基本苗,来优化水稻群体质量;
 
㈤ 根据田块实际情况,调整肥料运筹比例和优化肥料品种结构,为稻苗早发稳长,培育壮秆大穗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围绕前期促壮苗早发,中期保壮穗稳长,后期攻大穗粒重的调控目标,每亩氮肥用量应掌握在16~18公斤适当增加中、后期肥料用量。在肥料结构上采用减少氮肥用量,适当提高磷钾肥及有机肥,尽量使N、P、K配到1∶0.3∶0.3,从而提高植株的抗逆率;
 
㈥ 水浆管理:采用好气性灌溉的原理来进行稻田的水浆管理,来促根系发展及肥料的吸收,及时搁田,达到苗数时(7月上旬,26~28万)进行脱水搁田,采用先轻后重,分次搁田的方法,控制无效分蘖的大量发生,优化水稻群体质量,培育壮秆大穗,发挥穗大的增产优势;收获前晚一点断水,在水稻收获前一星期断水为宜,起到养根保叶,青秆活熟,提高水稻粒重。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产量目标:平均亩产争取比去年平均亩产增5%以上,达到每亩575公斤以上。带动周边农户6户以上,辐射面积500亩,帮助周边农户树立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意识,进一步促进水稻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王玉香
 
合作社:上海嘉定新冈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陈永华
 
按照上海市农委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嘉定区农委、区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与要求,今年本人与外冈镇新冈粮食合作社进行科技入社工作。为了认真落实“科技入社”工作,在外冈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协助下,多次实地走访了该合作社,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并与合作社社长、社员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对合作社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讨,根据合作社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以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行性方案。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新冈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10月,陈永华任合作社社长。合作社现承包耕地面积5700多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承包耕地涉及外冈镇5个村,均为镇保置换地。
 
合作社采取两种经营模式,一是32个社员直接参加生产管理,农忙时请当地农民季节工。二是采取分保管理形式,对管理者实行“五定”责任制,即:一定每劳力面积50~80亩;二定物化成本,小麦加水稻两熟580元/亩;三定管理报酬,全年250元/亩;四定产量指标,小麦亩产300公斤、水稻亩产500公斤;五定奖赔,实行实奖实赔。
 
2008年种植小麦2672亩,平均亩产375公斤;绿肥种植2329亩;水稻5752亩,平均亩产575公斤。全年亩净收入408元。
 
2008年合作社计划种植水稻5300亩,水稻品种为“秀水123”和“秋优金丰”。机插秧2200亩(“秋优金丰”600亩),浅耕直播稻3100亩。
 
二、结对户种植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合作社经过3年的运作,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但由于合作社参加社员多,承包面积大,因此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㈠ 用种量过多(亩用种量超过6.5Kg),基本苗偏高,分蘖少,穗型小
 
㈡ 施肥不科学
 
1、有机肥使用少。
 
2、氮肥用量偏多,使用不合理,前、中期施肥量过多,后期穗肥偏少,造成高峰苗过高,成穗率低、穗型小。
 
3、磷、钾肥使用量偏少。
 
㈢ 病、虫、草防治方面
 
1、由于一部分抛荒地复耕,杂草基数高,草害重。
 
2、宅基置换地播种过早(5月20日),遭灰飞虱危害,引起条纹叶枯病发生重。
 
3、部分社员对二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有麻痹思想,二代危害偏重,部分田块白叶率高。
 
4、一部分社员在后期防治时用水量少,使部分直播稻田后期纹枯病发生重。
 
㈣ 浆管理不合理
 
搁田偏迟,后期断水过早,影响千粒重,从而影响水稻产量。
 
㈤ 缺少仓库、场地,收种机械矛盾突出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主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为“秀水123”、“秋优金丰”。
 
㈠ 提高播种质量
 
1、加强种子处理。水稻浸种前要进行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应用“三对路”(浓度、温度、时间)的稻种优化处理技术,确保种子受药期间,抑制干尖线虫病发生。药剂浸种后催长芽播种有利播后出苗一致。催芽时要严格控制温度,高温时要勤翻勤喷水(干长根湿长芽),防止高温烧芽。
 
2、提倡适时播种。直播稻6月中旬结束播种;机插秧6月25日结束(“秋优金丰”6月10日左右结束插秧),秧龄18天左右。
 
3、严格控制基本苗。直播稻要求每亩用种量4~5公斤,基本苗8~10万;机插秧“秀水-123”亩用种量3公斤,基本苗在6~7万左右,“秋优金丰” 亩用种量2~2.5公斤,基本苗5万左右。
 
4、提高栽插质量 机插时掌握薄水浅插,不漂不倒、越浅越好的原则。
 
㈡ 推广平衡施肥运筹技术
 
1、合理使用氮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小群体、壮个体、主攻穗重的技术思路。直播稻:基肥亩施精制有机肥200公斤;二叶一心期亩施尿素6公斤;分蘖肥亩施水稻专用BB肥30公斤;长粗肥原则上不施;穗肥的利用率最高,增产幅度大,8月10日左右分两次施,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机插秧:基肥亩施精制有机肥200公斤,施足分蘖肥,看苗施好长粗肥,巧施穗肥。“秋优金丰”的肥料运筹要前重、中控、后补。
 
2、增加磷、钾肥比例 磷、钾肥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和稻米的品质。力争把氮、磷、钾比例调整到1∶0.3∶0.3。
 
㈢ 强化好气性水浆管理技术
 
1、直播稻播后保持田间湿润,3叶期后开始建立浅水层,确保早分蘖。机插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管水量,增加间歇性脱水时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促进根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2、当总苗数达到穗数苗80%时开始搁田。一般由轻到重,分次进行,断水时间不宜过早。
 
㈣ 化水稻病虫草防治技术
 
1、加强杂草防除技术。根据合作社部分田块杂草基数高,草相复杂的特点,采用农业防除与化学防除相结合防除策略。在小麦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和周边环境杂草。直播稻:播种后1天内及时用药湿封;水稻3叶期后及时用药杀草,控制杂草发生。同时指导好以水控草的农业防除技术。对分蘖期出现的第二批杂草,采用针对性挑除,稗草用2.5%稻杰亩用40~60ml、千金子用10%千金每亩60~70ml进行防除、耳叶水苋亩用10%塔隆50ml;机插秧:栽后5~7天及时用好53%抛秧星60~80克/亩,拌肥撒施全田,并保水5~7天。
 
2、落实病虫害防控技术。苗期做好灰飞虱防治工作,秧田采用防虫网遮盖,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加强田间调查,做好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的的防治指导工作。后期加大田间飞虱拍查,控制褐飞虱发生危害。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通过科技入社,加强与合作社社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把“四新”技术推广到社,使合作社水稻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㈡ 通过科技入社,使合作社水稻平均亩产量比面上增4%以上。并在合作社内建立两个水稻丰产示范方,成片面积在300亩左右,理论产量达700公斤以上,示范方内水稻亩产量比面上增15%左右。同时辐射带动农户3~5户,面积在150亩左右;
 
㈢ 化病虫草综合防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和危害率控制在允许指标以内;
 
㈣ 好科技培训工作,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管理及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
 
㈤ 引导农户正确、安全使用农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张建新
 
 合作社:上海安亭铂灿粮食合作社   负责人:陶永明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努力加快推进上海新郊区建设,根据上海市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以及嘉定区农委工作部署与要求,2009年我区继续全面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程,全面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本人继续被安排在上海安亭铂灿粮食合作社进行科技入社工作。对该合作社目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讨,并确定了水稻亩产6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可行性方案,为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现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
 
上海安亭铂灿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 1月。地处安亭的西北部——安亭镇火炬村(外青松公路101号即9号桥东首),合作社社部设立于火炬村村民委员会内,社长由村民委员会分管农业领导——陶永明担任。目前,耕地面积2056.79亩,(主要是火炬、向阳、先锋、林家、龚闵5个村的农户分散承包的粮田和流转出来的耕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现有社员 28 人,合作社配备农机设备有拖拉机6台,滑田机3台,旋耕机6台,联合收割机2台,复合式浅耕机2台以及“工农36”型和“东-18”喷雾机若干台。去年在全社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亩核心示范丰产方水稻亩产达628.3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的系统指导,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掌握和运用力度不够,单凭老经验种田。对水稻栽培的主推技术、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具体表现如下:
 
㈠ 长期种植单一品种,且缺乏种子提纯复壮,造成品种严重退化、品质差、产量低;
 
㈡ 亩用种量偏高,一般都在7~8公斤左右,造成基本苗过多,影响分蘖,导致小穗;
 
㈢ 水浆管理不科学,存在前期搁田过迟,无效分蘖多,约在50万以上,群体过大,成穗率低,穗型小。后期断水过早,严重影响水稻的千粒重;
 
㈣ 肥料运筹方面,平衡施肥技术应用能力弱,缺少有机肥的投入,单靠施入化肥,且不按照水稻生长规律,合理科学施肥;
 
㈤ 病虫草防治不够重视,特别是管理粗放,草害严重。由于稻田杂草基数较高,特别是稗草严重。除草剂使用不科学,加上人工拔草不够及时,造成草害严重,田貌田容较差。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较重。因此,致使近几年来,水稻单产总是徘徊在500公斤左右。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为“秀水128”;
 
㈡ 合理用种,严格控制基本苗,坚持以小群体、壮个体、主攻穗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优化群体质量奠定基础。今年要求直播水稻每亩用种量控制在4~5公斤左右,使基本苗控制在8万左右。并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提高成苗率和控制条纹叶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㈢ 理方面,前期做好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当苗数达到25万时即进行搁田。方法上采用由轻到重循序进行,把高峰苗控制在35万内,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有效穗在25万左右。后期要严格控制断水时间,以起到养根保叶,提高水稻千粒重;
 
㈣ 施平衡施肥技术,改变传统的施肥技术和肥料品种结构。减少氮化肥的使用量。计划在水稻全生育期施纯氮18公斤以内。氮、磷、钾的比例是1∶0.4∶0.4。改变习惯上用碳铵作基面肥的使用习惯,因为,基面肥的利用率较低,故不再使用化肥,每亩计划施精制有机肥150公斤。早施苗肥,在二叶一心期施尿素每亩5公斤,折合纯氮2.3公斤;分蘖肥在播后20天左右施水稻专用BB肥每亩30公斤,折合纯氮7.2公斤、磷2.4公斤、钾3公斤;穗肥利用率最高,增产幅度大,计划在8月10日左右,每亩施尿素8~10公斤,折合纯氮5公斤左右;
 
㈤ 抓好病虫草综合防治工作。由于,目前采取免浅耕水直播的播种方式,造成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发生早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必须在农业防除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化学除草工作。它具有省工、省本、高效和增产的优点,是稻田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应该认真做好“一封一杀”二次化除技术,后期视草情针对性地对部分田块进行化学补除。在整个水稻生育阶段,根据植保部门的意见,防治好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并运用好高效、低毒、低成本农药、及时正确安全使用好农药。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通过科技入社结对,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要求达到每亩基本苗在8万左右,高峰苗在35万左右,成穗率提高到70%以上。产量结构指标:每亩有效穗2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每穗实粒数110粒左右,千粒重25克以上,理论产量680公斤,实产比去年提高15%左右,力争亩产超600公斤,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在科技入社的同时,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8户,面积1000 亩,并且把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使用辐射到周边农户,促使水稻单产有新的突破。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程梅初
 
 合作社:上海泉泾农业生产合作社   负责人:宣惠明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泉泾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10月,共有耕地4105亩,28个专业种植户,去年水稻面积2605亩,平均亩产600公斤。今年计划种植水稻3128亩,其中,机插秧600亩,旱直播300亩。
 
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季节矛盾突出、播期偏迟。合作社粮食生产以麦、稻为主,由于面积多,农机力量薄弱,劳力紧张等因素造成部分田块播种偏迟。未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因而水稻产量不高;
 
㈡ 稻群体生长不良。一是用种量偏多,基本苗偏高,二是水浆管理不合理,搁田偏迟造成高峰苗过高,同时后期断水过早,造成灌浆不充分;
 
㈢ 用肥不科学。中前期肥料偏多,后期穗肥偏少。有机肥缺乏,磷钾肥偏少;
 
㈣ 病虫草防治不科学。存在着除草效果差,病虫危害重,病虫防治费用高等问题。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围绕合作社实际情况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
 
㈠ 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
 
计划种植高产优质新品种“秀水123”、“秀水128”等主推品种。
 
㈡ 适时早播
 
针对合作社面积多,劳力紧,农机力量薄弱的情况,抓小麦的适时收获,抢翻耕、抓进度,同时合理调整种植方式,计划种植机插秧600亩,免耕直播稻300亩,以解决季节矛盾,适时早播。
 
㈢ 提高播种质量
 
一抓种子处理,及时晒种,药剂浸种催芽;二抓控制用种量,计划亩用种量控制在4公斤;三抓一种就管工作,确保苗匀、苗齐。
 
㈣ 科学施肥
 
1、增施商品有机肥每亩200公斤;
 
2、亩施纯氮18~20公斤,前后期用肥比例6-7∶3-4,增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3∶0.3。
 
㈤ 加强水浆管理
 
1、分蘖期以浅水勤灌为主促分蘖出生;
 
2、直播稻亩总苗数达穗数苗80%,机插秧亩总苗数达穗数时及时脱水搁田;
 
3、进入幼穗分化期及时复水,以浅水勤灌为主;
 
4、浆期保持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
 
㈥ 抓病虫草防治工作
 
1、化学除草,直播稻采取“一封、一杀、一补”,亩用30%直播宁100克封,3~4叶视草相用“千金”或“千金”加“稻杰”杀草。机插秧采用“二封、二杀”新技术控制杂草;
 
2、推广新农药、植保新技术,抓好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产量目标:全社3128水稻力争平均亩产600公斤,与大丰收的去年持平,新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并带动外冈镇水稻生产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计划建立高产示范方一个,面积200亩,产量目标650~700公斤。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饶燕铭
 
合作社:上海嘉定菊采粮食合作社  社长:黄忠良
 
按照嘉定区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区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2009年本人被继续在嘉定菊园新区“嘉定菊采粮食合作社”参与水稻科技入社技术指导。为更好地做好科技入社的有关工作,在菊园新区农经办、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协助配合下,本人实地调查走访了菊采粮食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和2009年的农业发展设想。同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讨,制定了水稻亩产600公斤高产栽培模式和可行性方案,为实施水稻“科技入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现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嘉定菊采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合作社社长暨法人代表黄忠良。办公场所位于菊园新区青冈村,全社现有土地2500亩,主要是将原菊园新区青冈、六里、竹筱、永胜四村的土地经流转后实行集中经营。合作社现有20户本地及部分外地专业户承包种植,平均每户承包土地面积在125亩左右。2008年种植蔬菜904亩、绿肥930亩、小麦1601亩;2009年在田小麦面积2451亩,计划种植水稻2500亩,品种以市农技中心主推的“秀水123”、“秀水128”为主。合作社的运作得到了菊园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筹建过程中,先后拨款300余万元。新建和翻建粮食仓库1334m2,烘干房76m2,晒场4266 m2;添置农机:插秧机2台,“久保田”收割机2台,大拖3台,育秧流水线1条;水利设施:新建机口2座,地下渠道6~7公里,在硬件设施上具备了较好的生产条件。同时,菊园新区政府对农业的软件投入和各种物化补贴也十分到位。2008年合作社共用于农药、种子、肥料,丰产方建设、统防人补贴等费用627421元,平均250.96元/亩,充分体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生产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通过专业合作社这种形式,采取集中经营,强化了对专业户的管理,保证了各项农业措施更好地贯彻到位。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合作社经营承包的专业户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农户,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缺乏对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的了解;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的系统指导,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的掌握和运用力度不够,凭老经验种田的意识较浓;
 
㈡ 用药、用肥比较随意,且不按照技术部门提出的用量和日期进行防治,农药除草技术相对薄弱,肥料运筹技术实施不到位,导致了病虫草害的发生,阻碍了水稻的高产稳产;
 
㈢ 播种量偏高,种子处理药液浓度及方法不合理,影响了“小群体、壮个体”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形成。
 
三、科技入社的主要工作方法与技术措施
 
种植品种为“秀水123”、“秀水128”。
 
㈠ 工作方法
 
1、实施培训、资料发放、现场咨询,提高专业户技术素质。结合“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专业户开展较为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提高技术素质,做到在生产阶段及时将科技入社技术资料(栽培措施、苗情、病虫防治意见等)发放到专业户农户手中,保持信息和联系渠道畅通,坚持每周1~2次入社指导,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重点在夏播、秋播二个关键阶段,与市农技中心土环科联手开展科学用肥指导,举办2次技术培训;
 
2、做到“四个统一”,确保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科学用肥、病虫草害等高产技术措施实施到位。按照区农委提出的要求,在水稻生产阶段认真实施“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等工作,保证水稻高产主推技术的实施到位,特别是指导专业户做好种子处理,坚持合理的用种量,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水稻专用BB肥和复混肥,指导精准施肥,调查和严控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建立水稻“小群体、壮个体”高产栽培模式;
 
3、建立水稻丰产方,贯彻高产技术措施,示范带动周边农户。以水稻品种“秀水123”、“ 秀水128”为主,建设水稻丰产方,面积200~300亩。围绕控制合理用种量,肥料科学运筹,水浆管理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等高产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结合田间苗情观察,掌握水稻生产动态,夺取水稻高产。通过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
 
4、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在菊园新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重点对青冈、竹筱二村农田采用网格化取样,摸清土壤养分状况,预计检测土样40~50个,并依据土壤养分检测数据,围绕水稻目标产量,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真正做到测土配方施肥。
 
㈡ 主要技术措施
 
加强指导,保证“秀水128”亩产600公斤高产技术措施贯彻实施,重点抓好减少基本苗,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等关键技术,利用分蘖优势和大穗优势达到高产。
 
1、提高播种质量。① 做好种子处理,催长芽播种。催长芽是我区广大农户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术,有利于播后出苗快、出苗一致,缩短大田生育期。具体方法是:通过药剂处理的种子捞起后(不需冲洗),用塑料薄膜进行闷种24小时,到种子开始破胸,进行翻种,并通过洒水增加水分,以后保持每5~6小时翻动一次,并保持有足够水分。(因为缺水能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芽的生长),直至芽长达到谷长,播种前一天摊开进行凉芽(注意要严格控制温度,高温时要勤翻勤喷水,防止高温烧芽)。② 适时播种。“秀水128”播种期应掌握在6月上旬。③ 严格控制基本苗。要严格控制基本苗,每亩掌握在8~10万,播种量4~5公斤/亩。
 
2、加强水浆管理。① 湿润灌溉促蘖。播种后要开通缺口,疏通沟系,排开积水,以防闷种;出苗前要保持湿润,土面不能晒得太干,以利出苗,齐苗复水后要浅水促分蘖,化学除草结束后湿润灌溉,增加低节位分蘖,并达到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② 应用超前搁田技术。强调超前搁田技术的应用,待每亩苗数发到预期有效穗数的90%时,进行首次搁田。应掌握在有效穗28万左右,常规稻一般在7月10日左右基本达穗数苗,因而7月10日可开始搁田。原则上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搁田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采用由轻至重多次搁田控制群体,高峰苗控制在每亩35万以内,特别对基本苗过多,带来高峰苗过高现象,要通过水浆调控群体消涨,建立适宜的有效穗群体。③ 中、后期间歇式灌溉技术。8月份单季晚稻进入拔节孕穗期,管理目标是培育壮杆、大穗。间歇式水浆管理技术是灌一次水,约保持2天水层,断水3~4天,再灌一次水,如此反复至8月25日前后,抽穗前10天建立浅水层。9~10月份水稻灌浆结实期的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此期坚持间歇式灌溉,浅水期潮潮清。10月要增加灌水次数,因为灌浆结实缺水,会增大垩白面积,影响稻米品质。
 
3、抓平衡施肥技术。① 控制氮肥总量,平衡运筹肥料。要降低氮肥总用量,“秀水128”常规稻控制在16~18公斤左右。提倡使用高含量化肥(尿素),减少低含量化肥(碳铵)的使用量。在肥料运筹上,由于基面肥利用率低,要减少基面肥施用量。基面肥提倡施用精制有机肥,每亩200公斤,化肥可少施或不施。苗肥、分蘖肥要适当早施,二叶一心期亩施尿素5~7.5公斤;6月底~7月初施好分蘖肥,每亩施水稻专用BB肥25公斤加尿素7.5公斤。长粗肥每亩可施尿素5公斤。穗肥增产幅度大,在8月10日左右,每亩可施尿素7.5~10公斤。② 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根据试验、磷、钾肥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稻米品质。因此,要加大肥料品种结构的调整,增加精制有机肥,水稻专用BB肥的使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为1:0.3:0.3。
 
4、强化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要确保农药减量使用,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保优栽培,减少氮化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超前搁田,及时调控群体,提高植株自身综合抗性;同时,根据农药减量使用的原则,依照病虫情报,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认真及时安全做好病虫草的药物防治工作。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技术覆盖面涉及全社18户农户,入户率达100%,水稻平均亩产力争达到600公斤左右;
 
㈡ 围绕“双减”目标,控制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水稻氮肥用量每亩在18~20公斤左右,确保农产品质量;
 
㈢ 强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主要病虫草发生和危害率控制在允许指标以内;
 
㈣ 开展土样检测,依据土壤养分数据,提出施肥方案。围绕水稻目标产量,建立精准施肥示范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助理农艺师 陆 萍
 
合作社:上海嘉定望新粮食合作社  社长:姚嘉森
 
“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要稳定”,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中的核心任务。按照嘉定区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区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今年我有幸与上海嘉定望新粮食合作社结对进行入社指导。由于第一年参加科技入社工作,为更好地开展和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我实地走访了望新粮食合作社,与社负责人详细交谈,了解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和09年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生产问题和合作社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水稻栽培管理可行性报告。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嘉定望新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负责人为姚嘉森。合作社共有耕地面积1840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260亩,葡萄面积380亩,蔬菜面积200亩。08年机插水稻为200亩,直播水稻1060亩,种植品种均为区农技中心统供品种“秀水128”,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09年计划机插水稻扩大到300亩,种植品种为“秀水128”。在1840亩面积中,350亩为合作社自己承包经营,1490亩分包给6-7户种植专业户及农户。
 
由于合作社成立不久,目前社里仅有原先村里留存下来的4台拖拉机和4台浅耕机,农机具比较缺乏,基础设施简陋。今年,合作社计划新建仓库500m2,晒场1200m2,同时与本镇农机单位协作,以弥补合作社农业机械的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区、镇两级对“三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合作社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我们也发现了在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㈠ 播期偏迟,导致用种量过多。2008年水稻平均亩用种量6公斤左右,由于去年的气候和大环境因素,小麦收获期延迟直接导致了水稻生产中的播期滞后,因此是用种量偏高的主要原因。
 
㈡ 高峰苗得不到有效控制,搁田时间偏迟,措施不力。
 
㈢ 用肥不科学、不平衡,前、中、后期搭配不合理。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围绕“小群体、壮个体”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行群体质量栽培,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㈠ 推广高产优质品种,今年继续以“秀水128”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率达到100%。
 
㈡ 建立核心示范方25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以示范方的效应让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深入农户心,用看得见、可操作的技术让农户学会以科技种田,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达到增收增产的目标。
 
㈢ 提高播种质量
 
1、适时早播,“秀水128”在6月12日前结束播种;
 
2、减少基本苗,亩播种量控制在4-5公斤左右,基本苗控制在10万/亩左右。
 
㈣ 加强水浆管理
 
1、分蘖期以浅水勤灌为主促分蘖生长;
 
2、及时早搁田,亩总苗数达26万左右及时脱水搁田,由轻到重,分次搁成,高峰苗控制在35万左右;
 
3、后期浅水勤灌潮潮清,防止断水过早。收获前10天灌好末潮水,确保水稻后期青杆活熟,增加水稻粒重。
 
㈤ 科学施肥
 
1、增施有机肥和水稻专用配方肥;
 
2、亩施纯氮控制在16-18公斤,巧施穗肥,前、中、后期用肥比例6-7:1:2-3;
 
3、增施磷、钾肥,平衡氮、磷、钾比例,力争达到1:0.3:0.3。具体施肥建议如下: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包括秸杆还田、绿肥和商品有机肥,亩施碳铵10公斤(秸杆还田的可施20公斤)加过磷酸钙20-30公斤。
 
分蘖肥:3叶1心亩施尿素10公斤(或27公斤碳铵)。再隔10-15天再施一次,亩施25公斤水稻专用配方肥(BB肥)。
 
穗肥:一般情况施二次,长势旺的施一次。8月5日前后施第一次,亩施尿素5-6公斤,8月15日前后施第二次,亩施尿素5-6公斤。
 
㈥ 抓病虫草防治工作
 
1、化学除草,采取“一封一杀”二次化除杂草,“封”:稻谷催长芽播种,播后1-2天,亩用30%直播宁100克或直播青75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田面。“杀”:以稗草为主的杂草,在稻苗4叶期(稗草3-4叶期)亩用2.5%稻杰50-60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2、推广新农药、植保新技术。抓好三、四代稻纵卷叶螟及四、五代稻飞虱防治,把病虫草危害降到最低。
 
四、“科技入社”工作目标
 
产量目标:平均亩产比去年增产5%以上,达到575公斤以上。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户,辐射面积250亩。
 
科技入社,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将栽培新技术、新方法传输给农民,使他们在充分接受的基础上学以致用,采用面对面的入社指导技术、示范来辐射并带动周边的农民,也让他们看到“科技入社”工程所闪现的“科技之光”,从而充分体现出“科技入社”的实质,科学种田才能真正致富。
 
 
 
注:陆萍2008年通过农艺师职称评审
 
 
 
 
 
《草莓优质生产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许梅玲
 
结对户:农灯草莓生产合作社
 
在市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有关精神的指导下,在区农委和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下,和工业区灯塔村农灯草莓生产合作,就草莓生产的各个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一、农户基本情况
 
农灯草莓生产合作社是灯塔村草莓种植户共同参与的组织。集生产、销售于一体。涉及农户268户,面积600多亩。
 
二、存在问题
 
㈠ 合作社农户文化水平偏低,栽培措施上凭经验,科学种田有些欠缺;
 
㈡ 病虫防治上:对病虫的适时防治上把握不准,防治效果差,对药剂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㈢ 草莓品种“丰香”已种植多年,品种种性退化严重,品质差;
 
㈣ 连作障碍严重:合作社农户的草莓生产土地许多已连作了7~8年,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生长和草莓的品质;
 
㈤ 对农业信息了解少,对农业新技术应用迟后。
 
三、计划实施方案
 
㈠ 技术路线,根据《草莓安全生产规程》推广优质草莓生产技术
 
1、了解草莓生产合作社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
 
2、根据气候条件,确定移栽、覆膜时间;
 
3、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指导该户防病治虫,提高防效;
 
4、土壤处理:用物理方法进行土壤处理,解决连作障碍问题;
 
5、草莓提纯复壮:培育壮苗,提高草莓产量。
 
㈡ 通过技术培训,进行优质草莓生产技术的推广
 
结合生产实际和“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草莓生产合作社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各个生育阶段,提出栽培意见。每周2次到结对户地头,对草莓的生长规律、特征特性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针对目前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引起的病虫发生多样性,对病虫防治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田头讲解和“专业农民”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抓住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
 
㈢ 信息服务
 
农民对目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了解甚少,在科技入户过程中,把各种新信息带给合作社农户,有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四、考核指标
 
㈠ 通过推行优质草莓生产技术,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增产10%;
 
㈡ 繁苗过程中,进行提纯复壮,合作社农民繁苗系数高与往年10%;
 
㈢ 解决合作社草莓连作障碍问题;
 
㈣ 病虫防治,针对性好,防治成本和次数少于面上平均水平。
 
 
 
 
 
 
 
《厚皮甜瓜大棚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顾海峰
 
结对社:球明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2009年甜瓜“科技入户”工作拟在嘉定现代农业园区内球明合作社开展,球明合作社以种植甜瓜、西瓜、草莓等高效园艺作物为主,大棚设施面积40多亩,葡萄10多亩,总面积60多亩,春季主要品种为玉姑甜瓜、哈密瓜雪里红、8424西瓜等,秋季计划以哈密瓜、草莓为主。球明合作社是新成立的合作社组织,没有种植瓜果的经验,急需技术指导和扶持,生产基地大棚设施于3月份可投入使用,育苗等环节比较紧张。近几年,在区、镇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华亭哈密瓜基地的农户已基本掌握了甜瓜生产关键技术,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秋季哈密瓜早衰、叶片黄化现象比较重、烟粉虱发生严重,哈密瓜品质与产量均受到较大的影响;通过科技入户将协助农户不断提高生产水平,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球明合作社是今年新成立的合作社,由于受2月份中下旬连续阴雨的影响,大棚搭建进度受到了影响,导致育苗等环节推迟;同时基地配套建设还跟不上,如生产用库房、泵房、办公用房等还在建设之中,给生产带来了不便。
 
㈡ 关键生产技术不熟悉。球明合作社没有西瓜、甜瓜等作物生产经验;而哈密瓜生产种植难度大、管理要求高,关键技术的落实到位更加重要。根据可行性报告中制定的技术路线,主要是从育苗、温湿度调控、整枝留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着手,特别是抓好哈密瓜生产中易出现的整枝疏果不规范、植株伤口过大、早衰、白粉虱和霜霉病防治等问题。
 
㈢ 生产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球明合作社种植甜瓜、西瓜30多亩,主要以请临时工种植为主,管理上比较粗放,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建议加强了管理指导,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在科技入户过程中大力推广安全、卫生、优质甜瓜的生产理念,设计制作了产品包装礼盒,以礼品瓜的销售方式,提升了整体生产水平。
 
㈣ 种植规模不大,科学规划布局。球明合作社生产规模不大,离规模化生产还有一定距离,而且计划种植的品种较多,以甜瓜、西瓜、草莓、葡萄等优质瓜果为主,合理做好品种种植规划和花色品种搭配,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三、解决思路与发展方向
 
㈠ 加强技术指导。球明合作社第一年种植甜瓜、甜瓜,没有种植经验,而且春季种植与秋季种植差异较大,田间管理不同,春季育苗难度较大,秋季哈密瓜病虫害防治较难。因此,作为技术指导员要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积极深入到田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抓好甜瓜生产的关键技术到位率,积极做好哈密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春秋两季甜瓜生产都获得丰收。
 
㈡ 做好生产布局规划。根据球明合作社的销售需要,科学规划布局。春茬以玉姑甜瓜、哈密瓜雪里红、8424西瓜为主,搭配种植黄瓤小西瓜、无籽小西瓜、东升南瓜、樱桃番茄等特色瓜果,丰富产品花色,合理安排各品种的种植面积,种植受市场欢迎的甜瓜品种;秋季为哈密瓜雪里红、9818、仙果、网纹甜瓜和草莓为主,同时,根据各类哈密瓜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播种时间,使哈密瓜的上市销售时间延长,满足市场需求。
 
㈢ 生产管理要提高。根据我们田间实地调查情况来看,农户之间生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许多农户对哈密瓜的农事操作不熟练,工作效率较低,农事操作不及时、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哈密瓜生产,例如整枝、疏果不及时,植株消耗养分过多;病虫害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用药用肥不规范;土壤翻耕深度不够,垄高度与宽度不符要求,沟系不达标,排水不通畅等;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高标准、严要求的农事操作就更重要了,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平时工作及时到位、细致认真的农户生产情况明显较好。而球明合作社的工人以周边临时工为主,生产经验不多,因此要加强田间操作的到位率,提高各项农事操作的标准。
 
㈣ 提升产品竞争力。嘉定地区西瓜、甜瓜生产与周边地区比较,不具有成本优势,必须走精品之路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球明合作社要确保产品质量,做好产品的包装,走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的销售策略,加强信息交流和市场开拓力度,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主要考核指标
 
㈠ 球明合作社甜瓜大棚栽培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到90%以上,无严重影响产量的病虫害发生。
 
㈡ 春秋两季大棚栽培甜瓜亩产量都不少于1400千克,商品瓜成品率达到80%以上。
 
㈢ 甜瓜大棚栽培春秋两季亩产值都不少于6000元,全年春秋两茬甜瓜亩产值达到1.2万元以上。
 
 
 
 
 
《甜瓜大棚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金春英
 
合作社:上海善宝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社长:刘善宝
 
2009年,根据科技入社的实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本着为农服务的宗旨,继续与上海善宝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结成对子,开展《甜瓜大棚栽培技术》项目,努力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稳步增产,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现具体申报如下: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善宝蔬果种植合作社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经嘉定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2007年更名为上海善宝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了“善蜜”品牌,并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证。刘善宝是合作社的负责人,男,现今52岁,初中学历,地址在华亭镇双塘村横塘8队,现承包土地80亩,其中哈密瓜、玉姑甜瓜40亩、葡萄20亩、桃树10亩、生梨10亩等。合作社拥有社员15人,共投入固定资金80万元,其中有房屋场地道路、设施大棚、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及果树苗等。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调优品种、合理布局、技术扶持、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定位在甜瓜、哈密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上,经济效益达到了6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0户,面积200亩左右。三年来,在市、区两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成为了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二、存在的问题
 
㈠ 生产管理要提高
 
在甜瓜的栽培过程中,特别是哈密瓜品种,对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上要求很严格。去年秋季,由于气候的不利因素,加上合作社还存在的惜本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事操作不到位对整个哈密瓜生产的危害性,存在人工投入不够,农事操作不及时、比较马虎,防治措施不到位,因此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㈡ 加强合作社扶持力度
 
历年来,对粮食、农机类合作社政府扶持力度均较大,但在哈密瓜、葡萄等经济作物生产上,06年合作社成立至今未得到过政府扶持资金扶持,主要受合作社成立时间、建设规模、扶持名额等限制。因此,去年合作社在人工费、田租费、设施费用等生产成本投入很多资金,使经济压力较大,负担很重。
 
㈢ 急需解决哈密瓜技术难题
 
合作社均采用大棚种植甜瓜,种植时间已有近三年,每年种春秋两茬,连作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甜瓜品质。同时,推广的哈密瓜品种在裂瓜现象、后期黄化现象、烟粉虱危害等方面很严重,影响产量,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
 
㈣ 销售渠道有待建立
 
本市甜瓜生产受气候影响比较明显,一年可种春秋两季,上市时间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上市销售季节比较短,由于本区种植面积的扩大,上市时间又比较集中,销售压力增大。仅靠单一的自产零售及部分礼品装外,成品瓜囤积在所难免,同时产品局限于嘉定市场,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营销实体开拓上海市场,还没有形成“产、供、销”的服务体系,影响了经济收入及瓜农种植积极性。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主推品种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以推广近几年成功引进的优良品种,玉姑、网纹瓜及哈密瓜等品种,以优质赢得市场,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㈡ 主推技术
 
1、适时播种。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春季播种在1月上中旬,秋季播种在7月底~8月初,一穴一籽,即提高了育苗质量,又降低育苗成本。 2、整地施肥。
 
基肥采用一次性全耕层施入,每亩用商品有机肥1000kg,狮马牌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和过磷酸钙30 kg。作高垄、高畦。
 
3、规范整枝。整枝晴天进行,应勤整枝,缩小伤口,减少病害发生。通常在12~14节留果,立架单蔓留一瓜,地爬双蔓留2瓜。当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选留其中一个或两个端正、健壮的幼瓜,其余去除,通常28~30节位进行打顶。
 
4、科学施肥。掌握“施足基肥,巧施提苗肥,追好膨瓜肥”的施肥原则。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在活棵后可用复合肥浸出液或冲施肥植物营养液促发棵。瓜果膨大期时进行1~2次追肥,亩用复合肥10~15kg,也可进行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采瓜成熟前半个月必须停浇肥水,以防裂果。
 
5、人工授粉。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上午6~9时进行,选择同品种异株上当天开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均匀轻轻涂抹。
 
6、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合作社全年推广甜瓜面积不少于50亩。
 
㈡ 做好甜瓜全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㈢ 合作社目标亩产量不少于1400公斤,目标亩产值不少于6000元,全年春秋两茬甜瓜亩产值达到1.2万元,辐射农户不少于15户,辐射面积不少于200亩。
 
           
 
 
 
 
 
《新建基地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茅 丕
 
结对户:工业区草庵村 管其明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蔬菜是一种特殊农产品,人们每天离不开,随着新一轮设施基地的建成,新设施基地的蔬菜生产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特别是当地菜农进行管理、生产、经营工业区草庵设施基地科技结对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选择工业区草庵设施基地作为开展2009年科技入场对象,以成熟技术(品种、栽培、植保)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开展该项目工作,确保草庵设施基地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结对户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示范户管其明,性 别 男 55岁小学文化程度,长期从事蔬菜生产和管理,工业区草庵设施基地2007年下半年开始蔬菜生产,基地耕地面积280亩,现有8米管棚有365套,2008年亩产值4286.5元左右。
 
二、结对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品种、肥料、农药、技术等方面缺少信息;
 
㈡ 对农药科学使用、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
 
㈢ 设施内因连续多茬种植黄瓜,土壤连作障碍非常严重,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生产。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㈠ 主推品种
 
黄心芹菜、意大利生菜、华王青菜、早熟五号大白菜、银冠花椰菜、申青1号等蔬菜品种。
 
㈡ 主推技术
 
与主导品种配套的蔬菜主导优质品种及配套高效茬口、设施蔬菜新型栽培技术、蔬菜科学高效施肥技术、蔬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安全防治技术、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等等5项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和主导品种入户率达100%。
 
㈢ 主要技术措施
 
1、实施蔬菜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开展现场培训,与科学示范户建立稳定的联系,随时帮助解决生产问题,认真做好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和各类档案记录。通过查记录手册、田间踏查和示范户调查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
 
2、提供成熟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和相应的栽培。编印和发放各类科技入户技术资料;
 
3、推荐高效、低残留农药,指导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用药水平;
 
4、应用新技术,推广应用塑料膜、无纺布、遮阳网等技术和微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有机肥,减少化肥10%使用量;
 
5、每周确保两个工作日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
 
四、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㈠ 帮助示范户掌握主要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㈡ 帮助示范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
 
㈢ 节支增收,农本下降,提高经济效益20%;
 
㈣ 上市蔬菜检测合格率100%。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助理农艺师  倪 江
 
合作社:华亭城市园艺场 曹久青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损害消费者利益,2006年国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中通过改善生产基地环境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管理。历年来,市、区二级政府都把蔬菜安全卫生监管工作作为食用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工作来抓,蔬菜上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降低农药残留超标,提高菜农的安全用药意识作为蔬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蔬菜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区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把安全蔬菜的生产技术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根据区农委有关要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为市民吃上放心菜,为社会的安定服务。
 
一、园艺场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华亭城市园艺场位于华亭镇唐行示范户曹久青,性别男,中专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园艺场的管理,华亭镇城市园艺场设施基地06年下半年开始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575亩,2008年亩产值4500元左右。
 
二、结对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品种、肥料、农药、技术等方面缺少信息;
 
㈡ 对农药科学使用、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
 
㈢ 缺乏蔬菜生产技术等方面经验。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主推技术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
 
㈠ 提供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如杀虫灯、性引诱剂、色板、防虫网等,控制各种蔬菜主要病虫害为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本;
 
㈡ 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指导农户正确使用蔬菜上推广的各种新农药,提高防治效果,规范蔬菜安全用药水平;
 
㈢ 安排农户参加有关蔬菜科技活动(培训、交流等),提高农户综合生产技术水平。
 
四、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㈠ 帮助示范户初步掌握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㈡ 帮助示范户初步掌握不同阶段蔬菜病虫防治及农药使用技术;
 
㈢ 节支增收,农本下降,经济效益比面上增加3~5%;
 
㈣ 上市蔬菜检测合格率100%。
 
注:倪江2008年通过农艺师职称评审
 
 
 
《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朱丽萍
 
结对户: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古塘、菊园农场 场长:徐顺胜
 
按照嘉定区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场”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区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在外冈镇、菊园新区蔬菜站的协作配合下,拟与惠和园艺场就《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设施栽培技术》为题参与本年度的区科技入场技术指导工作,旨在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设施栽培技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一、示范场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古塘、菊园农场法人代表为郟惠彪,场长徐顺胜,占地面积共490亩,种植面积365亩, 2008年农场平均亩产量3045公斤,平均亩产值8135元,农场年产量1111.4吨,年总产值296.9万元。2009年青冈农场计划种植蚕豆约20亩,芝麻菜约5亩,甘蓝约3亩,黄瓜1亩,春番茄约3亩,青菜、芹菜、菠菜等绿叶菜5亩,试验品种对比试验地约15亩。古塘农场今年计划种植蚕豆100亩,黄瓜11-12亩,其他番茄、青菜、芹菜、菠菜等50亩左右。
 
由于外冈镇是嘉定的蔬菜新菜区,蔬菜面积较大,通过科技入场,抓好惠和示范场工作,对辐射西部菜区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徐顺胜场长在管理农场过程中,由于农场管理人员非常少,缺乏科学手段,因此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㈠ 近几年,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新的蔬菜品种,尤其惠和农场主要功能是新品种示范,那么这些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急需跟上,尤其是需要推广一些高效周年设施茬口,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㈡ 受传统蔬菜栽培茬口安排的影响以及对设施栽培茬口安排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连作障碍问题突出,蔬菜生长环境恶化,影响蔬菜产量,品质下降。另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情况日趋严重,是大棚栽培土壤连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㈢ 蔬菜病虫害问题突出,采用传统蔬菜农艺操作,急需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满足市场供应,增加农场收入,以科技“示范场”为抓手主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设施栽培技术。
 
㈠ 主推品种
 
彩色甜椒(橙、红色)两个、华王青菜、日本迷你南瓜、一休靓瓜黄瓜。
 
㈡ 主要技术措施
 
1、高效茬口模式推广及配套技术。高效茬口模式一:彩椒---青菜---迷你南瓜;高效茬口模式二:春番茄---青菜---秋黄瓜。
 
2、绿色防治技术推广。① 应用新型杀虫灯、防虫网等各项物理防治技术;② 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3、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增施商品有机肥400吨,选用BB肥和狮马牌复混肥及新型有机叶面肥。
 
4、建立设施栽培优质蔬菜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5、组织生产技术培训。在整个科技入场过程中,始终保持信息和联系渠道畅通,坚持每周1~2次入场指导,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关键生产阶段有技术资料发放到负责人、农户手中。
 
四、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㈠ 主推品种到位率达100%,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技术辐射户数10户,辐射面积50亩;
 
㈡ 在农场原有基础上提高年产量5%,提高年总产值10%;
 
㈢ 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㈣ 撰写或发表1篇技术论文;
 
㈤ 组织培训或专题讲座不少于3次。
 
五、实施时间半年
 
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杏鲍菇周年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农艺师 邹丹蓉
 
合作社:嘉定贝安菌业合作社
 
在市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的指导下,在区农委和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下,对华亭镇贝安菌业合作社结对指导,就杏鲍菇周年化高产栽培生产的各个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一、基本情况
 
嘉定贝安菌业合作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嘉定大疱菌业合作社。坐落在嘉定华亭唐窑路106号,社员人数为5人。主要种植杏鲍菇,采用恒温控制室周年生产,总占地20亩,自建菇房20余间.2009年上半年计划再搭建20间菇房。
 
二、合作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成立合作社以来,一直采用恒温控制室进行周年生产杏鲍菇,2008年生产杏鲍菇110万袋,平均每袋产量200克左右。由于其合作社周年生产,温湿度控制难度大,特别是对空气循环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容易出现病虫害危害,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㈠ 杏鲍菇周年化生产技术没有全部掌握
 
由于杏鲍菇是个比较难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大棚和恒温控制室栽培存在差异,故采用大棚栽培的方式在恒温室中栽培管理是行不通的。另外周年化生产出菇中如何调控其温度、湿度、空气等技术措施至关重要。合作社通常采用老一套的方式进行操作管理,栽培技术欠成熟。
 
㈡ 缺乏对突发问题的辨别与处理能力
 
当菇房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判别问题症结所在。由于是恒温控制室栽培,合作社社员更难搞明白究竟是温度不对,还是湿度过大。更有甚者胡乱推测问题的症结,直接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化。
 
㈢ 病虫害防治不当
 
由于是周年恒温室控制栽培,一旦温湿度控制偏差,容易造成病害发生。而一旦病害发生,合作社也简单处理了事。
 
㈣ 品种特性不熟悉
 
由于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菌包料配制不同、出菇管理方式不同的情况,合作社对所有品种采用统一方式方法管理,造成菇蕾多,湿度难控制,产量不稳定、品质差等多种局面。
 
三、主推品种及主推技术
 
㈠ 主推品种
 
在和合作社商量的基础上,通过2008年摸索的经验和其他工厂化企业成功的经验,确定其主推品种为福建三明。
 
㈡ 主推技术
 
从杏鲍菇栽培的每一个环节抓起(菌种、培养料配方、接种、温湿度控制、通风等),做到每个环节都充分了解并掌握其特性。确保农户掌握具体某一品种的杏鲍菇栽培技术。在整个入社期间,举办杏鲍菇菇栽培技术培训班,发放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资料,食用菌安全使用农药须知等资料,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身素质。并且通过多下乡,多实地指导,多与菇农交流经验,进一步帮助菇农提高生产操作技能。
 
㈢ 病虫害防治
 
在杏鲍菇栽培管理时间,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病害,在2008年的基础上,我们继续了解和掌握了杏鲍菇细菌性病害防治的方法,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通风和温湿度调控来预防病虫害发生,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卫生。
 
四、目标任务
 
通过入社指导,保证社内人员了解并掌握杏鲍菇周年化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提高至220~250克/袋。经济效益增加5%以上。
 
 
 
《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高级农艺师 管丽琴  助理农艺师 陈丽君 杨 杰
 
合作社:上海忠甫粮食林果合作社 负责人:王忠甫
 
按照嘉定区农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入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区农技中心的具体部署,在马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协作配合下,拟与葡萄大镇马陆的马陆忠甫粮食合作社就《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为题参与本年度的区科技入社技术指导工作,旨在推广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上海忠甫粮食林果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合作社社长暨法人代表为王忠甫。合作社位于马陆镇大裕村,全社现有土地面积723亩,主要种植林果和水稻,由12户本地专业户承包种植,葡萄是其中主要的经营作物,种植面积130亩。合作社远离工厂,社内供水源清洁卫生、土壤环境良好,是比较优良的葡萄生产场所。社内专门成立了嘉定农资公司马陆店,为社内专业户提供便捷服务,各专业户都具有各自的操作场地和相应的农械。
 
本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形式,采取集中经营,强化对专业户的管理,保证了各项农业措施更好地贯彻到位。
 
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㈠ 因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生产技术水平和合作社管理经验都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的系统指导,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力度不够,故离葡萄无公害生产要求尚有距离。
 
㈡ 合作社内葡萄品种除了巨峰和藤稔两个中熟主推品种外,同时还种有不同成熟期的多个品种,由于生育进度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各有不同,给农事及生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㈢ 合作社内成员年龄偏大,思想较顽固,凭老经验种田的意识较浓,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慢。
 
三、主推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
 
㈠ 主推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巨峰”和“巨玫瑰”为两个主推品种。
 
㈡ 主要工作措施
 
1、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协助制定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投入品管理、产地保护措施和产品检测制度等一系列水果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并通过实施实用技术讲座、资料发放、现场指导等形式的技术培训,推广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专业户技术水平。
 
2、推广安全农资,提高产品档次。大力推广符合水果无公害生产要求的葡萄套袋、商品有机肥和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有机农药或其它新型化学农药等安全农资,正确指导使用技术,以达到减少对果品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
 
3、建立葡萄无公害生产样板方,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在合作社范围内,以主推品种巨峰和藤稔为主,建立葡萄无公害生产样板方面积25亩。通过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
 
在整个科技入社过程中,始终保持信息和联系渠道畅通,坚持每周1~2次入社指导,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关键生产阶段有技术资料发放到专业户农户手中。
 
四、完成的目标任务
 
㈠ 合作社样板方面积25亩,主推品种到位率达100%,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技术辐射户数12户,辐射面积130亩;
 
㈡ 合作社样板示范方平均亩产值比面上增3~5%(2008年马陆镇葡萄亩产值15000元)。
 
㈢ 底前完成葡萄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协助工作;
 
㈣ 撰写或发表1篇技术论文;
 
㈤ 组织培训或专题讲座不少于5次。
 
 
 
《嘉定区供港猪场猪瘟防控技术》示范项目
 
可行性方案
 
指导员:兽医师 陶 军 马玉玲 
 
合作社:嘉定区4家供港猪场   负责人:沈荣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有发生,传播快,病死率几乎为100%,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入A类传染病之一。特别是2007年夏季,在我国南方高热高湿地区部分省相继发生了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发病急,来势凶猛。经调查,该病的发生与猪瘟病毒感染有关。
 
近年来,虽然规模化猪场一直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但由于猪瘟疫苗生产厂家的变换,以及一成不变的免疫模式和管理上的疏忽,造成了时有散发性猪瘟的发生,由于带毒种猪在产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又向环境排放病毒,感染其他健康猪,同时影响猪瘟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在一定时间内会导致猪场形成猪瘟恶性循环,既猪瘟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后备母猪—亚临床感染,使带毒率高达33%。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增高,影响猪场的安全生产,随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我区供港猪场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
 
我区现有徐行三牧场、徐行二牧场、外冈三牧场、望新供港场等4家供港猪场,饲养母猪2700头,年产仔猪51000头,出栏43000头,08年供港肉猪7000头,经济效益500万元,每年发病约25000头,死亡约10000 头,用药经费200万元,流产3200 胎次,损失300余万元。
 
二、供港猪场生产中碰到的问题
 
近期我们检测中心调查发现,这4家供港场在饲养管理水平、猪瘟的免疫和防控等方面存在着管理漏洞。防疫员在防疫时打飞针,导致疫苗不能完全注入机体,使得母猪和仔猪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普遍不高,母猪的猪瘟抗体阳性合格率为70%,而一免和二免后的猪瘟抗体合格水平仅为30%;各养殖场内使用的猪瘟疫苗的厂家和剂量各异,而且免疫程序没有因为使用疫苗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动态变化;在猪瘟的防控中,用药不合理,没有建立猪场完善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猪瘟的爆发,严重影响生产。
 
三、入户主要的技术措施
 
在管理方面,通过科技入户对防疫员进行现场指导,教授正确的免疫方法,纠正错误的免疫手法,提高各供港猪场防疫员的整体水平;在疫苗免疫方面,将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剂量推广到各个猪场,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保证仔猪得到有效的母源抗体,从而减少和消除猪瘟隐性感染的发生;在疫病防控方面,向各猪场推广科学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在做好猪瘟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在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阶段等按预防量适当在日粮中添加抗菌药物,以防制猪瘟的继发感染,从而提高猪场仔猪的存活率和苗猪的出栏率,降低辅助用药量,节省药费,增加经济效益。
 
四、计划完成的目标任务
 
通过科技入场指导各养殖场在饲养管理水平、猪瘟的免疫和防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改进,提高防疫员技术水平,推广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用药方案,同时降低其他疫病的伴发,使发病猪控制在15000头以内,死亡猪控制在6000头以内,增加经济效益,将为促进我区养猪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市民安全作出贡献。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