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9月份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1-10-13 20:02:17 作者: 林强 来源:衡阳市农业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2011年1-9月份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作者: 林强 来源: 衡阳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1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形势
(一)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据初步统计,全市落实粮食面积878.7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主要表现为“两增加一杜绝”:一是双季稻大幅增加。今年全市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751.3万亩,比上年增加21.3万亩,增3.5%。二是旱粮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现已落实旱粮种植面积98.8万亩,比去年增加2.2万亩,其中玉米23.8万亩,红薯27万亩,大豆24.3万亩。耕地抛荒明显减少,基本杜绝了常年性抛荒。
(二)早稻生产获得全面丰收
据统计,今年早稻单产达43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8.5公斤/亩,增2.3%,总产达157.5万吨,比上年增加8.7万吨,增6.7%。
(三)经济作物稳步发展
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夏收油菜面积277.7万亩,比去年增加19.8万亩,单产121.7公斤/亩,比去年增加6.7公斤/亩,总产33.8万吨,比去年增加4.1万吨,面积、单产、总产分别比上年增长7.7%、5.8%、13.9%,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春播蔬菜面积达到73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受去年棉花价格高涨的刺激,今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33.8万亩,比去年的27.39万亩增加6.41万亩,但受夏秋干旱影响,亩产皮棉要比去年低10—15%;受前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茶叶萌芽比去年推迟将近1个月,春茶减产30%,受夏秋干旱影响,夏秋茶减产10%,初步统计全市总产量1100吨,由于价格上涨较多,产值预计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西(甜)瓜种植面积发展到26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亩产要比去年高出20%左右,再加上价格同比提高15%左右,每亩产值将增加25%以上;席草:面积增加近万亩,产量持平,价格略高;以柑桔、葡萄、桃李、鲜食枣等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3万亩以上,座果比去年多,预计将增产10-20%。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预计1-9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19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3.7%。一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粮集团将在5年内在常宁市建设2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并新建年加工10万吨植物油的加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茶油加工厂,其中一期加工能力2万吨油茶籽,首期预算投资60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19户村民拆迁安置, 280亩土地平整工作,9月初厂房总体规划设计已完成,即将启动建设。创新集团拟投资5亿元打造湖南动物庄园食品工业园,该项目前期已投资5200多万元,今年内还将再投资900万元,目前工业园的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年底可开工生产。金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因老厂距市区较近,车辆进出不方便,决定投资2亿元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新厂,目前,已征地约160亩。
(五)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预计1-9月份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650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6450万元,利润总额4575万元,上交税金615万元,带动农户近5300户,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7500人。一批投资大、档次高的休闲农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欧阳海生态农业休闲农庄,占地面积1000多亩,项目总投资5100多万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科普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农庄,自2010年9月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万元,一期工程可在今年国庆前夕建成投产,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50人。衡阳夕阳红生态农业休闲园,占地面积3000亩,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将新建一座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庄,一期投资2800万元,已于 2011年6月开工,2012年6月初步建成。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以保障“米袋子”供应为目标,着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研、督办粮食生产,有力地推动粮食生产发展。3月17日、5月10日、5月27日、8月2日,市委书记张文雄分别就集中育秧、创新机制发展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等深入衡山、衡南、衡阳等县进行深入调研,并作出重要批示。8月30 日,再次深入常宁市烟洲镇调研抗旱改种工作,并与农民一道种植荞麦。3月28日、5月10日、5月27日、8月6日,市长张自银深入衡东、衡南、衡阳等县就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抗旱改种等进行明查暗访,并就相关事项进行周密部署。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罗东海,副市长蒋勋功抓粮食生产常态化,经常深入各县市基层,了解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3月8日,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把粮食生产计划明确到各县市区,从行政手段、惠农政策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月9日、3月15日、3月16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别下发了《衡阳市2011年春耕备耕情况通报》、《关于抓好当前早稻育秧的紧急通知》(衡政办传电([2011]25号)、《关于在全市迅速开展集中育秧确保早稻面积落实的意见》(衡政办[2011]27号)、《关于对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衡政办[2011]26号)。3月11日、4月26日、5月22日、7月16日,衡阳市农业局分别下发了《衡阳市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衡农业发[2011]23号)、《应对旱涝急转夺取早稻丰收技术意见》(衡农业发[2011]33号)、《关于应对持续干旱确保农业丰收的技术指导意见》。
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以后,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张文雄、市长张自银亲自参加,部署粮食生产,向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农业局长以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传达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3月30日,我市召开早稻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政府设主会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罗东海,市政府副市长蒋勋功,财政、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委、政府主管领导,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等,明确把3月30日—4月5日作为早稻育秧突击周,4月份作为双季稻落实月,全年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年。5月23日,召开了各县市区农业局局长会议,再次部署粮食生产工作。5月27日,市委书记张文雄、市长张自银、副市长蒋勋功召开各县市区长会,对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进行进一步部署。6月22日-24日市农业局分县市三次召开乡镇农技站站长会议,就早稻田间管理、耕地抛荒治理和晚稻生产进行再部署。针对7月份以后日益严重的旱情,市委市政府把抗旱改种作为保民生、保发展、保和谐的基础工作来抓。8月1日召开了由市级主要领导、市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市抗旱保面积工作会议。8月8日,副市长蒋勋功带领农办、农业、农机等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深入祁东县、衡阳县调研并召开抗旱改种座谈会。在此基础上于8月10日,市政府再次召开到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参加的全市救灾补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二是优化技术措施抓服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项目兴农,服务惠农,争当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排头兵”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和科技特派员活动,组建了130多个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组,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攻目标,以落实种植面积为工作重点,以良种直销试点、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高产创建为载体,按照《衡阳市二0一一年八大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意见》的要求,集成和推广超级稻三定栽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良田、良种、良制、良法配套、农机和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目前已推广旱育保姆拌种育秧4万亩,种植超级稻210万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12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855万亩;常宁、耒阳、祁东3县作为全省水稻良种直销试点县,共建设87家乡镇直销示范店、39个村级直销服务网点,推介主推直销品种46个,为农户节约种子成本10%以上。全市共创办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24个,成建制整乡推进高产示范片3个,示范总面积达到了50余万亩,其中超级稻示范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省农业厅组织进行了两次现场观摩。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抓机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粮食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市着力在突破机制体制下功夫。一是政策创新。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谁种粮,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季,种双季,补全额”的补贴政策,并要求结余部分必须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市委市政府行文要求粮油大县要拿出35%和50%以上的粮食和油料奖励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拿出10%用于建立种子救灾储备资金。各政府财政将其中20%拨到农业部门用于集中育秧和高产创建,新增财政投入要重点扶植种粮大户和合作组织。今年全市财政共投入发展粮食生产资金7109.4万元,比上年增长88.3%。二是考核创新。市委市政府把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把所辖乡镇的粮食生产列入2011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提高考核所占分值,并加大问责力度,对粮食生产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受到否决的乡镇不得评先评优,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不得提拔重用。三是计划落实方式创新。全面推行水稻种植计划台帐管理,实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的责任制,把粮食生产计划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农户,每一个丘块,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四是育秧方式创新。全面开展集中育秧活动,全市推广集中育秧8.9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增加8.8倍,既增强了育秧环节的抗灾能力,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成为今年双季稻扩面的有力举措。五是发展模式创新。注重以合作化、规模化推进粮食生产发展。5月10日,市委书记张文雄、副市长蒋勋功带领农业部门的同志深入衡南县,就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粮食生产进行深度调研,并要求出台相关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今年全市流转土地380万亩,粮食生产合作组织比上年增加77.8%。衡南县的“泉湖模式”、“ 东冠模式”、“大广模式”和衡阳县的“安邦模式”,引起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的关注,成为我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典型。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组为单元、培植种田能手,以村为单元、培植种田大户,以乡为单元、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专业服务组织,以县为单元、建立责任追究、财政投入、土地流转机制的粮食生产发展新机制。
四是全力抗旱补损抓目标。今年1月至9月,我市平均降雨量为549.8毫米,较历年967.5毫米减少442.7毫米,减42.8%,中小型水库蓄水率48%,较多年平均值偏少40%,农作物受灾面积273.3万亩,晚稻受灾114.8万亩。面对严竣的旱情,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旱之年无大灾、水稻损失旱粮补,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不动摇的”的原则和“能保必保、能补必补、能种必种”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各项抗旱补损工作。市和各县市8月前多次召开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各级各部门于7月10日前就出台了抗旱方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28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市政府于8月1日,8月10日连续召开了全市抗旱保面积工作会议和全市救灾补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派出了5个督查组对全市的抗旱情况进行了督查,确保了抗旱保丰收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各县市区均按照抗旱工作预案要求,通力合作,加强有限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供水调度,实行合理灌溉,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增雨作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7月8日以头条报道了我市分水抗旱保晚稻的新闻。据统计,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4815万元,抗旱设备5万多台套,组织抗旱劳力30余万人次,通过全民全力抗旱,全市抢插晚稻100万亩,保苗50万亩,改种旱粮19万亩,抗旱保丰收取得决定性胜利。
五是严格督查督办抓落实。市政府组织了9个粮食生产督查组,根据农事需要,全年在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关键措施落到实处,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对各地粮食生产目标考核、一票否决、末位淘汰以及省级粮食生产标兵县推荐依据。目前督查组已进行了5次督查,并及时下发了5期督查通报。在督查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对相对落后的两个县市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两县市政府向市政府写出了书面说明;对发展粮食生产不力的12个乡镇实行挂牌整改,对6名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对1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6名分管农业的副职进行诫勉谈话,产生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二)以确保“菜篮子”供应为目标,着力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努力创新蔬菜基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今年市政府作出整合部门资金重点用于蔬菜基地建设的重大决策,上半年在全省率先整合部门资金3171万元,其中国土资金2611万元,水利资金8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万元、农业资金160万元、城区政府配套240万元。在四个中心城区的岳屏、角山、东阳、呆鹰岭等4个乡镇的10个村,新建蔬菜基地面积9439亩,项目已于5月30日完成验收,创造了全省整合项目资金发展蔬菜生产的“衡阳经验”。今年下半年已申报国土综合整治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资金2986万元,在蒸湘区雨母山乡、石鼓区角山乡、珠晖区茶山坳镇、东阳渡镇、雁峰区岳屏镇新建蔬菜基地1万亩,目前已进入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市财政预算蔬菜生产发展资金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今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新菜地建设基金公益性和招商引资项目由以前的全免改为减免50%和30%,每年可新增基金征缴800万元左右。出台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菜篮子”工程,今年全市共吸纳企业资金4500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今年投入蔬菜基地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以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业主、龙头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户积极投资投劳为辅”的蔬菜基地建设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二是注重引导蔬菜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今年中心城区引进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蔬菜龙头企业7家,其中石鼓区引进湖南领军农业实业有限公司,建立高标准蔬菜基地和蔬菜加工厂,已到位资金1090万元。珠晖区引进广东天绿源科技服务公司成立衡阳天绿源蔬菜协会,与东阳渡等基地周边农户订单生产500余亩,已成为港澳特种蔬菜直供地,其中有4个品种3000多公斤天绿源无公害蔬菜经过专家评审和广州大运会组委会审查,端上了大运餐桌;雁峰区与湖南爱心觉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700亩发展蔬菜产业和休闲农业。目前,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53个,连片500亩的蔬菜基地30个。
三是加快构建蔬菜生产服务体系。一是以市蔬菜所为依托加强种苗繁育与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去年张自银市长到市蔬菜研究所现场办公,支持该所成为了国家南方蔬菜优质种苗快繁中心衡阳种苗基地、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目前种苗繁育基地已经形成年产500万株蔬菜种苗供应能力,比传统蔬菜育苗提早25天以上,项目建成后形成1000万株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周边几个省的优质种苗供应。同时该所选育、示范、推广丝瓜、南瓜、苦瓜等新品种80多个,并在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蔬菜新品种69个,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益。二是全面实施“科技兴菜工程”。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种技能培训班87期,培训人员10618人次,引导培育科技示范户891户,推广蔬菜大棚综合配套技术、新品种、特色蔬菜等配套技术43项次,科技在蔬菜生产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以经作产业振兴为目标,着力加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示范样板建设力度
一是开展棉花高产创建示范。今年我们以衡南、衡阳两县列入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点为契机,市、县联动,分别在衡阳县西渡、岘山12个村及衡南县谭子山、廖田8个村创办了万亩棉花高产示范样板,9月8—9日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衡阳县点20丘平均亩产皮棉155.3公斤,衡南县点20丘平均亩产皮棉154.8公斤,分别比大面积亩产高32公斤和29公斤,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启动标准果(茶)园建设。按照“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的要求,我们选择了珠晖区茶山樟木大昌葡萄、祁东风石堰紫冲鲜食枣、南岳岳林茶园、衡南宝盖茶场、耒阳小水柑桔等基地进行标准果(茶)园创建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三是振兴衡阳茶产业。3月9日,徐明华副省长莅临南岳调研茶产业,指出要将南岳打造成全省一流的高山茶叶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要以“南岳云雾茶”为龙头,统一品牌,做大做强衡阳茶产业,并迅速拿出了南岳万亩高标准的高山茶基地规划,南岳区财政已连续两年每年拿出50万元投入南岳茶叶基地建设,并将在今年新建设1000亩标准茶园。
(四)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目标,着力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一是召开了规模空前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1月1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衡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四大家领导到会指导工作,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市、区)长,各县(市、区)农办主任、农业局长、乡镇企业局长,市直各部门领导及191家市级龙头企业法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安排部署了下阶段工作,并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对全市191家市级(含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授牌发证。会议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地位,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大搞农业产业化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了对省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我们严格按照省乡镇企业局制定的新的《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对所有龙头企业逐个实地检查,帮助整改,对龙头企业上报的资料逐个审阅,提出修改建议,并创新工作思路,首次在监测工作中使用打分制,对龙头企业的各项经营情况进行细化,确定科学的评分标准,确保了监测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监测全市23家省级(含国家级)龙头企业有20家合格,合格率达到87%,1家需要整改(湘竹木业有限公司),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2家淘汰(怡农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亚峰食品有限公司),低于全省淘汰水平,监测结果较为理想,达到了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优化龙头企业队伍的目的。
二是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当前的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面临政策支持乏力、发展环境欠佳、品牌发展滞后、信贷支持不够等发展瓶颈,企业在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有一个全市性的文件加以规范、指导、支持和培育。为此,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根据相关领导的安排,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我们先后起草了《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衡阳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起草的过程中,我们多次与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水利局、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电力局等多个单位的协调,一个一个单位征求意见和提出我们的政策依据,前后历时4个月,七易其稿。目前,《衡阳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衡政发〔2011〕10号)已经出台,该办法从项目的申报、审核、审批、拨付、项目检查、验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相关单位会签,并经市法制办审查通过,将于近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颁布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投入、税费优惠、融资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五十条意见,将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好更快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五)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消费为目标,着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事关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线长、面宽、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加强管理,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湘政办发[2010]51号)的规定,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了专题报告,请求成立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各县市区也积极行动,向当地政府和编办递交了专题报告,同时我省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要通过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牌子的方式,落实机构,强化职能,从而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从市县到乡镇并延伸到基地村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二是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禁限用农药及假劣农资、蔬菜、稻谷、水果和茶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黄花菜、种子执法年活动等7项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整治行动按照一月一重点,有条不紊地展开。三月份,我们组织了打击食用农产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市场巡查,对疑似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农产品进行抽检,查获了一批“问题”农产品。四月份,在全省第一次农产品例行抽检中农残超标的基地、市场进行了追踪整改,对施用违禁农药进行溯源。五月份,我们组织对“三品”标识进行检查,确保“三品”名符其实。六月份,我们组织了农产品宣传周活动,印发各类农产品宣传资料28余万份,悬挂横幅标语5000余条,大造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七月份,我们组织“三品一标”产品邻苯二甲酸酯类物专项排查。八月份按照市食安委组织迎接全省安排的食品安全督查,并与相关部门一道深入祁东、常宁、石鼓等地对黄花菜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组织抽取了黄花菜样品进行检测。整个专项整治行动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松,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农产品日常监测工作。为了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指导人民群众健康消费,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加大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生产和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和水果)质量监测力度,1-9月份共抽检样品20555批,合格样品20030个,合格率97.4%,印发简报43期。
四是切实抓好“三品”认证工作。1-9月份,全市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15个。还有41个产品正在进行材料申报,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8个。
(六)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为目标,着力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生产及经营秩序,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有效遏制坑农害农现象发生,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春耕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粮食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800余台次,印发各种农资打假资料10余万份,共排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000余家,立案查处农业报入品违法案件155起,其中种子案75起,肥料案18起,农药案62起,查处未审先推种子15000公斤;查处有效成分含量未达到登记值的肥料220吨;没收假劣农药3500多件;涉案货值600余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严厉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保障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中获得了全省先进。
(七)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快乡镇农技推广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步伐
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科技服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湘政办(2010)71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一是周密部署,科学安排。4月25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全市农口相关部门基层农技推广改革情况,为下一步体系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摸清了底子。4月27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专题会议,各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局领导和推广站站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湘政办(2010)71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全市农技推广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8月1日,市政府在市农办召开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了乡镇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工作,成立了衡阳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并就对下一阶段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全面调查,科学核编。为切实摸清全市基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详细情况,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深入各县市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统计,把全市参与改革的乡镇农技人员包括农技员姓名、年龄、学历、职称、工资、两保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登记成册,并根据农科函(2001)1号文件,对全市(种植业)农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作了测算,为下一步全市体系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目前各县市区镇农技推广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正有效推进,衡山县、南岳区已基本改革到位,耒阳、祁东、衡东都拿出了改革和分流的方案,其他各县(市、区)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好改革的前期工作。8月30日-9月2日省政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改革工作督查组,在对衡南、祁东、常宁、耒阳、衡东等县市进行实地考察后,对我市前段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八)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为目标,着力抓实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重大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我市创抓衡南、衡阳、衡东、祁东、常宁等县市列入了部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示范项目的机遇,落实专业化防治专项资金174.8万元,组织专业化防治培训54期,发放培训教材45300份,培训机防人员5405人,培训农民36970人,日前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示范县不断创新“三赢”模式,统防统治整村推进,全市新增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50个,新增担架式喷雾器714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921台,全程承包服务面积3万亩以上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0个,5000亩以上的服务组织发展到53个,从事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1587名,完成早中晚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124.53万亩。
二是全力抓好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今年我市有害生物疫情发生面积达到了48290亩,其中稻水象甲发生面积9091亩,扶桑绵粉蚧发生面积1430亩。面对严竣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6月9日,受张自银市长的委托,副市长蒋勋功在衡山县主持召开了稻水象甲疫情现场办公会,随即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稻水象甲防控专题会议纪要,成立了衡阳市农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应急防控指挥部,制定了《稻水象甲封锁防控实施方案》,连续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衡阳市重大外来农业有害生物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关于印发稻水象甲封锁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迅速开展扶桑绵粉蚧疫情普查和防控的通知》等文件,同时各级财政紧急预算了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其中市财政35万元,衡山县30万元,衡阳县、衡南县也预算了相关经费。为准确把握疫情发生特点,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开展大规模的疫情普查工作,对44种农作物、100余种杂草有害生物进行了普查,踏查面积达400多万亩次,重点掌握了19种有害生物及分布情况,并设置了71个疫情监测点。2011年6月23日至25日我局又举办了全市由各县市区农业局分管植保工作的副局长、各乡镇农技站站长、各县市区植保站全体人员参加的“稻水象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我市各级农业检疫机构和农技人员对植物疫情防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对疫情的识别能力、监测水平和控防能力。
目前,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在接到衡山、衡南、衡阳等地疫情报告后,我局紧急行动,在请示市政府后,及时组织力量,采取铲除、药剂防治、烧毁等措施,对衡山县5个乡镇的稻水象甲,衡南县三塘镇2个村、衡阳县西渡镇3个村的扶桑绵粉蚧进行了及时的扑杀,并对疫情发生区进行封锁防控,严禁疫区农产品调出,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扩展蔓延,收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全市疫情防控面积达到了100153亩,有力地保障我市的农业生产安全。
(九)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
今年我局有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两个项目被列为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内容之一,我们狠抓两个项目的实施,以阳光工程培训为载体,增加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技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素质,以农村清洁工程为载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以此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阳光工程培训有序展开。在省农业厅4月8日和7月25日分别下达我市第一批和全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后,市阳光办分别于5月6日、7月26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解了落实培训任务,并就培训基地认定、培训监督实施、项目检查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培训任务下达时间晚,任务下达时正值农忙季节,培训时段与农事季节冲突,部分地区培训进度缓慢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迅速组织制订了《2011年为民办实事阳光工程培训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及工作目标,制定了阳光工程培训信息报送、检查验收、监督考核的评分标准,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实施。另一方面9月份我们对任务完成情况滞后的县(市)区进行了督查,督促其加快培训进度,确保全年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各项培训任务正有序展开,截至8月31日,全市阳光工程已培训农民4577人,完成全年任务(17800人)的25.7%。
二是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提前完成。目前8个村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已提前完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完成“五项技术”培训3495人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357亩;完成统防统治面积7285亩;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面积7195亩,秸杆资源化利用面积6738亩;进行清洁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建成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86个;农田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池64个;修建生活污水净化池211个,物业管理站8个;进行生态庭院建设:建设公共垃圾收集36池座,开展改厨1810平方米、改厕1515平方米、改院7380平方米。
(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和农业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项目工作来势看好。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市委“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战略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障农业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落实了专班、专人,突出抓好项目包装、衔接、申报、服务、实施、监管等工作,先后召开三次项目建设调度会,一次项目建设研讨会,项目工作来势看好。一是储备一批大项目。根据市政府安排,完成了1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策划,5个5000万元的项目深度开发工作正有序展开,项目涵盖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基本农田建设,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农业环境保护,新品种展示和推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新技术推广,蔬菜基地建设,农业对外合作,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总金额达到了2.5亿元。同时,为组队赴国家农业部争项目,我们策划了衡阳市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衡阳市农产品市级检测中心建设、衡阳杂交水稻种子繁育基地建设、衡阳市蔬菜大市建设规划、以机制创新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试点市规划、衡阳市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及防治区域站建设、衡阳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点建设、衡阳市农技推广总站建设、衡阳市南岳寿枣基地建设和衡阳市南方蔬菜种苗基地建设等10个1000万元的项目。二是申报一批好项目。积极组织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农业局、市农科所、市蔬菜所,按照《2011年省级财政预算农业专项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向省农业厅申报项目178个,申报金额达到了9758万元。同时向国家农业部申报新增粮食产能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5925万元,中央4780万元,地方1145万元。联合市发改委,争取省发改委同意将我市的16个项目(总投资19817万元),列入国家发改委2012年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央投资项目建议计划。三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27354万元的绿海粮油产业园建设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4798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000万元;总投资740万元的粮油高产创建设全部建成;7个产粮大县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项目(总投资4450),衡南县、衡阳县两县的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项目(总投资450),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四是到位一批项目资金。目前7个产粮大县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项目和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项目中央投资3740万元,第一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830万元,乡村清洁工程项目160万元,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36万元,中央财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168万元等项目资金已到位,1-9月我局共争取省级以上部门专项资金53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
二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发展高科技的载体。根据衡阳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需要,我局研究确定了2011年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引入科裕隆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金农种业四家企业投资1400万元在衡南、耒阳、祁东等县市开展杂交稻制种15000亩,目前已完成12000亩,到位资金50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当前粮食生产依然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种粮比较效益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度加大、社会化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按文雄书记的指示,在体制机制下功夫,破解粮食生产发展难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食大户、粮食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引导粮食生产走上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争创以体制机制创新促粮食生产发展的“衡阳经验”。
(二)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维系城市、农村,惠及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税,既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富民强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省政府已出台《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建议市委市政府也相应出台《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事关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线长、面宽、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加强管理,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