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主要病虫简易测报办法
2011-10-10 15:13:28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蔬菜主要病虫简易测报办法
一、蔬菜霜霉病
(—)调查方法及内容:
1、中心病株调查:选早播,感病品种易发病田3块,从定植成活后,每块地定5个点,每点随机选50株,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中心病株。
表1:中心病株发病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始期()(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定点系统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选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每5天1次,定点系统调查病情田间消长规律。
表2:蔬菜霜霉病病情指数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调查叶数
|
发病叶数
|
病叶率(%)
|
平均病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田:指保护地或露地;
作物种类:指蔬菜种类,如莴苣、黄瓜、大白菜、甘蓝等;
品种:指某种蔬菜的品种,如黄瓜津研3号、东北的开源白菜等。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每块田取5—10个点,每点隔双株查10—20株。
表3 大田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
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分保护地和露地两种类型田调查。
表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类型田
|
品种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叶率(%)
|
病指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报: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气象因素分析,及时发出第一次预报。如果气候条件适宜,一般4—8天后还可出现较多的发病中心,半个月后即可普遍发病。
2、发生程度预报:当病害进入普发期时,根据病情调查、品种抗性、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病害流行程度的趋势预报,指导防治,控制病害流行。
(1)在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温湿度适宜,病害将迅速流行。
(2)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如天气干旱又无结露条件,病害将轻度流行。
(三)测报参考资料:
1、叶片病斑分级标准:
0级:叶上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1/2。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2—3/4以下。
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4以上。
2、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发病叶片数×发病级别)
病情指数= ─────────────── × 100
调查叶片总数×最高级别(4)
3、发生程度划分标准:(此标准在全国出台统一标准前通常可用以作为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划分依据,也是目前发生程度最通用的划分方法。)
目前发生程度划分尚缺乏全国统一标准,建议主要依据历史资料(至少十年的资料)进行划分。
1级:轻发生,依据历史资料中的发生最轻年份的各项指标资料作为划分阈值。
2级:中偏轻发生,介于中等与轻发生。
3级:中等程度发生,依据历史资料的均值(或中间值)作为划分阈值。
4级:中偏重发生,介于重发生与中等发生之间。
5级:重发生,依据历史资料最高限的各项指标作为划分阈值。
二、蔬菜病毒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中心病株调查:选早播,感病品种易发病田3块,从播种出苗或定植成活后,每块地定5个点,每点随机选50株,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中心病株。
表1:中心病株发病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始期()(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定点病情调查:从出现中心病株开始,定点调查病情发展情况。在出现中心病株的菜地选5个点,每点随机选50株,每5天调查发病程度。
表2:蔬菜病毒病定点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调查叶数
|
发病叶数
|
病叶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类型田应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每块田取5—10个点,每点隔双株查10—20株。
表3 大面积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4、田间有翅蚜消长情况调查:从播种出苗或定植成活后,任选3块地,每块地随机选50株,每10天调查其上蚜虫的种类和数量。
表4:有翅蚜消长情况调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栽培方式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平均百株蚜量(头)
|
平均百株有翅蚜量(头)
|
有翅蚜所占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
表5: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类型田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叶率(%)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病害传播媒介蚜虫的消长情况,发出第一次预报。
2、发生程度预测:当病害在本田普遍发生时,结合品种抗性、病情、天气趋势以及有翅蚜量综合分析,预测发生程度。当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少而有翅蚜量高时,立即发出防治警报,防治上主要以防治蚜虫切断病毒传播载体为主。
三、蔬菜灰霉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中心病株调查:选连作或感病品种易发田3块,每块选5个点,每点随机调查50株,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中心病株。
1、中心病株调查:选连作或感病品种易发田3块,每块选5个点,每点随机调查50株,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中心病株。
表1:中心病株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始期()(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定点系统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每5天定点调查一次。
表2:蔬菜灰霉病病情指数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调查叶数
|
发病叶数
|
病叶率(%)
|
平均病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类型田:指保护地或露地;
作物种类:指蔬菜种类,如茄子、莴苣、黄瓜、大白菜、甘蓝等;
品种:指某种蔬菜的品种,如黄瓜津研3号、东北的开源白菜等。
附:叶片病斑分级标准:
0级:叶上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4—1/2。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2—3/4以下。
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4以上。
∑(发病叶片数×发病级别)
病情指数= ─────────────── × 100
调查叶片总数×最高级别(4)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每块田取5—10个点,每点隔双株查10—20株。
表3 大面积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
表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类型田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叶率(%)
|
病指
|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报: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未来天气趋势分析,及时发出第一次预报。
2、发生程度预报:当病害进入普发阶段,根据病情调查、品种抗性、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病害流行程度的趋势预报,指导防治,控制病害流行。在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又遇连续阴雨日,病害将迅速流行。
四、蔬菜疫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苗期病情调查:选连作或感病品种易发地3块,每块选5个点,每点随机调查50株,每5天调查一次。
表1:苗期病情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始期()(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定点病情调查:定植成活后,选连作或早栽易发田3块,每块选5个点,每点随机抽样50株,每5天定点调查发病情况。
表2:蔬菜疫病定点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调查果实数
|
病果
数 |
病果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每块田取5—10个点,每点隔双株查10—20株。
表3 大面积普查发病情况记载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大田普查开展。
表4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类型田
|
品种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果率(%)
|
|
|
|
|
|
|
|
|
|
|
|
作物种类是指蔬菜种类,如辣椒、番茄等。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报: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天气趋势分析,及时发出第一次预报。雨季来临早,则病害发生早。
1、发生期预报: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天气趋势分析,及时发出第一次预报。雨季来临早,则病害发生早。
2、发生程度预报:当病害进入普发阶段时,综合分析病情、品种抗性和天气形势,作出病害发生程度预报,指导防治。若菜地排水不良、连作地,雨季来得早、雨日持续久,病害流行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之后,病情重,损失大。
五、番茄晚疫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晚疫病流行季节前菌源调查:在病害流行季节前,选不同类型菌源地(温室、大棚及露地番茄)5块,于历年发病高峰期调查1—2次,了解菌源地晚疫病的发病程度。
表1 番茄晚疫病菌源地病情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 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
|
|
|
|
2、中心病株及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定植成活后,选早栽、易感病品种田块3块,每天踏查1次,每块田踏查1000—2000株,直至出现中心病株。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发病面积及初始发病指数
表2 中心病株及病情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品种
|
类型田
|
生育期
|
中心病株出现日期
|
调查面积(块)
|
发
病
面
积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各级发病株数
|
病情指数
|
||||||
|
0
级
|
1级
|
2
级
|
3
级
|
4
级
|
|||||||||||||
|
|
|
|
|
|
|
|
|
|
|
|
|
|
|
|
|
3、定点系统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后,选2—3块有代表性的发病田块进行定点系统调查,以掌握田间病情消长规律。每块田定5点,每点隔株查20—40株,共查100—200株,每5天调查1次。
表3 番茄晚疫病系统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各级发病株数
|
病情指数
|
||||
|
0
|
1
|
2
|
3
|
4
|
|||||||
|
|
|
|
|
|
|
|
|
|
|
|
|
4、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每块田取5—10个点,每点隔双株查10—20株。
表4 番茄晚疫病普查情况记载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
5、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大田普查开展。
表5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类型田
|
品种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果率(%)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病始期预测:利用“侵染预测指标”预测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始期,即可较准确地掌握发病始期。
2、流行程度预测:番茄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春季保护地提供的菌源量大小和番茄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有关。
(1)发生趋势预测:如春季保护地发病较重,且番茄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病,则晚疫病有可能偏重或大发生;反之,若气象条件不适宜,则可能轻发生。
(2)防治适期预测:在低温阴雨,湿度高,早晚多雾露情况下,易于发病。当年降雨的迟早、雨量大小对晚疫病的发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降雨早、雨水多、温度低,则发病早而且重;相反,天气干旱,雨水少,则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因此,要结合近期调查、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及时作出预测,指导适期开展防治。
(三)测报参考资料:
1、侵染预测指标:生长季节若连续3天出现日平均相对湿度≥75%或其中一、二天接近75%,且连续5天平均最低气温<18.3℃,平均最高气温<26.8℃,则5—7天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2、番茄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
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
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
4级:几乎全株都有病斑,大部分叶片都有枯死,有时茎部也枯死。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各级发病株数×相应级数)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数×10
3、全生育期流行程度按以下标准划分:
流行程度
|
轻流行
|
中度流行
|
大(重)流行
|
发病指数
|
<5
|
5—10
|
>10
|
六、番茄早疫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苗期病情调查:番茄分苗后开始调查,选择当地早栽、易感品种类型秧棚(温室、阳畦等)2—3个,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查20株,每隔10天查1次。计算苗期病害的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分级标准附后)
表1 番茄早疫病苗期病情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各级发病株数
|
病情指数
|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
|
|
|
|
|
|
|
|
|
|
|
|
2、田间病情消长系统调查:定植后10天,选早栽易发病的田块2—3个,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定20株,每5天调查1次,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分级标准附后)
表2 番茄早疫病系统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各级发病株数
|
病情指数
|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
|
|
|
|
|
|
|
|
|
|
|
|
|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
表3 番茄早疫病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
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
表4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普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类型田
|
品种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果率(%)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 病害发生期预测:根据病情调查结果,结合近期天气趋势,发布病害发生期预报。
2、病害流行趋势预测:根据病情调查、品种布局、栽培管理、天气预报等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病害流行趋势预报。
3、防治适期预测:根据田间病情调查结果,当病株率达30%左右,病情指数在2—5时,结合天气预报,若田间70%相对湿度连续5天以上,即可发布防治预报,指导大面积开展防治。
(三)测报参考资料:
1、 病情调查分级标准:
(1)番茄苗期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少数叶片上发病。
2级:茎杆上发病或多数叶片发病。
3级:根茎部发病。
(2)番茄成株期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级:全株无病。
1级:1/4以下叶片有病斑。
2级:1/4—1/2叶片有病斑。
3级:1/2—3/4叶片有病斑,茎杆上有少数病斑。
4级:全株叶片有病斑,茎杆上病斑较多或叶片枯干。
(3)番茄成株期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1/2。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2—3/4。
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3/4以上。或叶片枯干。
七、豇豆煤霉病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 发病始期调查:选早播田块2—3块,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出现病斑病叶。
2、 病情系统调查:出现中心病株后,选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每5天1次,系统调查病情发展情况。
表2 豇豆煤霉病系统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调查叶数
|
发病叶数
|
病叶率(%)
|
平均病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大面积普查:出现中心病株后,根据人力情况,及时组织几次病情普查,以掌握面上的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5%。
表3 豇豆煤霉病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田块数
|
发病田块数
|
病田率(%)
|
共查株数
|
发病株数
|
病株率(%)
|
发病程度
|
|
|
|
|
|
|
|
|
|
|
|
|
4、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大田普查进行。
表4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
作物种类
|
类型田
|
品种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病株率(%)
|
病叶率率(%)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 发生期预测:当出现中心病株后,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发布第一次预报。
2、发生程度预测:依据病情调查情况,结合天气趋势综合分析,发布病害流行趋势预报。若7—8月多雨则发病可能严重。连作地、密植地块发病也较重。
(三)测报参考资料:
1、以株为单位的豇豆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1/4以下叶片有病斑。
2级:1/4—1/2叶片有病斑。
3级:1/2—3/4叶片有病斑,茎杆上有少数病斑。
4级:全株叶片有病斑,茎杆上病斑较多或叶片枯干。
2、以叶片为单位的豇豆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1/2。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2—3/4。
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3/4以上。或叶片枯干。
∑(发病叶片数×发病级别)
病情指数= ─────────────── × 100
调查叶片总数×最高级别(4)
八、菜青虫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越冬蛹羽化情况调查:在当地常年羽化始期前20—30天,由越冬场所采300—500头蛹(保证活蛹在100头以上),置于室外墙壁下的虫笼中观察羽化数量,以掌握虫源情况。
表1 菜青虫越冬蛹羽化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观察日期
|
观察蛹数(个)
|
其中羽化蛹
|
羽化成虫数
|
蛹死亡率(%)
|
寄生蛹数(个)
|
自然死亡率(%)
|
备注
|
|||
数量(个)
|
百分率(%)
|
雌(头)
|
雄(头)
|
合计(头)
|
||||||
|
|
|
|
|
|
|
|
|
|
|
2、卵量消长调查:春季根据当地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情况,选择早、中、晚播期的甘蓝类菜地各1块,作为卵量消长观测圃。圃内按对角线定5点,每点固定植株5—10株。一般每5天调查1次,产卵高峰期每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抹去卵粒。
表2 菜青虫卵量消长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作物名称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有卵株数
|
有卵株率(%)
|
卵粒数
|
折合百株卵粒
|
累计百株卵粒
|
天敌情况
|
|
|
|
|
|
|
|
|
|
|
|
3、田间虫量调查:根据当地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情况,选择早、中、晚播期的甘蓝类菜地各1块,从见卵起每5天调查1次,调查卵、幼虫、蛹的数量。每块田固定查10—15株,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下表。
表3 菜青虫田间虫量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调查株数
|
有卵株数
|
卵粒数
|
百株卵量
|
虫株率(%)
|
虫量
|
百株虫量
|
天敌情况
|
||
低龄(头)
|
高龄(头)
|
合计(头)
|
|||||||||
|
|
|
|
|
|
|
|
|
|
|
|
4、全年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田间虫量调查进行。
表4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品种
|
播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
早熟甘蓝
中熟甘蓝
秋甘蓝
菜花
大白菜
|
|
|
|
|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根据当地卵和幼虫历期,结合气象条件,利用期距法可分别预测出卵高峰期及三、四龄幼虫高峰期(即防治适期)。
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虫量消长动态,结合天敌情况及作物生长和气象因素作物发生程度的预测。
(三)测报参考资料:
1、防治适期的确定:防治适期即三、四龄幼虫高峰期。
2、防治指标:
甘蓝生育期
|
|
百株卵量
|
|
百株3龄以上幼虫数
|
发芽期(2叶)
|
|
10
|
|
5—10
|
幼苗期(6—8叶)
|
|
30—50
|
|
15—20
|
团棵期(10—24叶)
|
|
100—150
|
|
50—100
|
成熟期(24叶以上)
|
|
200以上
|
|
200以上
|
3、幼虫各龄期特征(体长及头壳宽):
项目
|
一龄
|
二龄
|
三龄
|
四龄
|
五龄
|
体长(毫米)
|
2—3
|
3—6
|
5—10
|
8—12
|
12—20以上
|
头壳宽(毫米)
|
0.3
|
0.55—0.6
|
0.9—1.0
|
1.4—1.5
|
2.0
|
九、小菜蛾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虫口基数调查:12月中旬—2月下旬,选十字花科蔬菜当地主栽品种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10天查1次,每块田每次取样50株,调查虫株率及各成虫、幼虫和蛹数。
表1 小菜蛾虫口基数及发育进度调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株数
|
虫株率(%)
|
卵量(粒)
|
幼虫数
|
蛹数
|
合计虫口
|
平均单株虫量
|
发育进度
|
|||||
低龄虫数
|
高龄虫数
|
总虫数
|
卵(%)
|
低龄幼虫(%)
|
高龄幼虫(%)
|
蛹(%)
|
|||||||
|
|
|
|
|
|
|
|
|
|
|
|
|
|
2、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在当地主要为害期(春秋两季)选主栽品种类型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10天调查1次,每块田每次取样50株,调查虫株率及成虫、卵、幼虫和蛹数,计算发育进度。
表2 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株数
|
虫株率(%)
|
卵量(粒)
|
幼虫数
|
蛹数
|
合计虫口
|
平均单株虫量
|
发育进度
|
|||||
低龄虫数
|
高龄虫数
|
总虫数
|
卵(%)
|
低龄幼虫(%)
|
高龄幼虫(%)
|
蛹(%)
|
|||||||
|
|
|
|
|
|
|
|
|
|
|
|
|
|
3、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虫口密度调查开展。
表3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品种
|
播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1代
|
2代
|
3代
|
4代
|
5代
|
||
甘蓝
菜花
小白菜
大白菜
其它
|
|
|
|
|
|
|
|
|
|
|
|
|
|
|
|
|
(二)预测方法:
1、防治适期预测: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及各虫态历期和气象条件,推算出防治适期。防治适期(即2龄高峰期)=(成虫高峰期)+(产卵前期)+(卵历期)+(1龄历期)+1/2 (2龄幼虫期)。
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田间调查及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气象条件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
十、甜菜夜蛾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黑光灯成虫诱测:在菜地设置20瓦黑光灯一支,每天从傍晚到黎明通宵开灯,逐日记载诱蛾量,用以指导田间查卵和预测当代及下代的发生程度。
表1 甜菜夜蛾黑光灯诱测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黑光灯诱蛾情况
|
备注
|
||
雌虫
|
雄虫
|
合计
|
|||
|
|
|
|
|
|
2、卵和幼虫调查:取甘蓝或白菜、或甜菜夜蛾为害重的作物地2块,每块地取5点,每点取10株,每7天调查幼虫数量及作物被害情况。
表2 甜菜夜蛾卵和幼虫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作物种类
|
调查株数
|
卵粒数
|
百株卵量(粒/百株)
|
有虫株数
|
有虫株率(%)
|
幼虫数量(头)
|
百株虫量
(头/百株)
|
|
|
|
|
|
|
|
|
|
|
3、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表3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作物类型
|
播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
|
|
|
|
合计
|
|
|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结合当地气候、蜜源、历史资料及成虫产卵前期、卵期和发育历期、作物类型和布局,可推算出幼虫发生分布为害时期和防治适期(即幼虫1、2龄高峰期)。
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越冬基数调查、气候、天敌、蜜源植物和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发生程度预测。7—9月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危害。
十一、烟青虫、棉铃虫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黑光灯成虫诱测:在菜地设置20瓦黑光灯一支,每天从傍晚到黎明通宵开灯,逐日记载诱蛾量,用以指导田间查卵和预测当代及下代的发生程度。
表1 黑光灯诱蛾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黑光灯诱蛾情况
|
备注
|
||
雌虫
|
雄虫
|
合计
|
|||
|
|
|
|
|
|
2、卵和幼虫调查:灯下见蛾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甘蓝、白菜或当地受害重的作物田定点定株调查。调查卵时,每双行10株为一样点,共取200株,样点呈平行线排列;调查2、3、4代卵时,每双行4株为一样点,共取100株,样点呈平行线排列。1代每3天调查1次卵,2、3、4代每2天调查1次卵,每次将查到的卵抹去。
在各代发生期内,调查2—3次各龄幼虫数及被蛀果数。
表2 棉铃虫/烟青虫卵和幼虫及果实受害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调查地点
|
品种
|
菜田类型
|
调查株数
|
有卵株数
|
百株卵量
|
幼虫数
|
百株虫量
|
果实受害情况
|
||||
低龄
|
高龄
|
合计
|
调查果数
|
被蛀果数
|
蛀果率(%)
|
||||||||
|
|
|
|
|
|
|
|
|
|
|
|
|
|
3、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表3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代别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蛀果率(%)
|
百株虫量
|
1代
2代
|
|
|
|
|
|
简述
|
|
(二)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根据蛾量动态,结合历年资料,可以推测各代发蛾盛期;根据主要寄主田所查得的幼虫龄期及各龄所占比例,加上其后发育及蛹的历期,结合气象情况,可以推测下代发蛾盛期。
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诱蛾量的大小、蛾峰日出现的迟早以及寄主作物的长势和生育期,结合气象情况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作出一代发生程度的预报。
根据当代各类寄主植物上棉铃虫幼虫密度、残虫密度及天敌情况和黑光灯诱得的成虫数量,结合田间查卵情况,并参考历年资料及气象情况,综合分析,预测下代的发生程度。
十二、茶黄螨(侧多食跗线螨)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田间定点调查:一般于4月下旬选择当地主要受害作物(辣椒、茄子、豇豆等)各1—2块田,采取对角线取样法固定5点,每点20—30株,然后在调查点内随机取20—30张嫩叶,用10倍放大镜仔细检查正反两面虫卵量,每5天调查1次。
表1 茶黄螨定点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作物种类
|
品种
|
生育期
|
有虫情况
|
|||||
调查株数
|
有虫株数
|
有虫株率(%)
|
调查叶数
|
卵虫量
|
平均单叶卵虫量
|
||||
|
|
|
|
|
|
|
|
|
|
2、普查:在定点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茶黄螨的扩散、作物生长及天气情况,结合人力和物力,适当进行几次较大面积的普查,以掌握面上螨害情况,正确指导防治。普查田块尽可能多,方法可根据田块大小、形状等灵活掌握,一般每块田取50株,每株取新生叶1—2片,调查记载卵、虫量及危害情况。
表2 茶黄螨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作物名称
|
类型田
|
调查田块数
|
调查总株(叶)数
|
有虫株(叶)数
|
有虫株(叶)率(%)
|
平均每叶虫数(头)
|
卷叶数
|
平均卷叶率(%)
|
|
|
|
|
|
|
|
|
|
|
3、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表3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
年 单位: 调查人:
作物名称
|
播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
春
播
|
辣椒
茄子
架豆
黄瓜
|
|
|
|
|
其它
|
|
|
|
|
|
夏
播
|
辣椒
茄子
架豆
黄瓜
|
|
|
|
|
其它
|
|
|
|
|
(二)预测方法:
1、防治适期预测:当定点调查虫口密度上升较快,面上普查有虫株率为15—20%或卷叶率达2%,天气情况又有利于其繁殖时,应立即发出防治适期预报。
2、发生程度预测:如果6—8月气温适宜,在22—27℃,且时雨时晴则可能大发生;如气温在35℃以上,再加之天晴干旱则发生较轻。根据定点调查的资料及普查情况,结合天气预报等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
十三、豆野螟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1、定点调查:在豆类开花1%(始花期)开始,选择豇豆不同类型田(保护地和露地)各2块,每块地固定20—25株豆架,每2天调查不同部位50朵鲜花上的幼虫和卵,观察卵孵始盛期和幼虫发育进度。
表1 豆野螟定点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花数
|
卵粒数
|
折合单花卵粒数
|
幼虫情况
|
折合单花幼虫数
|
备注
|
||
低龄
|
高龄
|
合计
|
|||||||||
|
|
|
|
|
|
|
|
|
|
|
|
卵孵始盛期: 代幼虫低龄高峰期:
|
|||||||||||
描述:
|
2、普查:从始花期开始,选择不同类型田、不同地点、不同品种的田块进行大面积普查,以掌握面上的危害情况,所查田块根据人力情况尽可能多一些。
表2 豆野螟普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
类型田
|
品种
|
生育期
|
调查株数
|
有虫株数
|
虫株率(%)
|
调查花数
|
有虫花数
|
花害率(%)
|
调查荚数
|
有虫荚数
|
荚害率(%)
|
总虫数
|
百株虫量
|
发生程度
|
|
|
|
|
|
|
|
|
|
|
|
|
|
|
|
|
3、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
表3 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调查表
年 单位: 调查人:
作物名称
|
种植面积(亩)
|
发生面积(亩)
|
防治面积(亩)
|
发生程度
|
|
|
|
|
|
(二)预测方法:
1、防治适期预测:根据豇豆播种期早晚、生长发育及豆野螟定点调查情况,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发出防治预报。卵孵始盛期至幼虫1—2龄时、作物生育期处于始花至盛花期,即是豆野螟的防治适期。
2、发生程度预测:根据定点调查及普查情况,结合天气预报,作出发生程度预报。当6—8月多雨,平均气温在25℃以上时,豆野螟可能偏重至大发生。反之,若干旱少雨则不利于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