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冲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

2011-09-14 23:50:48 作者:武孝军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冲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
 
  今年是我市冲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之年,虽然天公不作美,严重干旱肆虐衡州大地,给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形成了巨大阻扰,但是全市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没有动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先后召开多次抗旱会商会,启动了全市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并提出了“大旱之年无大灾、水稻损失旱粮补,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不动摇”的口号;进入8月,又先后召开了全市抗旱工作会议和全市救灾补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抗旱和救灾改种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提出了“能保必保、能补必补、能种必种”的工作思路,确保大旱之年粮食不减产。
  用“心血”与群众连成“心渠”
  领导靠前指挥历来是我市抗灾救灾的优良传统。在大旱面前,我市各级领导深入抗旱第一线,组织、指挥群众,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赢得了先机。
  8月3日,市委书记张文雄深入衡南县冠市镇、宝盖镇等地,现场视察了解旱灾情况。在冠市镇陈祠村,张文雄走进干旱开裂的稻田里,细看田里受灾的禾苗,要求当地政府及时组织改种、补种。宝盖镇茶元村是欧阳海灌区东支干渠的流经地,顶着烈日走了1公里多山路,张文雄来到渠道边现场察看水流量。在随后召开的抗灾工作现场调度会上,张文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当作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实现“保群众饮水安全”、“保晚稻生产”、“保森林防火”、“保社会稳定”的“四保”目标。
  8月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深入衡东县部分乡镇检查、调研抗旱工作。在霞流村大崎村,他深入稻田,仔细查看禾苗的长势,与三名自掏腰包打井的党员攀谈;在大水田村,得知新建的电排是村里的党员、民营企业家阳国清投资的情况后,张自银说,关键时刻,党员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人感动、让人振奋,大家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带领群众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在栗木乡胜利村,了解到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村里已11年没有通过水了,他要求各级干部转变观念,与其干等从32公里外的甘溪河坝放水过来,还不如新建电排从相隔6公里的湘江引水;要改变下雨就不能实施人工增雨的旧观念,抓住机会,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市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各乡镇党政一把手都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帮扶工作,逐丘稻田落实灌溉或改种计划,确保生产自救取得实效。目前,全市各级投入抗旱救灾的干部达1.1万多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架起了一条抗旱“连心渠”。
  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抗旱救灾的首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地对境内饮水短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针对性地制定打井或送水措施,采用打深水井、动用各类车辆送水,保障旱区群众基本饮水需求,共解决了15万人、12万头大牲畜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在解决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多方开辟水源,保障农田灌溉需要,尽最大限度发展粮食生产。衡阳县种粮大户刘准,不惜成本,三级提水抗旱,在立秋前抢插西渡镇赤水村800亩晚稻;台源镇爱民、横兴、长青三个村联合筹资8万元,奋战2昼夜抢修横兴机埠,成功保苗2000亩;衡南县江口镇玉璧村支书周亿平自筹10万余元购买涵管,组织村民抗旱自救,保苗1500余亩;衡山县萱洲镇在拨5万元专款抗旱的同时,32名干部日夜蹲守渠道,保障输水畅通;衡东县霞流镇私营业主个人投入80万元新建电排,解决5个村近万亩农田灌溉问题;祁东县官家嘴镇官家嘴村村民张清良自行出资2万元,在江河边上开挖蓄水涵5口,保住60余亩晚稻;常宁三角塘镇设立“抗旱用水调度组”、“抗旱救灾服务组”、“矛盾协调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四个组,实施“灾情报告制度、灌溉用水申请制度、集中供水和轮流放水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全镇抗旱问题;耒阳市永济镇白马村筹资3万元,村支书自行出资12万元改建观音皂机渠,解决本村及沿途2个村1600亩水田灌溉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全市增插晚稻100万亩,共完成晚稻栽培370万亩,保中晚稻苗50万亩。
 
 8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抗旱补损电视电话会议后,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层层办点示范改,发动群众自觉改,组织代种规模改,效益为先科学改,因地制宜多样改”的五改要求,各地迅速掀起了救灾补损的高潮。各县(市)区根据农事季节和本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造方案,选择好改种作物的种类和品种,发放改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资料,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行面对面指导,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确保改种作物的稳产高产。目前,全市共创办县(市)级改种示范样板19个,每乡镇自创100亩改种示范样板1个,已改种旱粮5万亩。
 
记者   武孝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