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衡阳飞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承斌

2011-09-10 20:27:56 作者:李明靖 李彬芝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个想卖私家飞机的汽车老总
 
——访衡阳飞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承斌


\
 
 
善于捕捉商机的朱承斌。
 
  一条扁担,15岁成“万元户”
 
  有一种如歌岁月叫青春,有一种精彩故事叫创业。
 
  朱承斌1973年生于衡阳县井头镇双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家里排行第四。
 
  由于母亲主要经历花费在照顾四个孩子上面,加上父亲因对母亲疼爱不让其下地干活,家里的农活全落在父亲的肩上。
 
  从小,父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坚毅背影就刻在他的脑海里,也成为他今后人生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1986年下半年,年仅13岁的朱承斌就跟着同村人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在广东做了一名伐木工人,从此开始了他的打拼生涯。
 
  那一年,他刚念完初中一年级。
 
  回忆起那段伐木的经历,朱承斌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每天挥着斧头在大山深处工作,这是一项极需力气的活,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大块头”才能受得了,而每月工资只有170元。
 
  寂静的大山里,伐木声一声声震动着朱承斌的心思,他越来越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前途。半年以后,他毅然回到了家乡。
 
 1987年初,经人介绍,朱承斌到井头镇卖米粉。每天清早,他拿着一根扁担出发,从一家米粉加工厂购买满满的一担米粉,走家串户卖给别人。
 
  提起卖米粉,朱承斌还是用“苦”来形容。14岁的少年,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来,走十几里的路到米粉厂,一担米粉重达一百二三十斤,每天至少要走10公里才能把米粉卖完,最远的地方到了双溪和关市,包括回家的路至少有20多公里,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
 
  朱承斌回忆说,有一次卖粉到三县交界(衡阳、祁阳、邵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沿路是茂密的林区,到处看不到人家。由于当时治安状况不好,一路上他一直提心吊胆。朱承斌坦言:“那时候特别怕被抢,一担被抢就意味着一天的辛苦白费了,回到家里就会忍不住哭起来。”
 
  虽然那时很辛苦,但也有收获的快乐,“那时一天能挣30多元,一个月有1000多元,这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一年下来,朱承斌余下了1万多元。当很多人还在享受少年欢乐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果自己也能有一个米粉加工厂就好了,就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了。”尝到了甜头的朱承斌不再满足一个月1000多元的“高收入”,他有了更大的“野心”。
 
  幸运的是,朱承斌的善良和勤劳得到了米粉加工厂欧阳老板的赏识,欧阳老板于1988年把朱承斌招进工厂学习米粉加工技术。
 
  通过一年的磨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欧阳老板的支持下,朱承斌于1989年大胆承包了村里的加工厂,经营榨油、擀面条和磨红薯粉等多项加工业务。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经营两年后,由于设备老化、油价上涨等缘故,加工厂亏本一两万。
 
  尽管如此,朱承斌的见识和眼光却赢得了欧阳老板的称许。1991年,凭着生意人的直觉,欧阳老板将自己的一家镇企业办米粉厂转让给朱承斌经营。
 
 1994年,朱承斌与欧阳老板的女儿欧阳佳穗喜结良缘。米粉厂在朱承斌的细心经营下收益良好,但这并未让朱承斌满足。
 
  一股“钻”劲,他先后涉足多个行业
 
  机遇总是垂青时刻有准备的人。
 
  在经营企业办米粉厂时,朱承斌每过一段时间便要到衡阳市收购大米做原料,颇具经济头脑的他发现谷价与米价的差异,于是兼着做起稻谷生意来。
 
 1996年,农村兴起建房高潮,朱承斌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开始向建材市场进军。他日夜兼程赶赴株洲、湘潭等地了解行情,购买建材运回老家卖。
 
  朱承斌回忆说,那时每吨建筑材料可盈利近300元,一天可以卖出2吨以上,每天赚600多元一个月就是18000元,这对当时的同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不过,建材生意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朱承斌一般都是拿着白天卖建材的钱连夜去进货,经常是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休息。为节约人手,夫妻俩亲自卸货,早上6点又得起来。
 
  “虽然很累,但是累得有劲!”朱承斌感慨。
 
  在株洲购买建材时,朱承斌喜欢到各大市场“转悠”。在多次细心观察和询问中,他发现株洲的摩托车进货价与家乡的差距甚大,于是就回家乡开起了一家摩托车销售店。1999年起,夫妻俩一起经营一家建材店和一家摩托车店。期间,他还经营了石棉瓦生意。
 
 2001年,朱承斌把年仅9岁的大儿子送到衡阳市念书。
 
  由于年纪小,孩子老是打电话叫父母去看他。朱承斌夫妇三天两头往市里跑,而此时还经营着两家店。朱承斌觉得“老这么跑来跑去也不是个事”,加上看到市里的一些摩托车店生意火爆,他便寻思着“自己能否也到市里来开店,把生意做大做强”。
 
  再三权衡之后,夫妻俩放弃了老家近20万元的年收入,来到城里摸索经商。经过两个月的奔走,朱承斌最后在船山路找到两家小门面,将摩托车店“搬”到了市里。
 
  然而与大店子规模经营相比,两个狭小的店面显得极无竞争力。朱承斌认为,既然已经落户衡阳市就得把店子做大做强。
 
  此后,他想尽办法扩充门面,生意逐渐兴旺起来,到2006年,他开始从事摩托车批发。
 
  凭着一股“钻”劲,朱承斌历尽艰辛,终于在衡阳市有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事业。
 
  一个梦想,全球高端品牌的目标让他热血沸腾
 
  朱承斌永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他的事业绝不会停留在摩托车批发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又在他的心中酝酿着,那就是向汽车行业进军。
 
  他告诉记者,摩托车是一个快饱和的市场,汽车必将取代摩托车,成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是一个朝阳产业。
 
  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转行到汽车领域的困难和艰辛,着实又使得朱承斌对汽车行业和对商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对于早前从事的摩托车经销,汽车行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朱承斌认为从事一个行业就必须对该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否则怎能向顾客推销出产品呢?
 
  于是他从零开始,学习汽车配件知识、保养知识和修理知识,以及汽车的进购和销售渠道,全面掌握了汽车领域的知识。
 
  另一个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场地的选择。由于汽车公司所需的场地较大,而市里的门面处于炙手可热的状态,根本难以接手到理想的门面。
 
  不过朱承斌并不着急,他把公司选址在衡阳市近郊的蒸湘区呆鹰岭镇新阳村。他认为,城市总是在不断发展,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繁华之地,现在买这块地还是很划算的。
 
  于是他一口气买下三间大门面,包括地下室,店面作公司销售汽车之用,地下室做车库和维修站。
 
  准备妥当后,朱承斌马不停蹄地在2009年10月份注册成立了衡阳飞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于2010年元旦正式开张,主要销售中华牌汽车。
 
  同时,朱承斌又把产业进行调整,原来在船山路的门面用于销售电动车,把摩托车店也转到新阳村,同时新开了一家金杯面包车销售店,此外在石鼓区华源市场也开了一家汽车销售店。
 
  飞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算得上是朱承斌人生和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把他从摩托车经销商提升到汽车销售行业老总的重要契机。
 
  此时,朱承斌旗下的一条从事电动车、摩托车、面包车和小汽车的销售链初步形成。
 
  然而,国产车销售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使朱承斌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把事业扩大做成规模效益。
 
  朱承斌给记者分析道:“国产品牌在性价比方面还是处于优势的,但是经济实力稍好的消费者就偏好合资品牌,国产品牌的汽车只能吸引消费层次稍低讲究实惠的顾客群体,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销售,所以我现在就是从国产中华做起,也算是弘扬民族品牌支持民族企业了!”
 
  在这种理念和模式下,朱承斌的公司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但朱承斌并不满足于此,他已经开始着手更大的发展,那就是瞄准全球高端品牌。
 
  据悉,朱承斌已计划在衡阳市汽车一条街购买15亩地,已于2010年预交了定金,今年将签订正式合约。朱承斌计划将该场地作为公司的扩充场地,经营国际高端汽车品牌,目前已在谈的有凯迪拉克等。
 
  “国际顶尖品牌的加入,将使公司发生质的飞跃,也将改变衡阳汽车销售市场的现状。”说到未来的宏伟计划,朱承斌不禁热血沸腾。
 
  如今,事业有成的朱承斌,谁也看不出他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无论是谈吐还是待人接物,朱承斌给人的感觉都是富有涵养并且温和的,完全没有距离感。
 
  在交谈中,朱承斌还饶有兴趣地跟记者分享他的想法:“前些日子看新闻,美国已开发研制成功了私人小飞机作交通工具,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或许再过20年也能开放领空,我们就可以销售私家飞机了,这是个新市场,值得关注呢!”
 
  习惯把所有看到的新兴事物都用商业头脑去分析的朱承斌,总是以其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任何商机。
 
  付出的汗水总是有回报,朱承斌目前总投资达3000多万,从当年的“米粉郎”到如今的汽车老板,朱承斌艰难但却华丽地实现了转身。
 
  一条经验,“诚心待人”是他成功之道 
 
  谈起经商之道,朱承斌深有感触地说:“最重要的是诚心待人,做生意靠的就是人脉,只有自己诚心待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支持。人总是有感情的,你对人家好,在无形中人家就会回报你。”
 
 2006年,江口镇廖江辉想做摩托车销售生意,通过熟人找到了朱承斌,而当时廖江辉只有1.8万元资金,连买几辆摩托车的资金都不够,更不要说做销售了。
 
  经过多方考察,朱承斌发现廖江辉是个诚实可靠的人,于是决定支持他的事业。朱承斌一次性发15台摩托车给廖江辉经营,价值7万余元。就是这15台摩托车,让廖江辉的生意越做越好,廖江辉对朱承斌感激万分。
 
  在接待顾客方面,朱承斌更是善于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顾客满意。
 
 2008年,一摩托车主在购车一个月之后发现发动机有故障,要求换新车。按照摩托车的三包标准,7天之内才包换,7天过后只能保修。但考虑到顾客的感受,朱承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个“过分的要求”,给顾客换了新车。
 
  不久之后,一些顾客纷纷前来买车,而他们都是前面那位顾客介绍过来的,他们都说到朱承斌这里买车放心。
 
  在朱承斌看来,顾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回报。
 
  朱承斌凭着对人的真诚,获得了顾客和经销商的一致认可。朱承斌说,他的生意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大,靠的就是朋友提供信息和客源,我推荐你来买,你再推荐他来买,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自然就红火起来了。
 
  朱承斌现在有近50名员工,尽管有时候资金周转困难,但是他总会及时发放员工工资,承诺给他们的社会保险之类的也都会做到位。
 
  他对记者说:“几千块钱对于公司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员工个人而言那就是生活,公司再怎么困难都不能影响员工的生活和家庭,只有保障员工的利益,才能期待他们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
 
  就是凭着对顾客良好的服务,对员工细致的关心,朱承斌才能干一行就成为哪一行的佼佼者,荣誉也纷至沓来。1993年至1999年,他被选为衡阳县工商联代表;1997年—2000年,被选为衡阳县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石鼓区先进纳税大户;2001年至现在,多次被评为石鼓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一个女人,让他受益终身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默默贡献的女人。
 
  如果说岳父是朱承斌的引路人,那么妻子欧阳佳穗一直的陪伴和支持则是朱承斌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让他受益终身。
 
  朱承斌说,按照结婚时的条件,朱承斌与妻子的结合可谓“门不当户不对”,欧阳佳穗是老板家的千金,而朱承斌不过是个在她父亲厂里谋生的伙计。
 
  当记者问欧阳佳穗,她为什么会嫁给朱承斌的时候,她脸上洋溢着一个女人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就是看中他做事勤快,而且吃得苦,很实在。”
 
  自1994年结婚起,欧阳佳穗就一直是一个贤内助的角色。朱承斌主外,妻子主内。朱承斌忙着进货、协商和洽谈,平时做生意和照顾小孩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在了欧阳佳穗的身上。
 
  结婚以来,不管朱承斌从事哪一行业,欧阳佳穗所做的就是默默替他打理好一切。特别是搬到衡阳市以后,由于业务需要,欧阳佳穗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这对于她来说并非易事。她就开始钻研有关方面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到处问别人。
 
  后来,欧阳佳穗还自学了财务软件。由于白天忙着做生意,所以只有晚上才有空学习。但通过勤奋学习,她终于赶在新公司开张前掌握了财务软件,现在公司所有的账都是她自己做。
 
  对于朱承斌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决定,欧阳佳穗很是支持,她对丈夫说:“只要你考虑清楚了,我全力支持你。”
 
  曾经有人这么说过:人,生很容易,活也很容易,但是生活并不容易。一个有所追求并把感恩放在心间的人是一个知悉生活的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总是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总是能平和地面对艰苦和成功。
 
  在朱承斌的创业故事和他对梦想的不断追求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传奇,更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
 
  ↓核心导读:
 
  与很多人的高起点创业、一举成名相比,朱承斌的事业算是起步低、创业难,并且一波三折,但更令人钦佩。
 
  从卖米粉到如今囊括电动车、摩托车、各类汽车等多种产业,朱承斌一路汗水一路歌,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
 
  谈身世,他透露幼时的贫穷塑造了后来的创业性格;谈创业,他自爆靠卖米粉赢来第一桶金;谈挫败,他坦言亏钱是没认清市场规律,绝不推卸责任喊天哭地;谈追求,他凭着一股闯劲,哪个行业有潜力就往哪里钻,不断改变自己的经营结构。
 
  朱承斌说:“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诚心待人,做生意靠的就是人脉,只有诚心对待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支持。人总是有感情的,你对人家好,人家在无形中就会回报你。”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能够白手起家,历经磨难……
 
  听朱承斌娓娓道来他的创业经历,无需修饰,本身就是一部“创业传奇”。
 
  策划/邓小山    撰文/本报记者   李明靖   实习生   李彬芝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