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1-08-06 12:31:28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深耕
 
深耕能够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一般深耕26厘米-33厘米比浅耕15厘米的增产20%左右。深翻、深耕的好处是主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如果过度深翻,打乱土层,肥料跟不上,跑墒严重或排水不好,引起雨季涝渍,还会招致减产。
深翻的方法有人工深翻、套耕法、人畜结合深翻法和挖丰产沟(即起假埂)法,也有利用拖拉机、开沟机、推土机、扶埂机代替人工深翻。丰产田多采用假埂,即冬前按埂距开沟,加深沟底,进行风化。早春施有机肥,并施土肥混合,破假埂封沟成埂。如人力不足,可采取套耕法,在冬前按埂距80厘米-100厘米往外翻两犁,使土肥混合,最后再翻两犁成一埂。
深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深耕的时间:以秋冬季节地冻前最适宜,目的使土壤有较长时间的熟化过程。如果没条件冬翻,来春必须及早深耕。
(2)耕翻深度:各地试验表明,耕翻深度以30厘米-40厘米为宜,高产田也不要超过40厘米,耕翻深度要因地制宜。凡底土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表土层黏土层厚的可以翻得深些。飞沙土和河边沙土不宜深翻。对于上浸地,翻破黏土层就可以了。冬耕宜深,春耕宜早、宜浅。
(3)深耕宜在晴天进行:深耕要抓紧晴天适时进行,不要在土壤湿度过大时深翻,以免泥土紧实,结构破坏。
(4)分层深翻,不乱土层:做到熟土在上,生土在下。如表层是黏土,下层是沙土,可以上下翻转,改造土壤。
(5)深翻结合施肥:深翻要结合施有机肥,土肥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旱地注意耙耢保墒,排水不良地块,注意排水:干旱地区注意冬翻保墒或雨后耙耢保墒,早春进行顶凌耙地对春季保墒也起很大的作用。高产田耕翻较深,在灌水或雨季时因土壤持水量加大,易造成土壤水分过多,因此对排水不良的地块,应结合深翻挖好排水沟。排水沟应比深翻深度深15厘米,以有利于排涝。
 
改土
 
改土有以土改土、以肥改土和修筑水平梯田等方法。
(1)以土改土:上黏下沙的黏土地,可以进行翻沙压淤;上沙下淤的沙土地,则要翻淤压沙;上下层如都是淤土或都是沙土,可拉沙压淤,或拉淤压沙。在沙地上引黄淤灌或加黄土,增产均很显著。据试验,黏壤土压沙以及黏土加煤渣,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大孔隙和容气率,并能提高地温,加大温差,增产 10%以上,盐碱地压沙土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2)以肥改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是甘薯改土中的根本措施。沙土、盐碱地增施有机肥、河塘泥,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并加盖地膜,不但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还有抑制返盐作用。山岗薄地施用磷肥,并增施有机肥料,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3)修筑梯田:修筑水平梯田是改良山丘旱地的根本措施。在坡度较缓、土沙多;石头少的丘陵地区,可实行深翻整平,三面修筑土堰,里面挖排水沟的方法。深翻时,可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沟倒沟的深翻法,做到生熟土分开,上下层不乱,以保证当年增产。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为防止雨季梯田内积水,造成涝害和地堰坍塌,必须修好堰下排水沟。一般排水沟深50厘米,同时在沟口修水簸箕,以利排水,并可防止冲坏地堰。
 
埂栽
 
埂栽是甘薯栽培中普遍采用的方法。除了沙性大易遭干旱的土地或陡坡山地及盐碱地外,一般都适宜埂栽。各地试验证明,埂栽比平栽增产10%以上。 
埂栽的好处很多:①加厚了活土层,增加了土壤空隙度。②提高了地温,增加了昼夜温差,不仅改善了通气性,且吸热散热加快,昼夜温差增大,一般情况下埂栽比平栽日夜温差增加2摄氏度-3摄氏度,对甘薯地上部及地下部生长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③增加了土壤表面积。起埂比平栽地面立体表面积可增加15%-25%,有利于匍匐生长的茎叶通风透光,减少黄叶、落叶率。④有利于灌溉与排水。干旱时,可以顺沟浇水,免受干旱影响。在雨季,排水通畅,埂土不至于过度黏湿,埂栽土壤含水量只为平栽的70%。⑤有利于土壤透气性,在肥地不易造成茎叶徒长,利于薯块膨大。⑥埂上表土疏松,起到了覆盖保墒作用。
打埂的方式规格分大埂栽单行、小埂栽单行和大埂栽双行等,各具特点,要因地制宜选用。①大埂栽单行。黏土地及地势低洼易涝、地下水位高和肥力高的春薯地块,可采取高埂大埂。大埂一般埂距1米左右,埂高25厘米-33厘米,每埂栽种1行,埂距的加宽必须与埂的高度相适应,这在多雨或易涝地块比小埂单行增产效果更好些。在密度较大情况下,能做到密中有稀(指株距密,埂距稀),稀中有密;在多肥条件下,由于通风透光,茎叶间不易遮蔽,能避免徒长。在生育期长又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以此方式为好。②小埂栽单行。多在地势高、沙质土、土层厚、易干旱、地下水位深、水肥条件较差及生长季节短的地方应用。埂距66厘米-86厘米,埂高20厘米-26厘米,每埂栽种l行。这样植株分布比较均匀,茎叶封垄较早,有利于抗旱保墒。③大埂栽双行。一般埂距90厘米-100厘米,埂高33厘米-40厘米,每埂交错栽苗2行。在水肥条件较好、土质较疏松的平原、低洼及生长中、后期雨水偏多的地方,以上所述两种方式有一定优越性。这种方式在密度不大的情况下与单行相比产量相差不多。当密度提高到4000株时,比小埂单行增产10%以上。
打埂方向应因地制宜,在坡岗地要沿等高线缠山扒沟起埂,埂向和山坡垂直,以利蓄水,防止水土流失;在多风地区,埂向以东西为好;在平原地带,以南北向较好。
 
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根据广大农民群众实践经验及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斜插法:需苗长16厘米-20厘米,栽时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6厘米-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这是河南省当前大田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栽插方法。其特点是薯苗入土的节位分布位置介于水平栽插与直插法之间,单株结薯数比水平插法少、比直插法多,上层节位结薯较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但是此法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岗丘陵地或缺水源的平原旱地采用。此法栽插简单,如适当增加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即使单株结薯不多但因薯块大仍能获得高产。
(2)水平栽插法:其特点是薯苗较长(苗长20厘米-30厘米),入土各节分布在埂面下5厘米-7厘米深的浅土层,结薯条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都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
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发挥其结薯多而均匀的优点,可获高产。目前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种方法。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保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缺株或小苗,并因结薯数多而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导致小薯块增多而产量不高。
(3)直插法:薯苗短时多采用此法。其特点是将薯苗下部2节-3节垂直插入土中,深10厘米左右,由于入土较深,只有少数节位分布在适合结薯的表土层中,故一般单株结薯块少,多集中于上部节位,但膨大快,大薯多。另外,因薯苗入土较深,能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易成活,返苗快,耐旱性较强。适宜山坡干旱、瘠薄及沙土地使用。采用此法成活率高、省工,但要适当增加密度以弥补单株结薯少的缺点,从而提高产量。
(4)船底形栽法:此法一般选用20厘米-25厘米的薯苗,将头尾翘起如船底形,埋入土中5厘米-7厘米深。因入土节位较多且多数节位接近土表,利于结薯、薯块多。此法适于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无干旱威胁的地块使用,充分发挥其结薯多的优势获得高产。缺点是薯苗中部入土较深的节位往往结薯少而小,甚至空节不结薯。 
(5)钩形栽插法:此法大致同深斜栽,栽时将苗基部弯成钩状直接压入埂土中,常使基部入土较深,故易成活。苗稍长时可用此法,地上露出10厘米左右的苗身。
以上方法各具特点,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应根据薯苗长短、栽插时间、土壤墒情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栽插技术
 
(1)选用壮苗:在苗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做到用壮苗,剔除弱苗。春薯剪苗前要经过几天炼苗,夏薯选用采苗圃带顶尖的薯苗。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
(2)薯苗进行灭菌处理: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方法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对薯苗基部6厘米-8厘米处浸泡10分-15分。
(3)掌握栽插技术:
1)栽插时间: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大雨天气栽插甘薯不好,易形成柴根,应在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如果是久旱缺雨天气,应考虑抗旱栽插。
2)浅栽: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但也不能过浅。因此,必须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实行浅栽。浅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5厘米-7厘米为宜,在干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8厘米。
3)适当增加薯苗入土节数:这样做有利于薯苗多发根、易成活。入土节数应与栽插深浅相结合,入土节位要埋在利于块根形成的土层为好,因此以使用20厘米-25厘米的短苗栽插为好,入土节数一般为4个-6个。
4)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5)点水栽插,按实覆土:改变等雨栽插,实行点水栽插,不仅可以争取时间早栽增产,而且能达到根与土密接,提早成活。
 
间作套种
 
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气、肥、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措施,它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总产量。对于某种作物来讲,产量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下面就甘薯和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介绍如下:
1.麦薯套种 
麦薯套种是夏薯区栽培制度的一项改革,使得甘薯栽种期提前30-45天。具有增产显著、错开农活、方法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被河南省杞县等地农民总结为“扎一眼,栽一棵,跺一脚,一亩多收一千多”。其具体方法如下:
(1)预留套栽行 即种麦前打好甘薯埂,或留好栽种甘薯的行,来年春季立夏前后在预留行(埂)栽甘薯。或根据地力可以采用以下3种套种模式。
①三一式旱地套种模式。即3行小麦套栽1行甘薯。小麦行距20厘米,每隔3行留26.6-30厘米的空挡。这种模式适合中低产旱地。
②二一式水浇地套栽模式。即2行小麦套种1行甘薯。小麦行距16.2厘米,每2行小麦33-40厘米的空挡。这种模式适用于中高产田。有利于小麦通风透光,增加边行优势,还有利于甘薯早套栽、早缓苗、早结薯,缓解小麦与甘薯共生期间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实现小麦、甘薯双丰收。
③三一式水浇地套栽模式。种麦时,种1楼麦,留1个大背垄,麦垄宽20-22厘米,垄背宽40厘米,来年春季立夏前后在垄背上栽种1行甘薯。这种模式适合中高产田采用。
(2)施基肥 在小麦播种前,除给小麦施足底肥外,再增施有机肥2-3立方米、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随小麦底肥一起施到地里。
(3)套栽 适时早栽是麦薯套种高产的关键。小麦每亩产量400千克以上的田块,套栽适宜期为5月8-25日,最佳时期为5月10日左右;小麦单产300千克左右的中产田块,适宜套栽期为5月1-10日,最好为5月5日前后;小麦低产田从谷雨到5月25日有墒即可套种。足墒套种是保证甘薯全苗的关键。旱地在下透雨以后才能套栽,水浇地可以和浇麦结合起来,浇后3天即可套栽。
套栽方法:将麦垄分开,用带尖木(铁)棍在预留行里斜扎深4厘米的眼,然后把甘薯苗放进眼里(入土2-3节),最后用脚踏实即可。甘薯栽种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
(4)管理 甘薯套栽10天左右进行查苗补栽。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松土,有条件的要及早浇水追肥,使薯苗快速恢复生长。根据薯苗长势,在分枝后每亩施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或草木灰150千克。弱苗还可以追施碳铵15千克。追肥后中耕培土。然后按每亩2400千克左右的量在地表撒上麦草或麦糠。
为防止甘薯徒长,封垄期每亩用75-100克多效唑对水50千克喷洒l-2次。甘薯生长后期,每亩用10克甘薯膨大素或磷酸二氢钾和0.5-1千克尿素,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2-3次,每次间隔-10天。
2.甘薯套种马铃薯 
春薯套种马铃薯,马铃薯植株较小,生育期又短,甘薯和马铃薯共生期间相互影响不大,且马铃薯对温度要求不严,可以比甘薯早播30天左右,能充分利用甘薯封垄前的空间和地力。具体做法是,选择土质疏松、地力较肥并具有水浇条件的田块,施足磷钾肥,于早春整地起埂,在沟里种马铃薯,谷雨到立夏在埂顶栽甘薯,马铃薯在6月下旬收获,对甘薯影响不大,可多收一季马铃薯。
3.甘薯烟叶间作
一般是以烟叶为主间作甘薯,甘薯在地面生长,烟叶向空中发展,互相影响小。具体方法是,埂距1米,覆盖地膜,埂中间种1行烟叶,密度为每亩1300株。埂两边种2行甘薯,密度为每亩2600株。雨水好时可双丰收,天气干旱时烟叶不收、甘薯收。
4.甘薯玉米间作 
甘薯在团棵甩蔓以前,秧短棵小,地里空隙大,在垄沟内间作玉米能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甘薯玉米间作应以甘薯为主,甘薯种埂上,密度为每亩3000株。每4行甘薯间作1行玉米,玉米种沟内,密度为每亩800-1000株,双株留苗。甘薯不减产,可多收玉米100千克。
5.甘薯间作芝麻 
春、夏薯地里都可以间作芝麻,以甘薯为主,芝麻为辅。方法是,在栽种甘薯的同时,在甘薯地里套种芝麻,芝麻品种以单秆型品种较好。目前,芝麻密度是每亩1500-2000株。
甘薯和其他作物的套种方法很多,各地农民也都有一些创造,但在间套时必须是以甘薯为主,或以损失少量甘薯产量为代价来换取间套作物更大的效益为原则,增加总体效益。否则会得不偿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