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棚蔬菜生长后期问题集中探讨
2011-07-17 10:40:31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拱棚蔬菜生长后期问题集中探讨
山东省寿光市、青州市、昌乐县等地区菜农多年来一直种植拱棚蔬菜。这些地方的菜农敢于创新,使用多膜覆盖的方法成功渡过了秋茬蔬菜低温的难关,也实现了拱棚蔬菜延长结果期的栽培目的。但是今年是个例外,恶劣的天气不仅给大棚蔬菜生产造成了影响,更是对拱棚蔬菜影响很大。尤其是瓜类蔬菜影响最为严重,受前期管理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西葫芦烂花、西瓜厚皮和水塌瓤、苦瓜授粉难等问题频频发生……
11月14至16日,记者在寿光纪台、昌乐尧沟、青州东夏等拱棚种植区进行了采访。为帮助菜农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以后做好预防措施,这两期的“拱棚种植”,我们就拱棚蔬菜生长后期问题进行集中探讨,以供菜农朋友参考,希望能让菜农朋友有所收获。这一期,我们先就瓜类蔬菜遇到比较多的问题说一下。
西葫芦
“要说现在西葫芦生产中的难题,除了西葫芦烂花,还有就是那又粗又短的西葫芦了。这两个难题就把我愁得够呛,我那西葫芦棚内严重的烂花直接导致了烂瓜头,喷了很多次药剂,有的叶子上都出现药害了,但还是没能防治住烂花。还有就是结出个西葫芦就又短又粗,货主不愿意收购。前期西葫芦价格一直不好,现在价格好了,却遇上了这些难题,哎!”11月15日,记者在昌乐县宝城街道采访时,菜农赵文生苦恼地说。
一、西葫芦烂花
记者在几个拱棚内看到,当前拱棚内出现的烂花主要是病害引起的,有些棚内是几种病害混发,菜农未能正确识别病害,喷洒的药剂不对症,结果烂花越来越厉害。
记者观察多棵发病植株,发现导致西葫芦烂花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细菌性软腐病及笄霉褐腐病四大病害。记者在棚内看到有些烂花是从开败的花开始腐烂,并有灰色霉层,这是灰霉病;有些花上生浓密的白色霉毛,后来烂花上散生鼠粪状的黑色菌核,这是是菌核病;有些花上生灰白色絮状霉层,其中带有黑色针头大小颗粒,这是笄霉褐腐病;有些花器上呈现黏糊糊、臭烘烘、烂糊糊的腐烂,这主要是细菌性软腐病侵染造成的。
针对以上四种病害引起的西葫芦烂花,记者建议菜农不仅要进行药物控制,还要注意环境调节。
环境调节:首先要注意降低棚内的湿度。上面所介绍的四种病害在低温、潮湿的棚室环境中易发病,因此要想防治这四种病害,首要以降湿、保温为主。由于西葫芦结瓜期的适宜温度为22-25℃,建议菜农在棚温上升到25℃后再放风排湿。其次,浇水要避免阴雨天及降温天气,并注意浇水后第二天提温排湿。另外,及时清除西葫芦的烂花、烂瓜和病叶,防止病原孢子继续传染为害。发现烂花、病瓜小心摘除,并小心摘除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防治灰霉病、菌核病,采取“喷、熏”两结合的药剂防治方法:喷,即叶面喷扑海因或农利灵1000倍液;熏,即闭棚后,在焚烧过的余热未尽的玉米芯上撒上菌核净,然后移入棚内熏棚,亩用量200克。熏棚后要在第二天早通风,放出残留的烟雾。笄霉褐腐病属三孢笄霉侵染所致。于开花期或幼瓜期发病前喷洒72%锰锌·霜脲(克露)700倍液或60%氟吗·锰锌(灭克)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对于细菌性软腐病,可喷洒有机铜制剂如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植物抗生素类药剂如新植霉素2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西葫芦短粗瓜“你看这一堆葫芦,又短又粗,是昨天我去卖瓜,人家给挑出来的,只能当破烂卖掉了,也不知为什么,西葫芦到了生长中后期,往往会出现这些粗短瓜。”菜农赵文生指着一堆西葫芦说。
记者接着来到周围几个拱棚内,看到棚头上都或多或少地堆着些短粗瓜,这其实是西葫芦花芽分化不良造成的。
造成西葫芦花芽分化不良的原意非常复杂。现在西葫芦到了生长中后期,西葫芦根功能下降,对于肥水的吸收、运输、利用能力受阻,可导致西葫芦花芽分化不良。又加上改期内棚室气温、地温变低,光照变弱,通风透光性条件差,光合效率低,植株体营养积累少,这些都会导致西葫芦花芽分化不良。
另外,西葫芦出现短粗瓜还有一些诱因。如点花药浓度过大、点花药时间过早、留瓜多,不疏瓜、水大、肥大伤根等,都会使西葫芦瓜畸形,出现短粗瓜。
在生产中,菜农应根据以上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首先,定植前基肥要施足。定植前,基肥搭配以鸡粪等有机肥20方左右与复合肥150斤左右混施,长效加速效,满足西葫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其次,定植时通过穴施生物菌肥。菜农朋友可选择大源落地生根抗死棵或激抗菌968壮苗棵不死等生物菌肥,协调植株长势,培育壮苗壮棵,为西葫芦花芽分化打下营养基础。再次要特别要注意点花药的浓度不宜过大。可先用萘乙酸5克+赤霉素0.5克+瓜类膨大素5克+硼砂20克+葡萄糖50克+水500毫升配制成原液,然后取配制成的原液5毫升+磷酸二氢钾10克+尿素10克+扑海因5克+水500毫升,充分混溶后用毛笔进行蘸瓜。另外,西葫芦坐瓜后,还要注意棚室保温、增。白天温度保持在25—27℃,夜间温度14—16℃。并注意及时擦拭棚膜,通过摘叶、吊蔓,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性。此外,若发现植株长势较弱,浇水时每亩可追施6—8公斤促果攻果型(20—10—30)芳润冲施肥并配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混多聚硼1500倍液加以调节。
西瓜
11月14日,在昌乐县尧沟镇,菜农张师傅抱着一个西瓜告诉记者:“西瓜表面看起来很好,但是里面已经软化了,这样的瓜货主根本不收。往年西瓜也有出现这种现象,但今年尤其多。有些西瓜皮还真是厚,有些都已超过了2厘米。我们这种的一般是京欣系列,按说厚皮问题不应该这么严重,是不是管理上出了啥差错?”而这些种种表现正是秋茬西瓜最突出的两个问题。
一、西瓜水塌瓤
一般来说,西瓜水塌瓤,多发生在西瓜成熟中后期。从外表看不出明显的症状,轻敲瓜皮发出低沉的“嘣嘣”声,不似正常西瓜成熟后的声音清脆,西瓜内部软化、腐烂,似用热水烫过,瓜瓤无甜味,失去食用价值。
针对西瓜上出现的这种现象,记者跟菜农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记者认为,防治西瓜水塌瓤要从管理入手,改变原有的固定管理模式。
首先,温度是造成西瓜水塌瓤的最关键因素。瓜瓤转色期温度偏低易出现瓤色变暗的现象;西瓜成熟期温度过高易出现倒瓤现象。特别是在西瓜成熟期采用闭棚提温促瓜早熟的棚室发生较多。尤其是红瓤西瓜,其果肉颜色受茄红素的含量所支配。西瓜变瓤期白天气温偏低,影响茄红素的形成,致使瓤红色变淡。成熟期遇到高温,种子成熟快,瓜自身呼吸消耗养分较多。同时,由于温度较高,叶片蒸腾量加大,易引起果实内水分大量回流,从而导致塌瓤早而快。
对此,记者建议:根据西瓜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控棚室温度。西瓜结果期可将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温度要保持在18℃左右;西瓜成熟期白天温度不宜过高,昼夜温差不宜过大,昼夜温差控制10-15℃为宜。在瓜近成熟时,千万不要因为赶在上市而盲目闭棚提温,以免打破西瓜温度的正常调控,发生水塌瓤。
其次,根系受伤,使得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受阻,从而使相对应的果肉发生部分发生病变,如钙的运输受阻,使细胞破裂,钾的运输受阻,细胞活性下降,因而容易发生塌瓤现象。因此,西瓜生育期做好养根措施,保证根系供应养分的能力,避免根系受伤而塌瓤。
再次,病害也是造成西瓜水塌瓤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在西瓜生长后期,若果实感染细菌性病害,则可直接导致瓜瓤变软腐烂。在西瓜坐果后,特别要重视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可10天左右喷洒一次链霉素3000倍进行预防。若发生细菌性病害,可用DT500倍混加链霉素3000倍喷雾防治。
另外,留瓜节位过高,棚土忽干忽湿、机械损伤、采收过晚等原因也会造成西瓜水塌瓤的发生,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要选择合理的留瓜节位。一般以第二至三雌花留瓜为主,加以人工授粉,使其授粉均匀。管理上也需慎重,要沿着西瓜的生物学特性来防治西瓜水塌瓤。
二、西瓜厚皮
不同的西瓜品种,其皮层的厚度也不一样。我们所说的厚皮是指瓜皮厚度超过本品种特性的西瓜。一般是指皮厚超过1厘米的西瓜。厚皮往往伴随着空心的发生,近年来在秋茬西瓜和春茬西瓜表现最多,严重影响了西瓜本身的质量。
刚才我们说了,西瓜皮的厚度主要受品种的影响。但是,在昌乐等地西瓜品种多数是京欣系列,属脆质薄皮品种,同样的品种,甚至同一批种子,厚皮的发生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除去品种的原因,我们认为昌乐尧沟的西瓜厚皮主要是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记者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西瓜授粉期,棚内温度低于18℃是造成西瓜厚皮的主要原因。22-28℃是西瓜结瓜期的适宜温度,若温度低于18℃西瓜授粉受精不良容易形成厚皮。而前一段是大风及雨雪天气的影响,很多瓜农没有提前采取措施,导致西瓜温度骤然下降,影响了西瓜的正常生长,从而发生了厚皮。
其次,连阴天,光照弱,花粉粒不成熟进行授粉也是造成西瓜厚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西瓜在阴雨天气下不宜进行授粉。因为此时温度低、光照弱,使得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运行。此时勉强授粉会使叶片制造的干物质少,不能满足果实生长的需要,因而也容易造成厚皮和西瓜空心。
当然。浇水施肥不当是造成西瓜厚皮的原因之一。氮肥施用过多、水分供应不足等促进了厚皮的产生。肥料施用不合理,氮肥施用过多,促进了西瓜植株旺盛生长,却使得西瓜生长发育延迟,成熟晚,瓜皮厚度增加。尤其是开花坐果期和果实的快速膨大期最容易受水分供应不足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厚皮。而且西瓜坐瓜节位过高或过低,营养供应异常,也容易造成瓜瓤与瓜皮生长不协调,出现厚皮。
因此,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合理使用肥料,不过量偏施氮肥,适量施些磷钾肥。一般不要留根头瓜,做好最佳节位(二、三雌花)的人工授粉。在不利气候情况下可用坐瓜灵促其坐瓜。如失去最佳节位坐瓜而在第四雌花以上出现畸形瓜时可将该蔓剪去,考虑侧蔓坐果。同时适量追施硼肥,促进养分的运输,每亩可用硼砂100克加水50公斤,开花前叶面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