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农民朱志日,养蝗虫赚了4万

2010-10-18 11:32:03 作者:张 花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农民朱志日,养蝗虫赚了4万
 
 核心提示
 
 朱志日租了3亩地,一半用来种草,一半用来养蝗虫。
 
 蝗虫即所谓的蚂蚱,是一种害虫,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喜欢糟蹋地里的庄稼,显然,农民朋友是不会喜欢它们的。
 
 奇怪的是,衡阳县岣嵝乡杉树村庙山头的一个农民却一反常态,他专门租地,耐心的搭建薄膜大棚,种专门的高丹草,像养孩子一样,小心地伺候着这些害虫,生怕它们着凉挨饿。
 
 朱志日的目标,是将蝗虫推上衡阳人民的餐桌。然而,今年他产出了1200斤虫,却只在衡阳的文记海鲜销出3斤。
 
 其实,过去被人们称为害虫的蝗虫,在广州等地的餐桌上大受欢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油炸、麻辣、酥炸、烧汤各种口味的蚂蚱,已经流行好多年了。
 
 如果谁想尝尝蝗虫的味道,可致电15096003048 联系朱志日。

\


\


 文/图 张 花   实习生 曹尘焱
 
 他把害虫当孩子养
 
 去岣嵝乡杉树村庙山头,没有想象的颠簸,路途不算远,大概个把小时的车程,一条狭窄的水泥马路迎接四方来客,两向车道。马路两旁,长着庄稼的地里,金灿灿的晚稻熟了,稻禾上沾满水珠,隔着车窗望,就像是一幅水墨画。
 
10月14日,是乡里的赶墟日。
 
 天空飘着毛毛细雨,虽不足以打湿衣衫,却出奇得凉。
 
 集市其实就是水泥马路中的短短一截,两旁矗立了很多高高矮矮的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小小集市里,早餐店、杂货店、钢材店甚至还有超市,光体面的酒家就有3家。集市里支起的水果摊、菜摊一家挨一家,赶集的人很多,有的戴着斗笠,有的穿着胶套鞋,站在摊前讨价还价,与冷冷的天气相比,集市很热很繁华。
 
 在这里,每逢二、七,便是赶墟日,这是约定俗成的,附近的村民都会到集市里来买东西或卖东西。
一路停停走走,喇叭不断,总算安全穿越了拥挤而热闹的集市,向前奔跑了大概2里路程,岣嵝乡政府出现了,门前是一大块已经收割了的稻田,乡政府是四合院式,两层的红砖屋,房顶盖着青色的瓦。
                           
                                                                                           
 由于不熟悉路,记者试着拨通了岣嵝乡人大主任王成生的电话,他一听是来采访养殖蝗虫的事情,立马说“等我,我陪你们一起去。”此时,正好是10:58,他刚刚到办事的村里。与此同时,蝗虫养殖户朱志日正从集市往乡政府赶来。
 
 养殖蝗虫的大棚离乡政府大概只有5分钟的车程,车子跑得并不过瘾,站在马路上即可看到那一块被圈起来的田地。
 
 总共8个棚子,有6个棚子上盖着一层黑色的膜,外围用蓝色的网围住,网内侧不间断地贴着一层橘黄色的布,由于日晒雨淋,已经有些泛白。田埂上有一群丝瓜藤,旁边种着辣椒、白菜,大棚进门处,挂着一张A4白纸,粗黑体的公告二字尤为打眼,内容是敬告各位父老乡亲,这里是蝗虫养殖基地,谢绝参观。
 
 朱志日为他的养殖基地取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湘衡明星蝗虫养殖园。现在,3亩大的园里养殖了80万只蝗虫,在他的老家龙虎村还有2个养殖大棚。在他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写的扩建申请报告,他说,明年,他计划最少要建30到40个棚。  
 
 当天,气温很低还下着小雨,蝗虫们的表现也很冷淡,它们吃的是高丹草,朱志日专门种了这种草,每个棚子的门口,都撒着些高丹草,只有少数几只蝗虫在进食,站在棚外,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响动,棚子里却是静悄悄的,只能在角落里看到些许蝗虫跳来跳去。
 
 “天气冷了,虫子就钻到泥里去了。”朱志日养的蝗虫很娇贵,气温在20℃以下,它们就没办法养活,他第一次从河北邢台带回来试养的1万只虫卵,就是因为不懂技术,气温没把握准,导致全军覆没。
 
 而那6个棚子上的黑色薄膜,朱志日说,是用来挡雨的,因为里面住着的是幼虫。他一天就是在这些棚子里进进出出,每天要放四箢箕草,早问候晚伺候,就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看这些蝗虫。   
 
 全村流行吃蝗虫
 
 朱志日是龙虎村人,他的养殖园租在隔壁的杉树村庙山头,因为这里交通方便。
 
 这个今年38岁的细小男人,16岁高中毕业后,原本想顶父职当小学老师,由于政策变动,他成了一名代课老师,那时候,父亲教育他“男子汉志在四方,只要靠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从此,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创业。
 
2004年,他在广州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理发店,在那里,他第一次吃到了上餐桌的蝗虫,是油炸的,128元每碟的价格让他咋舌。
 
 
 “这不就是蚂蚱吗?”起初,朱志日不敢吃,后来看着同桌人吃得津津有味,他也麻着胆子吃了一只,又香又脆,味道不错。
 
 后来,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河北邢台的马树景养蝗虫致富的新闻,在创业杂志书上也有他的致富事迹,那时起,朱志日也心痒痒了。
 
 观望了四年,朱志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2008年,几个在长沙酒楼工作的朋友告诉他,长沙几乎所有的酒楼都推出了蝗虫这道菜。就像是吃了定心丸般,朱志日开始搜集有关养殖蝗虫的信息。
 
 朱说,全国养蝗虫的人,都是跟马树景学的,他也是马的学生。去年3月16日,朱志日第一次与马树景接上了“头”。
 
 “我要跟你学徒弟。”
 
 “可以。”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电话对话。
 
 然后,他花180多元买了一张票,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到河北邢台找到了马树景,在那里,他呆了6天,马树景给了他一本怎样养蝗虫的书,这本书是马通过2年时间摸索写成的。6天后,他用2000块钱从马的手里换回来1万只虫卵。
 
3月26日开始了蝗虫试养。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朱志日的1万只虫卵没有养活一只。
 
 第二次,他又跑到河北,用细网袋装回了1万只幼虫。有些幼虫熬不住,死在了火车上。第二次试养成功了,现在棚里面的蝗虫都是那次的幼虫的“子女”。  
 朱志日养的是东亚飞蝗,不含任何激素,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营养物质,不像山间地头青绿色的蚂蚱,东亚飞蝗是褐色的,一般35天成虫,个头食指大小。一年可以养三批,11月份是最后一批。
 
 与水泥马路平行的,有一条小河,小河之北的人家都姓朱。现在,朱志日已经成为这里的名人了,不过,起初的时候,村民们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养害虫。
 
 朱志日一意孤行地进行着他的蝗虫事业。今年,他已经卖了1200多斤蝗虫,6万元钱,除去两年来的成本2万元钱,他还收益了4万元。
 
 现在,村里人看到他就夸他能干。83岁的老奶奶王德春见他一次夸一次。
                                                                                          
 朱志日养的蝗虫,大都销往广东、深圳等地,因为蝗虫营养价值高,他想在衡阳推广,可是,送到文记海鲜,以70元每斤的价格只卖出了3斤,因为没人敢吃。
 
 “其实,蝗虫是高蛋白高营养的绿色食物,还可以治76种疾病。”朱志日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在衡阳就是没人吃。
 
 蝗虫成熟了,朱志日会架起一只锅,边炸蝗虫,边邀请村民尝新鲜。村书记朱江明曾经吃过蝗虫,在朱志日的蝗虫招待宴上,他第一个带头吃,村民们也就跟着吃。现在,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吃过朱志日养殖的蝗虫。
 
 朱志日和他的蝗虫在一起。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