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引擎” ——科技创新在衡阳
2010-05-19 17:13:14 作者:武孝军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新的“引擎”
——科技创新在衡阳
本报记者 武孝军
今年初,市委书记张文雄在参加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九三、科技界别讨论组讨论时指出,衡阳已经登临了一个发展的新起点,要实现在新起点上谋划又好又快发展,科技界别的精英们应自觉站在前列,领军衡阳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之路。
张文雄的讲话引起了全市的热烈反响,一股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之风在衡阳兴起,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引领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四家联动
近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衡阳科技创新工作高度关注。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总的目标。即要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资源有序流动、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合作形式较为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培育年产值过5亿元的产学研创新示范企业1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2%,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达到85%,全市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5%以上。
继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之后,市委书记张文雄在今年市“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衡阳要站在更高的起点谋划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科技界的精英们理应站在前列,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他以形象的比喻寄语各级党委政府,要着眼长远,像NBA球队重金招揽球星一样舍得花本钱、下大力气培养领军人才;要依托高校,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1+1+1>3的结合优势;要优化环境,通过政策、机制、体制的引导促成“平沙落雁”的人才集聚景观,以种种切实措施让科技精英与企业紧紧“绑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4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又一次研究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他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举措。要以技改设备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项目资助的方式支持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参与标准体系制定和专利申请;以奖励的方式支持企业争创国、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支持企业建立国、省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创新人才。
为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自4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国初强调,要加大贯彻落实科技进步“一法一条例”的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科学技术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要加强政策研究,努力搭建平台,为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落户。
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张文雄将科技创新调研课题交给市政协。为此,4月以来,在市政协主席王雄飞的带领下,市政协委员分成三组,深入各县(市)区、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就全市科技创新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王雄飞认为,虽然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含量较高,高科技产品较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运转不错,发展前景看好。但是,也存在资金、土地、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上下形成共识,创造良好环境,加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主动
在衡阳,善于玩科技“魔术”,善于通过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的企业不胜枚举,衡钢、衡变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多年来,衡钢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时间,衡钢集团资产总额增长19倍,钢管产量增长5倍,钢产量增长4.5倍,销售收入增长10倍,利税增长15倍,创汇增长101倍,产品覆盖除南极洲外全球各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由一个中型、没有名气的企业发展成为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世界级大型无缝钢管生产企业,靠的就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据悉,衡钢在近10年共实施100多项技术创新,为71个技术创新项目颁发奖金400多万元,去年技术开发费达1.5亿元,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接近70%。
特变电工衡变公司自2000年底重组以来,先后投入近20亿元进行大规模、高起点技术改造,实现了高速、跨越式发展。到去年底,8年时间,企业产值由1亿元增长到33亿元,增长30多倍,今年底将达45亿元,总资产增长15倍,净资产增长600多倍,去年上交税金比重组前30年的总和还多,产能由重组前不到300万KVA跃升至8000万KVA,居行业首位产品实现全覆盖。企业由“丑小鸭”变为“金凤凰”,成为了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核心骨干企业,秘诀在公司不断创新,每年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去年达到2.2亿元,平均每10天开发一种新产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不断刷新同行业记录,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奇迹。
其实,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工业领域,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样在开展科技创新。湖南润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纯度可溶性大米蛋白粉(肽)的提纯核心技术和高产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食品级大米蛋白粉(肽)的工业化生产,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企业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产业化糖醇产品生产企业。衡阳环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科研部门联合研发,生产的饲料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名。
科研促动
在我市科技创新活动中,高校和科研单位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公平竞争、自主联合”的原则,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基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促动,带动了企业科研进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工业领域,天雁机械进一步加强了与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在混流增压器、汽油机增压器、两级增压器等先进增压器技术及两轮优化设计、产品可靠性、抗负压、噪声、振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上展开攻关;亚新科与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华中科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寻求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与协作,加速了小高泵、单体电控泵等产品的研发……据市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我市签订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30多项。
在农业领域,全市农业科研部门以课题为平台,积极对接和争取国家及省级重点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建设良种引繁项目,国家、省农作物区试站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的中国与阿根廷油菜种质资源及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的超级稻攻关项目等30余个。市农科所与全国种业八强的北大荒种业集团成功合作,组建湖南北大荒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和规范化的市场管理,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2008年生产、销售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种子100多万公斤的基础上,去年开发推广了水稻、玉米、油菜等主导品种13个,还选派了两名专家到菲律宾工作,为拓展东南亚市场打下了基础。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蔬菜新品种已在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近30个省(市)区广泛种植,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