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组织助推农业增产增收
2010-04-04 18:03: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农民合作组织助推农业增产增收
发布时间: 2009-02-05
兰州市是一个有着180万农民的农业大市。近两年来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销声匿迹了近50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再次跃入人们的视线———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必将成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新亮点。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因此而不再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地去生产、销售农产品,而是在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情况下,农户们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自愿地走在了一起,建立起经济互助组织。从此,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市已经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170个,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将近5万人,其中农民成员超过了4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7万多户。农民专业组织的建立,不仅活跃了农村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对于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入会农民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20%。
7月25日下午,在红古区“金红古”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派郁郁葱葱南国风光,硕果累累的木瓜吸引了诸多专门来参观、取经的农民。据该社社长、有着“瓜王”之称的薛守诚介绍,西甜瓜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民销售为主,3年来三个新品种让入社农民尝到了极大的“甜”头:前年引进雪桃成功,去年在区供销联社的帮助下又成功引进了木瓜种植,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今年又引进樱桃种植。“从当前行情来分析,前景肯定不错。”老薛笑呵呵地说,今年在区供销联社的帮助下,该社又对西甜瓜包装箱进行了统一设计,统一使用“金红古”商标,用来保护红古区西甜瓜的品质,目前该社已销售西甜瓜324万公斤,销售额达497万元,在帮助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帮助农民致富方面做出了表率。
榆中县目前是我市“高原夏菜”主产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近24万亩,年外销8亿多公斤,拥有27个蔬菜保鲜库,形成了集生产、收购、贮藏、运输为一体的蔬菜产业群体。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需求,目前该县已成立了9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专业合作社70家,协会24家,涉及种植、养殖、储藏、销售、运输等领域,全县有3000多个农户已经加入了合作社(协会),带动了2万多农户增收。正如分管我市农业工作的副市长魏志乐所说,农民有了合作社,能够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能够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地按订单或合同生产,能够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能够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最关键的是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增收。
“三个难题”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趋重视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在各地的农村中又开始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农民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原来传统的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已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今年种什么?销路如何?怎么种植才能提高产量?这些问题和农民日益开放的思想联系得越来越紧。“每年一到春耕时,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难,收获季节农产品销售难,一年四季农业技术信息服务闭塞,无法有效地与市场联通,这‘三难’成了农民增收的障碍,也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瓶颈。”
在我国,农业生产采取的是一种小生产,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小农经济排斥分工、排斥市场,在历史上就曾严重阻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在当前,由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立导致农业发展的诸多问题:首先,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模式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农民利益易于被边缘化;其次,农民或者农户在面对买方和卖方两大市场时个体力量微小,同时,小农经济下农民缺乏有效的联合,难以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很大影响。“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与农户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农户购买生产所需,出售生产出的产品,改变了单个农户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面临的窘境。”榆中县农牧局副局长白守孝多年来成了该县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号召者、组织者,他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当了农户的代理人角色,以合作组织的形式将农户引进市场,有效改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条件,提高了农户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扩大了农户规模,形成可有效影响市场供求的力量,进而使得农村中的市场经济机制得以发挥作用。
农民合作组织的再次崛起,不同于当年那种公社化的组织,而是一种新型的专业组织。皋兰县的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我省首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团体。如今参加社员已超过1200多人,主要涉及金枣、鲜桃、西甜瓜、蔬菜的种植销售和小杂粮、红砂洋芋的收购以及农业技术服务等。这些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农民小规模经营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如今已挖掘出了该区域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大大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四大功能”加速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榆中县洋芋协会会长周唯全是我市最早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他对记者说,简单的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能打造合作社产品品牌,改善农户的市场竞争地位,关键是带动了农民增收。
这一点从我市三县一区近两年农业发展态度就能看出来。7月25日,记者来到“金红古”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遇到三丰、金沙湾奶牛养殖小区里2230头奶牛正在被人工挤奶,好一片繁忙景象。据该社社长苏文德介绍,以前红古区奶牛养殖户较分散,销量和售价都受到市场打压。去年,在区政府和区供销联社的规划引导下,由他本人牵头,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养牛户自愿参与的方法,建立了“金红古”奶牛专业合作社,引进资金180万元,建造了7万平方米的奶牛养殖场,统一培训,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消毒和防疫,统一收购销售鲜牛奶,统一无害化处理牛粪等,提高了奶牛养殖技术水平和鲜奶质量。使每公斤鲜奶收购价提高了0.1元,按全年生产9000吨鲜奶计算,将增收90万元。“我区自2007年开始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目前已组建了以‘金红古’为注册商标的奶牛、西甜瓜、洋葱、野猪养殖、蔬菜等多种专业合作社。”红古区农林局一位干部对记者说,目前,全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8个,会员3600人,各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3853万公斤,销售金额2701万元。
随着我市农业结构向纵深推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各县区、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致有7种类型:技术服务型,主要通过新品种引进、实用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指导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应用,加速农业和农村的科技进步。如永登县葡萄专业技术协会就是由县农广校发起成立的。协会与县农广校合作,引进开发市场前景看好的红提葡萄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同时开展了早结丰产技术攻关,先后承租柳树乡红砂川荒山坡地200亩,建成日光温室113个,建设苗圃基地120亩,引进优质种苗10万株。订单农业型,通过协会向外跑市场,签订单,与会员或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由协会统一向外销售,农户种植、养殖市场风险小。如“金红古”洋葱专业合作社,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菜的品种、种植、质量、绿色程度上都有统一的要求,农民的菜卖得快,积极性高,该社蔬菜销往广州、上海、山东等地,一年销售洋葱2000万公斤,销售额640万元,销售其他蔬菜700万公斤,销售额60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5000元。公司带动型,协会以公司为后盾,化解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与自然灾害能力,会员可以享受协会利润的二次分配;龙头企业依托型,即龙头企业牵头创建“企业+协会+基地”为模式的合作组织,如皋兰双龙蔬菜保鲜库和双龙科协会;部门依托型,即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创建的“部门+协会+农业大户+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如永登县葡萄协会等;政府牵线,能人大户依托型,即通过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农业大户参加,农民中的能人牵头而创建“能人大户+协会+基地+农户”为模式的合作组织,如永登县中药材种植协会;农民自发型,既农业大户或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自发组织创办“农户+协会+基地”为合作模式的合作组织,如永登中川大接杏协会等。
总之,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步阶段,在组织程度、规范化运行、内部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具时代特点的一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有着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并且以提供服务为手段促进了我市广大农民的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