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2010-04-03 17:49:3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发布时间: 2007-05-31
 
一、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不足
  1、农业科技目标偏向,难以形成高效的农业结构
以往,农业科技目标重视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的产量,忽视品质的提高。
 
2、农业科学研究领域较窄,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现有的农业科技主要是以动植物产品为研究对象,与现代农业结构相比,研究领域过窄。当前在加工技术、环保技术、农产品检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等十分薄弱甚至缺乏。由于农业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使得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之间的结构具有同构现象,且层次较低。
 
  3、农业科研结构调整滞后农业结构调整
由于现存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农业科技人员主要围绕国家的宏观目标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产中研究,尤其是粮食生产。全国15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集中在产中研究阶段的占90%,而产前与产后研究力量薄弱。
 
  4、农业科技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大多数科技人员对农业的发展态势、农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及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状况了解不够充分,加之我国农业的科研、推广和生产各自为政,生产市场需要和科研选题缺乏有机联系,从而导致农业研究成果不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研中低层次的多,低水平重复的多,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成果进行推广。
 
  5、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能满足结构调整的技术要求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技术创新资助的不足,不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技术创新提供优良品质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服务,农业技术创新目标的转换需要通过增加对创新行为的资助,使得科学家在品质改善、优质品种培育、主要农艺过程创新等领域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但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资助强度大幅度下降,对科学家从事农业技术创新的奖励也大大降低。
 
  (二)农户、企业对科技需求动力不足
  1、缺乏科技意识与需求动力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科技需求
 
  (三)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
  1、科技推广服务系统不健全
  首先,缺乏一个持续、深入的推广服务系统来为农户的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二是农户经营分散不利于指导与服务。
  2、技术市场与信息网络不完善
成果与市场、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相当严重,成果推向市场的渠道不通畅。农业科研院所、院校的不少成果,农民及农业企业却不了解,也没有一个供需见面的机会与场合。
 
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为了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以及适应加入WTO后农产品竞争的需要,务必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建立以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教育、应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新型的农业科研开发系统
首先,必须优化学科结构。集中力量重点创建几个省级技术创新基地(中心)。1、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8-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动植物遗传工程实验室;(2)农业信息工程技术中心;(3)畜禽鱼基因疫苗实验室;(4)高效生物农药实验室;(5)农业环保工程实验室;(6)资源再生利用实验室;(7)昆虫植物生防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8)绿色食品加工检测实验室。2、农业技术交易中心。3、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4、科技人才培训中心。5、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其次,必须调整研究重点与方向。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以下研究:1、采用常规和以生物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研究手段,选用和推广优良动植物新品种,保持和发展我省在稻、果、蔗、茶、食用菌、水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的优势。2、加强畜禽鱼配合饲料及饲料生产技术、兽药及兽用疫苗研制和创新。3、开发高效、低残留(化学、生物)农药、除草剂、作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高效专用复合肥、叶面肥,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4.加强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和创新。5、加强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等技术开发和创新。6、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7、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规划及对策等软科学研究。
 
  (二)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
推广、中介服务结构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间环节,也是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与农民的技术需求之间必须建立一个效的双向沟通的机制,这一机制应该满足两点要求;第一,能够将农民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有效地传递给农业技术创新者,并对创新者的创新活动产生激励;第二,能够将创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1、政府支持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要采取增加投入、健全结构、优化队伍、转变机制、转变方式、转变作风、完善服务等多种途径,支持其从事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与技术的二次创新工作。2、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使其逐步成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积极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和民营科技企业,并引导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体。4、积极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引进和开发国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5、必须多形式、多层次地大力开展对农民科技意识、产业化意识教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积极调动农民、企业采取科技、高新技术的积极性。6、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必须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同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民可通过网络向专家提出各种咨询,从而获得技术指导、经验知识及启迪,这将大大促进科技推广与应用。
 
  (三)组建集团,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
  农业结构要想获得本质的改变,必须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产业化为载体。因此,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形成新的农业结构体系,推动农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这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产业群为突破口,以科技产业化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科技产业化道路。必须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我省必须着重实施“优质水稻产业化工程”、“名特优水果示范工程”(龙眼、枇杷为主)、“名优茶叶生产示范工程”、“畜禽鱼健康养殖技术工程”、“生物农药开发中心”以及建立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研究中心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从而也大大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院与合作单位一起,与合肥丰乐公司组建丰乐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全面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加速了优质水稻的产业化,从而将促进水稻品种结构的调整。
 
  (四)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障系统
  1、建立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
农业科技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组织保障。必须建立农科教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一要强化农科教领导小组和“三农”领导小组的协调统筹功能。二要建立专家委员会及重大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政府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政策、法规,进行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和“三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政府拨款的全省性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论证。评估等微观管理,实行公开招标、竞争立项、目标控制的办法。三要加强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人才管理制度及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选拔。使用、培养、考核等管理制度。
 
  2、建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当前农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对科技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劳动者、管理者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必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质量农业科技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增长他们的才干。二要稳定、培养和支持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建立“学科制”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促进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使用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农业科研、教学机构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优秀科研、教学人员收入水平。同时,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及新型农民,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3、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努力保证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大科学技术的联合攻关以及新技术转化推广的资金需要,必须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作为增加农业投入的重点。
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资金,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向农业科研和成果开发进行投入。农业科研单位要广开思路,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积极吸收外资,争取国际科技合作与援助。我省应发挥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优势,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4、制定产业技术政策
  从我省实际出发,迫切需要一系列充分体现省级行为,具有强大政策导向作用和长远意义的产业技术政策。在产业技术政策中,体现以产品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为中心,对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予以重点产业扶持,加速其产业化。必须建立比较系统的产业鼓励政策、优惠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