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五大弱点
2010-04-03 17:24:1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五大弱点
发布时间: 2005-02-21
21世纪之初,我国农业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体制与现实需要矛盾的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阻碍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五大弱点。我们应站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高度,分析原因,研究策略,制定措施,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弱点透视
科研方向与经济发展脱节。据调查,2000年以来,每年我国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科研方向与经济建设需求方向的偏离,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革命滞后现状。
科研机构分散,项目重叠。现阶段,我国科研机构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传统的科技体制造成研发项目多头下达,项目之间相互重叠,必然受到多头管理,众多项目内容相近、政出多门,最终导致农业科研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重复研究等扭曲现象的出现。
科技产业化发展缓慢。虽然,我国地区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有1000多个,数量较多,但其市场意识较工业领域都还很弱,产业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农业经济实体;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队伍。
利益分配不科学,影响科技人才积极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一项农业科研成果只要投入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本身获利并不大,相应的科技人员由此所得到的直接回报更是微乎其微。同时,农业科研与开发机构中缺乏竞争机制,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势必影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缺乏对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地掀起,我国农业正加紧向现代农业转变,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科研生产领域,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根源探究
传统科技体制制约因素。体制制约是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因素。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低下,学科设置陈旧,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型项目较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僵化落后。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已经远远不适应我国农业转型的现实需要。
资金短缺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而且,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层次多,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投资经费,又因分散管理和中间环节流失而大大削弱了经费的使用价值。
人才短缺因素。缺乏农业科技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乏力;缺乏市场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开拓能力大的开发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滞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人才进入全球市场流动的大循环,尖端人才的流失问题更为严重,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科技资源分配失衡因素。科技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三种资源。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目前仍集中在传统的大田作物种植业,而畜牧、水产及特色经济作物研究领域则严重不足;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产中阶段,而产前、产后阶段投入欠缺;农业科研领域较受重视,而中试转化及产业化环节相对薄弱。
为发展献策
更新科研理念,调整科研方向。站在推动21世纪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高度,以促进整个农业科技研发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重点加强关键、新兴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农业科技结构调整的方向,把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深入,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各地区间、各环节间、各领域间的配置。
统筹科研项目管理,形成区域化科技研发布局。改变科研项目管理政出多门现状,有权下达项目单位要相互协调,避免重复研究,提高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实施人才战略,抢占高新科技研发阵地。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的分配制度,提高拔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科研潜力。
拓展投资渠道,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扩大企业投入和争取国外资金并存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加强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强化科研院所与农业类大学针对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把农业企业主要定位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密切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