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对策研究
2010-04-03 17:20:3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04-11-25
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既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特别是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各级科技机构力量要进行合理配置,明确分工。要积极稳妥地分流人才,充实到相对薄弱的成果转化工作中去,从人才相对集中的产中领域,分流一部分人才充实到产前和产后领域。体制的改革,要大大加强农科教相结合的工作,建立农科教相互衔接的新体制与机制。三是扩大开放,更多地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利于我们更快地提高农业科技工作。
2.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在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下大力气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3.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为当前农村经济转化作出切实贡献。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促进农业向技术集约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实现乡镇企业从外向型增长方式向内涵式方向发展。改善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逐步在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健全技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网络。抓好基层农业管理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有关科技、教育机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向广大农村传播先进适用技术。
4.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解决当前及长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在“九五”科技攻关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克服农业生产“五大自然障碍因素”的技术体系的研究,针对种植业发展中旱、涝、盐、碱、薄等五大障碍农业高产、高效的限制因素,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系列化、模式化、规范化的克服障碍的技术体系,特别要做好建立节水农业实验示范区。着重抓好黄淮海平原、三江——松嫩平原、南方红黄壤、北方旱地农业区、黄土高原的综合开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样板;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要向农业倾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农业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四是要针对21世纪养活16亿人口对技术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与技术储备。共同开展了“21世纪16亿人口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程”的研究,挑选若干关键技术;五是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研究和实行优化生态、节约资源、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措施。
5.建立一个宏大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首先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和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造就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科技型企业家、高级科技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6.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但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7.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调整农业信息工作服务方向,即由当前主要为领导决策服务,转到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更多地为广大农业科研、生产、经营者服务方面来。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8.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产品销售、消费单位的标准化意识,以此带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质量提高,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9.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功能包括农业技术区域性试验;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农业技术培训;农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科教体制改革中,协调好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关系,促进教学、科研和推广有机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推广服务体系。通过这些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革命中成果转化困难这一主要障碍。
10.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到本世纪末,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0.5—0.7%以上;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根据国家已出台的有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科技投入的政策,在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的经费中,要有必要的数量用于解决相应的科技问题。从1999年起,国家每年拿出5亿元用于支持农作物转基因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从重大建设项目中要提取一定数量经费用于相应的科技工作。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水利工程、商品粮棉基地建设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拿出一定比例经费,应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力争从农产品特产税、牲畜屠宰税、种子销售收入中提取1%左右用于相应的技术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