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提升农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的调查报告

2011-06-29 15:56:18 作者:唐春生 唐源等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提升农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的调查报告
 
唐春生1  唐源2  成岳云3  李富强4 高双红5
                                                                                                   1衡阳市植保植检站衡阳 421001       2 华南理工大学  广
衡山县农科所     4 常宁市农业局    5 衡阳市农业局推广站
 
根据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关于做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战略”调查研究的通知精神,我们结合“衡阳市避灾农业调研”活动,联合粮油、经作、推广、土肥等业务科站,分赴衡南、衡阳、衡东、衡山、常宁、耒阳、珠晖等县市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召开专家碰头会,查阅历史资料,初步总结了我市近年来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对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农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1、农业生物灾害在农业灾害中的地位
 
衡阳市现有耕地面积454.74万亩,其中水田398.96万亩,水田有效灌溉面积381.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34万亩。1996-2005年年均水灾受灾面积119.631万亩,成灾面积72.045万亩,因水灾年均减产粮食80502.8吨;旱灾年均受灾面积103.6125万亩,成灾面积54.63万亩,因旱灾年均减产粮食59046.0吨;农业生物灾害(种植业病虫害)年均受灾面积157.788万亩,成灾面积23.097万亩,因病虫害年均减产粮食26020.7吨;其它灾害年均受灾面积64.1895万亩,成灾面积31.0065万亩,减产粮食23173.2吨。10年来我市自然灾害年均发生面积445.221万亩,其中农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占农业灾害发生面积35.44%,超过水灾、旱灾和其它灾害发生面积;10年来年均因灾害减产粮食188742.7吨,其中农业生物灾害减产粮食占13.79%。
 
2农业生物灾害的危害特点
 
1996-2005年衡阳市农作物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2846.61042万亩次,防治面积3068.7979万亩次,通过综合防治等措施挽回粮食产量损失63.3714万吨,挽回经济损失74343.6万元,常年实际损失稻谷26020.7吨。由此可见,农业生物灾害已成为我市仅次于水灾、旱灾第二大农业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变,农业生物灾害又呈现新的灾变规律。
 
 2、1 常规性重大病虫发生频率加快,损失加重。如水稻“三虫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近年来大发生频率明显加快,危害加重。如稻飞虱在1991-2005年15年不同稻作类型大发生年份有9年,大发生频率60%,尤其2005年的发生程度为历史最重。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急剧上升,特别是二化螟2003年全市发生面积855.3万亩次,成灾面积3.939万亩,其中衡阳县一季稻二化螟危害严重,全县一季稻种植面积15万亩,成灾面积达14010亩,损失稻谷24000吨,其中损失稻谷20%左右的丘块达12150亩,损失50%-80%的达1860亩。据衡阳市植保植检站1989-1993年连续五年在同一丘块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测定,早稻病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33.5公斤,平均损失率8.93%,早稻虫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72.9公斤,平均损失率19.44%,早稻病虫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97.9公斤,平均损失率26.08%。晚稻病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41.1公斤,平均损失率8.63%,晚稻虫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97.5公斤,平均损失率20.46%,晚稻病虫害每亩平均损失稻谷126.8公斤,平均损失率为26.61%。耒阳市植保植检站于2004、2005年连续两年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测定,早稻病虫害每亩损失稻谷156公斤,平均损失率34.98%,晚稻病虫害每亩损失稻谷239公斤,平均损失率53.11%。早、晚稻病虫害产量损失率达44.08%,与以前相比,农业生物灾害危害更烈,产量损失率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17.73%。
 
2、2 突发性病虫猖獗为害,防不胜防。这类灾害主要有蝗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造成局部性灾害。如2002年我市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蝗灾,涉及7个县(市)区20个乡镇,发生面积108.4万亩,其中受灾面积72万亩,成灾面积45万亩,绝收面积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2006年,我市因受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和5号台风“格美”的影响,珠晖、衡南、耒阳、衡东等耒水、氵米 水、湘江流域沿河两岸暴发了斜纹夜蛾,发生面积达39.13万亩,每平方米幼虫136条,最高达587条,高龄幼虫大量吞噬补种作物和田间绿色植物,如玉米、水稻、豆角、莲藕、黄瓜等,损失惨重。
 
2、3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加重。一些过去次要发生的病虫危害加重,已成为新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如2006年6月中旬,在衡东县杨桥、荣恒、高湖、蓬源四乡(镇)种植的早稻准两优527、威优Ⅲ和威优46,因秧田淹水和灌水较深,移栽大田后暴发霜霉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09年在我市零星发生,2010年全市发生面积达43万亩。又如2004年的中稻生产,全市12个县(市)区部分水稻品种普遍感染稻曲病,严重丘块是一片黑,病穗率达70%以上,农业专家称之为“黑稻”。“黑稻”不仅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畜禽成活率,既不能作粮食,又不能作饲料,曾引起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2006年为害面积略有减少,但影响晚稻不容忽视。
 
2、4 外来入侵生物灾害发生严重,疫区面积不断扩大。外来入侵生物灾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生产的重大障碍,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我市的南岳区、衡山县发生了新的疫情柑桔小实蝇,珠晖区蔬菜基地和祁东县河洲镇发生了福寿螺的危害,在衡南县烟草生产基地,发现烟草霜霉病、烟草环斑病毒病可疑病株,这些检疫危害性有害生物,如不加以控防,将给我市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如柑桔溃疡病,2004年我市31个乡镇受灾,成灾面积1.9272万亩;2005年37个乡镇受灾,成灾面积2.8765万亩;2006年37个乡镇受灾,成灾面积3.526万亩。
 
3农业生物灾害成灾原因分析
 
3、1 气候因素有利于农业生物灾害的发生。据衡阳市农业气象部门分析,近十多年来,我市平均气温升高1.5℃,≥10℃积温增加400-500。尤其是冬季温度增高,有利于螟虫越冬。暖冬气候使水稻二化螟冬后死亡率低,成活率提高,二化螟由不完整的四代发育成完整的四代,发生期延长,代次增多,危害加重。此外,我市前涝(3-7月)后旱(7-11月),旱涝交替的气候特点,导致大片荒地裸露,宜蝗面积增加。台风等异常气候增多,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为害。如我市二代稻纵卷叶螟出现三次蛾峰,每次蛾子迁入,都需要进行防治,否则,会导致大面积灾情发生。
 
3、2 栽培因素有利于农业生物灾害暴发。由于耕作制度变化,中稻、一季稻种植面积增加,单、双季稻混栽,插期不一,轻型栽培技术推广以及优质稻、超级杂交稻大面积扩种,免耕、撩穗和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病虫越冬的有效虫源,辗转危害的桥梁田增加,加重了病虫的发生为害。如新香优80、湘早籼11号等优质稻扩种,抗病性差,遇上适宜的气候条件,极易大面积暴发稻瘟病,引起减产。
 
3、3 滥用、误用农药现象严重,农业安全生产存在隐患。近几年,由于农药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职能交叉或管理不到位,加上一些厂商受利益驱使,生产的农药合格率不高,质量下降明显,标识标签不规范,商品名称混乱,部分地区农民在稻田盲目滥用菊酯类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效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因农药引发的生产性中毒和食品中毒人数达300人次以上,发生农作物药害面积0.5万亩,尤其个别农民在防治中误用除草剂出现药害事故,导致失收。
 
3、4 植保队伍不稳,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应急防控机制不健全。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功能弱化,农技人员基本待遇难以保证,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县级植保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设施老化陈旧,难以适应植保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植保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由于人们对植保工作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应急防控机制不健全,植保经费投入不足,对突发性、暴发性,大面积重大病虫缺乏有效、快速扑灭手段;在职能分工上,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存在资源分散,政令不畅和应急物质贮备不足等现象。
 
4提升农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4、1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植保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执法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担负着农业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有关资料表明,农业有害生物是我市水灾、旱灾之后的第二大灾害,严重发生年若防治不及时,损失大于水灾、旱灾,还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这些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重大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一旦暴发成灾,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公共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把农业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作为农业和农村的公益事业来抓,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突出植保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4、2 建立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类似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物防疫的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机制,包括监测会商机制、灾害预报机制、救灾物质贮备机制、应急防治预案启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使植保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动,确保对重大生物灾害“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动,早控制”。对农业重大生物灾害防控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专家技术负责制。各级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农业部门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有关专家是技术负责人。建立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督查制度,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病虫害损失,甚至滋生不安定因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因部门配合不力,防控技术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严重病虫灾害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3 发展和完善新型植保体系和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植保体系,包括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重大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疫体系、农业生物灾害救灾补损社会保障体系等,突出植保公益性职能,进一步完善以县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新型植保体系,通过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抓住国家投资“优粮工程”和“植保工程”项目的机遇,加快基层植保系统应急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植保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服务水平。
 
4、4 加强部门间联防和协作,形成防控合力。提升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事关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部门多,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形成病虫害防控的强大合力。一是农业院校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索近年来病虫突变规律和暴发原因,提高应对生物灾害能力,加强抗药性害虫的防效研究;二是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布病虫预报和灾情警报,科学制订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切实抓好技术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三是落实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目标责任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费,要设立突发性、暴发性病虫灾害应急防控专项经费。气象部门要认真搞好气象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搞好农业气象服务。宣传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发布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和灾情警报,正确引导农民和全社会搞好病虫灾害的防控。四是加大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对重大病虫的控制能力。涉农部门切实加大农药质量监测和农药市场管理力度,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维护市场秩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预防农药残留的危害。要及时组织供应优质高效农药械器,为病虫灾害防控及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药械产品支持,建立病虫无害化控制示范区,加快植保新技术的推广,使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此文可从唐春生植保www.hyzhibao.com植保工作栏目下载)
 
第一作者:唐春生 推广研究员   湖南省衡阳市植保植检站站长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红湘北路98号;邮编:421001;联系电话:13973425121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