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论证

2010-02-11 21:05:51 作者:唐春生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具备承担实施本项目的能力。该项目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投资方向正确,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组成结构合理,技术条件和管理系统健全。项目建成后,可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同时可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建设非常必要并切实可行。
项目建设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投资方向正确,建设内容充实,建设规模适当,装配仪器设备先进,农艺实施方案可行,技术成熟,项目管理严明,农民受益明显,“三大”效益显著。该项目建设风险小、见效快,切实可行。建议国家优先立项,以便早日开工建设,以尽快发挥投资效益。目前项目承担单位正在进一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11.12 存在问题
在项目运行时,由于区域站病虫防治信息发布与电视传媒和通讯部门分属不同系统管理,易产生信息分离,可能会出现信息断节现象,将对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有效防控会产生一定影响。
植保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时效性强,社会服务面广,对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提高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很多环节还不够规范,包括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等都有待进一步规范,重要环节还必须进入法制化管理。
1.11.3 建议
(1)各级植保部门与广电通讯部门要紧密配合,完善信息联接技术体系,设立自动植保技术服务咨询热线;
(2)加强植保行业的立法工作;制定植保专业技术规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程序,探索实用防控技术,进行配套组装并推广应用;
(3)引进和开发国内外先进植保技术和产品,提高植保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1.12 编制依据
(1)农业部《全国植保工程规划》(第二期);
(2)《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召开2007-2008年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布置会议的通知》2007年5月;
(3)《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
(4)《湖南省植保工程规划(2004-2010年)》;
(5)《湖南省建筑工程计价暂行办法》(湘建价[2002]第578号);
(6)《衡阳市新增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8年。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农作物病虫害是指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的生物性灾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生产因病、虫、草为害常年损失35%,棉花生产因病虫草为害常年损失3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现状与这个估计类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防治病、虫、草、鼠的总面积已超过45亿亩。由于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成灾条件复杂,每年都有一些重大病、虫、草、鼠害暴发或流行,呈现出此起彼伏、猖獗为害的严重局面。加之各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各异,虽经有关部门大力研究和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多方组织力量防治,我国因农业生物灾害每年损失粮食仍高达400亿公斤,损失棉花400万担,并且严重降低水果、蔬菜、油料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常年给国家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年度的丰收、国家计划的安排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近年来由于农作物病虫害为害加重,发生趋于复杂,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机率增大,农药污染日趋严重,决定了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与防治,不仅是解决当前病虫危害日益突出、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的重要地位与现状水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大对植物保护工作的投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同时《农业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全动植物防疫、预警、防治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和植物病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实施植物保护工程。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品种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省稻水象甲、柑桔大实蝇的防治面积1000万亩次以上。由于受蛆柑事件影响,造成农产品(柑桔)滞销,导致桔农收入减少。衡阳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连年大发生,呈现出发生早、数量大、盛期长、防治难、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其发生面积每年均在6000万亩次以上,损失粮食超过10万吨;水稻主要病害纹枯病历年大发生,稻曲病、穗颈稻瘟、细菌性条斑病,制种田的稻粒黑粉病发生也比较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稻曲病发生逐年加重,并由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中晚稻后期的主要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粮食品质,甚至造成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每年全市水稻病害发生面积759.32万亩次,其中中晚稻穗期病害发生面积168.9万亩次左右,在防治不力的情况下,损失粮食超过1万吨,损失率可达20%以上,严重丘块甚至失收。为落实《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从根本上提升控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农计发[2004]3号文件和湖南省“关于编报国家植保工程2007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精神,特申报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建设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发[2004]9号文件明确提出了7项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提出了要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防治等工程建设。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4]1号文件也专门下达了《湖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把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列入工作重点。今年,国家启动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湖南省是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衡阳市又是湖南产粮大市,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居全省之首,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建设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2.2.2 符合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方向的要求
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建设是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横向配置资源,培植优化生产能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七大体系”是纵向配置资源,完善、强化保障手段,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体系保障;两者结合,纵横互联,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衡阳市是一个产粮大市,已纳入国家优质水稻产业带,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万亩左右。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01.87万亩,总产327.22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90万亩,总产301万吨,其中生产优质稻151.1万吨,良种覆盖率85%以上。随着生物灾害越来越严重,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一个有力保障。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要求。
2.2.3 符合衡阳市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要求
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能通过更为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预报,及早作出防治预案,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农产品供给。衡阳市是长江中下游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烟的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分散性、隐蔽性、迁飞暴发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给农产品及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农业部门的重要难题。目前衡阳市基层测报手段简陋、仪器设备老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严重地制约了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在衡阳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与防治区域站,是提升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巩固国际贸易地位,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符合衡阳市区域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势在必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