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冬种生产显成效
2010-08-16 22:11:34 作者:武孝军 刘言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我市冬种生产显成效
1月8日至10日,市冬季农业考评组对全市冬种生产示范片进行了现场考评。从衡山脚下到耒水之滨,从元帅故里到船山家乡,一路上,油菜、蔬菜、绿肥一片连一片,绿色无垠,衡阳大地充满生机和活力。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我市完成冬种435.8万亩,较去年增加19.5万亩,其中油菜256万亩,蔬菜78万亩,绿肥65.6万亩,冬粮30.2万亩。
一、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
衡阳县油菜生产曾被誉为“湘南的一颗明珠”。绕西渡、岘山、演陂一圈,这个涉及37个重点村的近5万亩油菜示范片一望无际,确实让人惊喜。那丘挨丘、田接田、不间断、大连片的气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据介绍,为了办好该示范片,衡阳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出马,分别在西渡镇和岘山乡创办5000亩示范片,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分别创办3000亩示范片,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各创办2000亩示范片,村干部创办100亩示范片。如此一来,该示范片内有各级示范样板85个,面积达3.84万亩。办点示范成为了全市冬种生产全力推进的助推器。全市共落实36个500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23.5万亩。衡南县鸡笼泉湖油菜示范片、常宁市宜潭油菜示范片、衡东县高湖杨林油菜示范片都在万亩以上。南岳区虽然区划范围小,却建立起了6000余亩的示范片,其中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内的2000亩高产油菜示范片长势喜人。祁东县砖塘的蔬菜示范片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该示范片涉及10个村,大力推行合作社订单生产和农户连锁经营的生产模式,示范面积5036亩,实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种植技术,产量亩平3000公斤以上,成为我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耒阳市灶市办事处沙头蔬菜生产基地示范面积1700亩,人均蔬菜产值8000多元。城区蔬菜生产基地也不同程度扩展,珠晖区茶山坳镇田心樟木蔬菜生产基地达到560亩,雁峰区龙家町蔬菜基地有600亩,石鼓区三星蔬菜基地700亩,蒸湘区振兴蔬菜基地集中连片750亩。
二、加大投入 行动迅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种植油菜的农户实行良种补贴机遇,不断加大冬种生产投入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市政府明文规定,国家对油菜生产大县的奖励资金,必须安排50%以上的比例直接用于油菜生产,去年各县(市)区财政累计投入1598万元,用于冬季农业生产。
从市农业部门汇总的情况来看,衡南县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订实施方案,落实10元/亩的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确保资金发放到户,同时对受灾乡镇采取免费发放种子、硼肥、提供农技服务多项措施支农惠农,充分挖掘冬种潜力,达到了良好效果,累计财政投入达300万元;衡山县为促进秋冬农业生产,县级财政共计划拿出130万元用于冬种办点和发展冬种生产扶持资金,并对全县所有种植油菜的农户,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和提供技术服务咨询,落实油菜良种补贴政策。一些县(市)还建立奖励机制,对冬种任务完成出色的予以奖励,以激发各级的生产积极性。衡阳县为提高示范乡镇和种油菜大户积极性,县里实行激励机制,分别设立了工作奖、面积奖和大户奖。对完成目标任务80%以上的示范乡镇分别奖励6万元、4万元、3万元不等;对油菜实际种植面积每亩奖励1元;对种植面积在30亩、40亩、50亩、100亩以上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4000元、5000元、10000元不等。
三、技术创新 增产增效
进入石鼓区三星蔬菜生产大棚,生产基地内的温室塑料大棚在我市尚属首创,周围是泥土墙包围,安装有调温设备,去年11月移栽的黄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长势良好,有望春节期间上市。这是我市冬种生产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
在冬种生产中,各地根据实际,分作物品种积极推广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如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和机械直播技术,棉田油菜“一穴双株”栽培技术,中稻一季稻—马铃薯水旱轮作技术,蔬菜设施栽培技术,绿肥“三花混播”(紫云英、萝卜籽和油菜籽三种作物混播)技术等。衡南县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主推机械开沟、免耕直播、合理施肥、增施硼肥等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常宁市派遣技术骨干深入示范片,针对冬种开始时的干旱天气,在中晚稻收割后立即打穴点播或抽沟条播,油菜在年前搭起了丰产苗架。
同时,各县(市)区立足今年双季稻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安排好稻田秋冬作物,大力扩展稻—稻—油、稻—稻—肥、稻—稻—菜三熟制种植模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武孝军 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