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防治机制,服务现代农业
——衡南县创建农作物病虫害机械化专业防治队情况汇报
衡南县植保植检站
2007年12月13日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效、更符合生产实际的防治模式,我站从2005年起就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以创建水稻病虫害机械化专业防治队(以下简称机防队)为代表的病虫防治机制创新示范。现将三年来该项目的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1.专业机防队的创建运行情况
1.1专业机防队的建设概况
2005年主要以三塘镇神山村、宝盖镇双河口村为主,2006年新增车江镇白水、友谊等9个村。2006年下半年我站抢抓特大洪灾后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对斜纹夜蛾等突发性病虫的防控工作的机遇,由财政出资购买了100台WFB-18AC型机动喷雾器,又组织了近20个应急机防队。目前我县已在我站登记并且已经正常开展专业防治服务的应急机防队已发展到25个,从业人员395人,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42个村,机动喷雾器拥有量已超过170台。
1.2 机防队的服务方式及收费标准
目前我县机防队的服务方式基本上以半包、战役承包、代治这三种方式为主:半包,即包防治药剂、包田间施药,承包从水稻插秧后到收割时止本地常发性的“三虫一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其收费标准2005年、2006年是早稻50元/亩、晚稻60元/亩、一季稻70元/亩,由于两迁害虫发生严重,防治成本提高,2007年收费标准调整到早稻60元/亩、晚稻80元/亩、一季稻90元/亩;战役承包,即包防治药剂、包田间施药,仅针对某一次病虫防治战役的防治工作,其价格随战役不同而不确定;代治,即由农户自己买药,机防队负责施药,一般收费标准是苗期5-8元/亩,穗期8-10元/亩。
1.3 机防队的运行模式
经过全县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摸索和实践,现在我县机防队的运行模式基本可概括为“三个主体,五种模式”:
1.3.1 第一个主体:以乡镇农技站为主体,包含有“车江模式”和“实体模式”,这也是我站近两年来全力推行的、比较成功的两种模式。
“车江模式”是我站2006年开始与全国先进农技站——车江镇农技站一起进行的有益探索。该运行模式由农技站牵头,联合乡、村两级组织,成立以政府、农技部门领导和村干部为负责人、自愿入会的农民为会员的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通过协会创建、管理机防队,由机防队通过上交管理费和统一到协会进药促进协会的日常运转。2006年我们在该镇成立的以3位科技示范户为负责人的3个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队,现已发展到有从业人员48人、施药器械53台[其中机动式25台、手动式(主要是东方红DFH-16A型)28台]、日有效服务能力900亩次的规模。协会制订了《衡南县车江镇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章程》、《机防队岗位责任制》、《机防队考勤制度》、《机防队财务管理制度》及《衡南县车江镇水稻主要病虫害机防服务协议》等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现在这三支队伍正在该镇12个村以上述三种服务方式全面开展病虫害机防服务。
“实体模式”即:乡镇农技站创建机防队并将其做为站内的一个经济实体进行运作。这是宝盖镇、冠市镇等乡镇农技站在今年进行的有益尝试,主要服务方式以战役承包或代治为主,由于这些乡镇烟叶种植面积大,他们已将服务作物扩展到了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方面。还有相市乡等农技站也摸索出了一条机防服务的新路子:只要在农技站指定门面购买农药,就可免费借用机动喷雾器一次或交8-12元/亩服务费由机防队代治。在现在的农资经营不但要靠质量,更要靠服务取胜的竞争年代,估计会有更多的农技人员参与到这种农资经营、机防服务双重创收的新型技物结合服务模式中来。
1.3.2 第二个主体:以村委会为主体,主要为“神山模式”。2005年我们在三塘镇神山村成立了的神山村机防队,由村委会出资购置机器,对全村水稻病虫进行统防统治,每亩收取一定的代治费以确保机防队的运行。该种运行模式符合“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要求,更贴进农民的心声,因此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今年已扩展到江口镇江洲村、谭子山镇工联村、茶市镇怡古村、莲花村、相市乡直壁村等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1.3.3 第三个主体:以能人和大户为主体,具体有“能人”和“大户”两种模式。“能人模式”比如我站扶持的宝盖镇双河口村村民罗炳生即为此例。该农户2003年就开始了代治服务,使用的工具是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工效差,收益低;2005年8月从我站购回了一台东方红WFB-18AC型喷雾喷粉机后,两夫妻以每亩苗期6元、穗期10元的标准在当地进行代治服务,5天就收回了机器钱,通过在水稻及经济作物上开展机防服务,两个月净赚3000多元,现在该农户已发展到拥有机动喷雾器3台,雇工5人的规模。另一种是“大户模式”:有许多种田大户(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葡萄、果树、烟草等大户)在收看了机防队的电视报导或听取了村干部的口头宣传之后都纷纷购买该类机器进行机械化防治病虫杂草,如车江镇丰富村的何盛桂、三塘镇三元村江塘组的谢军就是此例。车江镇丰富村的何盛桂共种有30亩美国提,往年两夫妇打一次农药起码要累上整整4天时间,且每次打了农药下来都要输1、2天液,今年从我站购置了一台机动喷雾器后两夫妇轻轻松松1天时间全部搞定,且尚未出现过因打农药要输液的现象。三塘镇三元村的谢军一个人承包了20亩稻田,实行香(西)瓜——水稻连作,今年从我站购置了一台机动喷雾器后,除了管好自已的田外,还为其他农户代治创收,受其带动,该组今年一下子就发展到了有4台机动喷雾器,服务区域已扩展到邻近的松山村及雨母山乡。
2.植保站在创建机防队行动中的定位、作用和取得的成效
作为在现今农业生产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现有耕地分散到户制度下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机防服务要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386199”部队,更有农民“等、靠、要”的小农思想。因此,从建队初期开始,我们一直坚持“政府推动、植保助动、市场拉动”的原则和方针,强调机防队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2.1为助推机防队的发展,几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1加大宣传支持力度,帮助机防队伍建设。该项目的运作得到了衡阳市电视台、《衡阳日报》、《衡阳通讯》、衡南县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衡南农业信息网》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在每期病虫电视预报、病虫情报上,我们都对机防服务进行了大力宣传,通过宣传,为全县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生产力,也为农村有为人士送去了新的技术和赚钱思路,从而为机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该项目更得到了农业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几年来省站为我县防治机制创新项目提供了WFB-18AC型机动喷雾器30余台、施药防护服500余套,县政府拨专款购买WFB-18AC型机动喷雾器100台、频振式杀虫灯300盏,为我县机防队伍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2.1.2大力开展机防培训,帮助机防队正常运行。3年来我站专门召开了各乡镇农技站长会议9次,研究部署机防队的创建工作;针对农药和药械经销商、机防队员、村干部、科技示范户举办了21次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高毒农药替代技术、中低容量喷雾技术、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举办田间施药技术、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电视专题节目12期;参与“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讲课48次;结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和先正达公司及拜耳公司的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举办“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近600人。几年来累计发放高毒农药替代技术资料15000余份,发放以“农药科学安全使用”、“频振杀虫新技术”、“东方红喷雾喷粉抛秧机”、“科学防控鼠害”等为内容的《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科技光盘》2500余张,发放《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手册500余份、张贴《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挂图》500余张,赠送施药防护服、防毒面罩700余套,直接受训人员达16000余人次。
2.1.3做机防队的靠山,促进机防队健康发展。由于机防不同于常规的手动喷雾器防治,我站主动抓好了三塘、车江两个机防点的病虫测报,药后防效检查等技术指导工作,同时为机防队协调解决各种纠纷;在车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衡南县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章程》、《机防队岗位责任制》、《机防队考勤制度》、《机防队财务管理制度》及《衡南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机防服务协议》等比较切实可行的服务及管理制度,使机防队有章可循。3年来,共无偿为各机防点提供病虫防治资料25期12000余份,协调解决纠纷11次,发放各类制度10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机防事业的发展。
2.1.4加强机防技术研究,提高机防工作效率。通过田间大面积实地操作,我们摸到了东方红WFB-18AC型喷雾喷粉机在水稻上施药的大致成本:一般一桶药水可喷0.5-0.8亩的面积(视机手的施药水平和苗情而不同,防治稻飞虱应喷口朝下并需适当加大用水量),需要5-8分钟的时间(因流量开关的档位不同而不同,且仅指从下田到上岸,不含配药及在配药处与目标丘块来回路上的辗转时间),燃料成本0.4元左右,一般一台机器有2个机手就可以了,但一个机防队至少要一至两个专门配药的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在用药上我们也进行了减量25%的田间实践。实践表明,在确保防效的前提下机防较常规防治可节省农药用量25%左右,每亩可降低农药成本2-3元。为了提升配药速度,我们尝试了大水桶统一混药然后用口杯直接舀入喷雾器或用矿泉水等塑料瓶分装带到田边的配药方式革新;为了节省喷雾器来回加水配药的辗转时间,我们采取了挑水到田边不熄火直接加水、加药的方式;为了扩展机防队的生存空间和能力,我们还进行了机械化喷直播、机械化抛秧等方面的技术储备。
2.2.取得的主要成效
2.2.1开创了病虫防治工作的新思路。目前,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农作物病虫害综防统治的方针和要求相左,加上农作物病虫害近几年来发生总是逐年加重,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造成病虫防治工作难度很大。
该项目通过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效、更符合生产实际的、由市场运作的农作物病虫害机械化防治队,有助于解决当前种植方式与病虫害防治难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病虫防治技术水平,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生产生活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2.2提升了应对重大病虫害和防控其它人畜公共卫生疾病的应急防治能力。这在2006年的灾区房舍消毒和对斜纹夜蛾的防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洪灾过后,根据就近原则,我们紧急调动了宝盖镇双河口村机防队,为受灾群众进行房舍消毒,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通过政府紧急采购100台机动喷雾器,由各乡镇农技站组建应急机防队,第三代斜纹夜蛾在防治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防效均达到90%以上,确保了灾区农民生产自救的顺利开展。
2.2.3促进了先进植保器械的推广应用。水田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植保机械的推广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WFB-18型喷雾喷粉机既能喷雾,又能施肥,还能抛秧,通过防治机制创新项目的宣传、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认识并感受到该类机器将是丘陵地区实现植保机械化的首选器械。受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许多农户
都要求加入我们的机防服务,根据我们在同一地点针对同样的人,在项目开展前和开展后连续两年对比调查表明,机防服务市场需求较大(见表1)。
3.遇到的主要困难
经过三年的运作,全县农户尤其是接触过机防的农户接受机防服务的积极性相当高涨。全县机防队也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发展起来,且有燎原之势——机防队数目从2006年上半年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25个,服务区域从2006年的11个村发展到42个村,服务面积从2006年的16107.1亩次上升到2007年的62362亩次(见表2)。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表1: 衡南开展机防服务前、后情况调查统计表
衡南2006.4-2007.5
调查地点
|
调查农户
|
愿意接受机防的
农户%
|
其 中
|
||||||
愿意半包的农户%
|
愿意代治的农户%
|
愿意战役承包的农户%
|
|||||||
开展前
|
开展后
|
开展前
|
开展后
|
开展前
|
开展后
|
开展前
|
开展后
|
||
三塘神山
|
40
|
42.5
|
75.0
|
10.0
|
25.0
|
32.5
|
50.0
|
0
|
0
|
车江白水
|
40
|
45.0
|
97.5
|
15.0
|
75.0
|
30.0
|
22.5
|
0
|
0
|
车江友谊
|
30
|
63.3
|
100.0
|
56.7
|
100.0
|
6.6
|
0
|
0
|
0
|
车江铁市
|
20
|
40.0
|
75.0
|
5.0
|
25.0
|
10.0
|
50.0
|
25.0
|
0
|
车江金马
|
20
|
30.0
|
60.0
|
0
|
50.0
|
30.0
|
10.0
|
0
|
0
|
车江古城
|
20
|
55.0
|
90.0
|
15.0
|
90.0
|
40.0
|
0
|
0
|
0
|
合计
|
170
|
46.5
|
84.7
|
18.2
|
60.6
|
25.3
|
24.1
|
2.9
|
0
|
表2: 2006年病虫防治专业队服务面积统计表
衡南.2006.10 单位:亩次
地点
|
早稻
|
一季稻
|
晚稻
|
合计
|
|||||
半包
|
战役承包
|
代治
|
半包
|
战役承包
|
代治
|
战役承包
|
代治
|
||
车江白水
|
515.2
|
62.5
|
130
|
1377
|
120
|
100
|
200
|
850
|
3354.7
|
车江友谊
|
818.4
|
37.5
|
210
|
|
|
|
|
|
1065.9
|
车江金马
|
170.5
|
75
|
140
|
450
|
80
|
80
|
250
|
200
|
1445.5
|
车江铁市
|
155
|
25
|
60
|
450
|
70
|
85
|
100
|
200
|
1145
|
车江日升等村
|
|
|
1340
|
|
|
920
|
|
1200
|
3460
|
三塘神山
|
|
|
861
|
|
|
900
|
|
1100
|
2861
|
宝盖双河口
|
|
|
875
|
|
|
650
|
|
1250
|
2725
|
合计
|
1659.1
|
200
|
3616
|
2277
|
270
|
2735
|
550
|
4800
|
16107.1
|
3.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机防服务重视不够,决定了机防服务发展不快。
开展以创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机械化防治队为代表的防治机制创新行动,具有比推广水田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更为广泛、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仍是以农业局和植保站孤军作战,虽然县政府2006年采购了100台机动喷雾器发放到了各乡镇,但对全县80余万亩农田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植保机械化器械未能象水田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那样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广机防服务任重而道远,受资金和人力的影响,我们举步维艰。
3.2机防队的运作、管理以及田间作业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由于机防作业要求技术含量较高,且基本上是在“三高”(即高温、高劳动强度、高危险性)的情况下进行,具有工作时间不确定(主要指病虫防治时间不确定)、上班时间较短(主要指日有效工作时间以及每次防治战役的天数)等特点,因此如何合理确定机防服务(尤其是半包和战役承包)的收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田间作业过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最终使机防队员的薪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机防队队员的稳定性、责任心、战斗力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是目前我们正在摸索,并凾待更多植保同行加以研究的一门学问。
就拿田间作业技术来说,该类机器对叶面害虫防效特佳,但对基部病虫害特别是一季稻后期基部病虫害控制能力较差。以2006年中稻上的四代(GB)稻飞虱为例:在低龄若虫高峰施药时我们不但用了噻嗪酮或吡虫啉,还加了速效性药剂敌敌畏,但由于机动喷雾器所施药液很难到达水稻下部,导致防效很差。吸取2006年的教训,2007年对后期稻飞虱我们采用了喷口朝下,亩用水量4背包左右的针对型喷雾法,效果不错。但是在一季稻上由于后期苗秆有时比人还高,又是高密植的作物,即使分厢、喷口朝下喷药,仍很难在作物行间穿透均匀,明显地增加了施药的难度,制约了机动喷雾器优势的发挥。虽说常规喷雾器较机动喷雾器相比难度更大,工效更低,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3.3 半包或战役承包受天气和虫情等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我们认为,半包或战役承包也是一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协调统一的系统工作。
天时,包括整季的施药次数(半包)和施药时的天气(半包和战役承包)等,尤其是两迁害虫和天气难以预测就对该项因素给予了制约。如:2006年的稻纵卷叶螟在早、中稻上特大发生,在早稻上我们就进行了三次连防;2007年双晚上四代稻纵卷叶螟不但基数大,蛾峰长,就是两次连防也很难跟三代二化螟防治时间兼顾,导致晚稻比历年又多出一次战役;由于病虫防治的时效性很强(尤以稻纵卷叶螟最明显),而施药前又要考虑施药后至少8-12个小时不下雨,在2006、2007年的机防服务中,我们数次都是在气象台说本地有阵雨或雷阵雨的情况下冒险施的药。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夏敬源主任的观注:2007年8月18日夏主任视察我县机防现场时与省站刘站长就聊了在机防方面引入农业保险的问题。
地利,我们认为关键的是要连片作业、水源要方便,否则一天大部分工作时间会辗转在路上。
人和,一方面是机防队队员之间要和谐、工作效率要高,另一方面是需要农民的配合,如药前灌水、开厢、药后及时检查防效,并客观公正地对待防效。
4.今后的工作思路
开展以组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为代表的防治机制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它能有效解决农村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不足、植保机械化程度低、农户防病治虫难、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最后一道坎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同时由于机动喷雾器施药雾细、量小,喷出的农药绝大部分沉积在作物的叶片和病虫等靶标对象上,极少滴落在土壤和水域中,与常规喷雾相比农药利用率可提高1-2倍,工效提高5-10倍,减少用药30%左右,因此开展病虫防治机制创新行动是一种涉及到多项公共安全与利益的神圣事业。而且我们也惊喜地发现,机防服务在我县正在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2008年我们将继续迎难而上,把该项工作做实、做好、做大。
4.1加强宣传、汇报,营造机防良好氛围。2008年我们除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以启发各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的心智外,我们还将尽力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力争将部门行为转化成政府行为,坚持“政府推动、植保助动、市场拉动”的原则和方针,强调机防队的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4.2 以植保施药器械更新换代促机防全面展开。2008年我们计划在完成手动喷雾器推广的同时着重推广机动喷雾器,争取将机防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4.3 搞好服务,引导更多农民加入机防行列。2008年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加强机防方面的培训让更多的人知道机防的好处与市场的潜力,掌握机防技术;我们将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能人、大户、乡镇农技部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让机防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将加强摸底、登记,为更多的已购置机动喷雾器急需技术指导的农民得到及时指导,为渴求机防服务供需两方提供信息服务,使他们得到及时对接。
5、建议:一是政府应将机防服务纳入政府补贴;二是机防服务应引入农业保险;三是现有的东方红、泰山牌机动喷雾器机体太重,振动大,不便于田间作业,应在技术上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