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万亩水稻的“田保姆”
2010-01-29 17:34:27 作者:唐春生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万亩水稻的“田保姆”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配制好的农药在电动机的抽送下,顺着皮管进入担架式喷雾器,4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机手配合操作着一台担架式喷雾器,将农药喷洒入稻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刻,泉湖七塘、红湖、核心、双口等17个村,随处可见泉湖农技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责任机手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身影。每天,该社共有100多名责任机手操作着14台担架式喷雾器和56台背负式喷雾器,为全镇6000多亩稻田防病治虫。
农技站张建华是核心片组的组长,他一边指挥着作业人员防治稻田病虫,一边将水稻病虫防治时间、农药配方等记录在“病虫防治日记”上,确保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今年村里大部分种植户都要我们合作社防治病虫,这4天要对900多亩稻田进行防治。”张建华说,现在村里种田的人大多年纪比较大,去年100多亩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后,不仅为农民减轻了体力上的负担,而且防治效果好、水稻产量高,深受大家喜欢,今年,许多要求实行专业化防治的农民在年初时就到合作社报名签订了合同。
一名机手配制好药剂后,一名机手操作喷雾器;走到哪里,其身后的两名机手就将长长的皮管拖到哪里,“喷枪”所到之处周围8米开外的稻田立即喷洒到了农药,不到10分钟,一亩田已完成了病虫药剂防治。看到眼前的情景,双口村种了20多年水稻的刘丽华觉得不可思议,“一亩田自己打药水起码一个小时,合作社打得真快!”刘丽华今年是第一年参加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以前每到7、8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穿上外套、背起喷雾器,在烈日下喷洒农药实在有些吃不消,女儿和儿子在外地工作,丈夫也在企业打工,田里的活都要由今年57岁的刘丽华做。“现在好了,每亩一季花99元,病虫防治不用自己动手,药费、工钱全包干。”刘丽华笑着说,如今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了,播种的时候不用弯腰插秧;病虫增多打药水的时候有“田保姆”,专用机器一喷又好又快;稻子成熟了,收割机驶入稻田,稻子立刻变成了整袋的稻谷。把田交给机防队“田保姆”,不仅提高了防治质量,节省了药本,更省了心。”
以上3个片段是衡南县泉湖农技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田保姆”为当地农民进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缩影。
泉湖农技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股份制服务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产权明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该社于2007年12月由泉湖镇农技站长黄科玖、农机站长段红波领头创办。现有农业机械118台,其中植保机械有:14台担架式弥雾机,56台背负式弥雾机,有机手112人。2008年合作社在省、市、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全程承包1200亩稻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行统一时间防治,统一农药供应,统一检查防效,统一防护着装,统一回收废物的“五统一”防治模式,效果不错。2009年,合作社已签订合同面积6382亩,涉及17个村、223个村民小组1682户,辐射带动近万亩稻田实行了植保专业化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很强,实施专业化防治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好处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根据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对症下药,进行适时适量防治。二是统一防治时间,防止病虫辗转为害。三是减少流通环节,保证农药质量,降低防治成本。四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五是有效控制病虫害,增产又增收。2009年合作社按照省、市、县植保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狠抓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在调整巩固、规范提高、健康发展三个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
一 调整巩固
1、专业防治队伍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该社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防队3个,每个机防队员3人,防治面积1200亩。2009年发展到14个专业防治队,每个机防队4人,防治面积10000亩。合作社安排配药的和捏喷枪的2名主要技术人员兼任正副队长,另外两名则由当地农户担任。每个机防队配备1台担架式喷雾器和4台背负式喷雾器,这不仅保证了2009年已签合同的6382亩稻田专业化防治100%完成,而且辐射带动近万亩稻田实行了植保专业化防治。
2、加强物资储备,科学用药,确保专业化防治节本增收。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实际需求,提前做好了农药市场调查,及时指导调配农药品种,做好农药、药械和防护设备等防控物资储备,在保证防效的基础上降低药价,确保专业化防治节本增收。今年早稻用药二次,第一次每亩用药8元,第二次每亩用药15.5元,共计23.5元。用工7元亩次,共计14元。累计每亩用药用工成本37.5元。合同价每亩69元,平均每亩获利润30元。2009年该社专业化防治共节约用药用工成本增收30万元。
3、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专业化防治持续发展。机防队员向农民讲清防治目标和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减少专业化防治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农药使用效果与田间小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正确引导农民理解防治效果,以及“两迁”害虫多次迁入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减少防治中盲目用药和滥用农药,延缓水稻病虫抗药性的产生。由合作社植保专业农艺师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病情指数,预测防治适期;施药后3天要求抽样调查防效。对防效欠佳的田块立即补火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保证专业化防治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提高
1、不断丰富专业化防治内涵,提升应急防控能力。2008年该社开展专业化防治重点放在机械施药上。2009年合作社积极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丰富了专业化防治的内涵和绿色防控技术,倡导深水灭蛹、田边种豆、性引诱剂诱虫、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稻鸭共生灭虫和除草、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等多种防控措施,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该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
2、实行防治技术措施配套,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该社根据农作物栽培布局、生长情况和栽培习惯,结合重大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优化、集成和组装专业化防治配套技术,制订相应的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方案,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
3、规范病虫监测方法和内容,提高防控效果。该社加大病虫监测力度,监测点按照病虫调查规范开展各项病虫调查,确保病虫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专业化防治决策,充分利用专业化防治优势,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
4、规范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专业化防治影响力。该社广泛宣传,定点培训,适时开展专业化防治演练,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举办各类型的技术培训班,组织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培训,培训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和专业化防治队队员。培训内容着重于专业化防治的组织要点和防治技术要点。要求参培人员掌握水稻不同时期喷雾的不同要求。防治稻飞虱要求喷粗雾,药剂必须喷到茎秆基部;防治稻纵卷叶螟要求均匀细点喷雾叶面。要求机防队员能够独自排除简单的机械故障,回收集中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减少环境污染。二是举办全镇专业化防治现场会,现场演练和展示专业化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邀请农民现场监督,进一步扩大和宣传专业化防治的影响。
三、健康发展
1、专业化防治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合作社服务能力。该社今年将专业化防治工作列入水稻全程机械化有偿服务内容之一,指定专人负责专业化防治工作。合作社、机防队、队员和农户多方协作,通过合作,培养农业技术管理员13人,农机维修人员8人,农机操作手26名,电脑及日常管理员2名,建立了人才储备库,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2.加大专业化防治投入,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该社专业化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积极争取资金,加大专业化防治投入,促进专业化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近两年来,该社争取项目资金22万元,其中20万元中央项目用于增添农机新设备11.5万元,包括购置收割机1台,插秧机5台,担架式植保机械14台。投入机库建设3.6万元,建机库758平方米。组织农机、农技培训3.5万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印发技术资料1.4万元。县财政专业化防治配套资金2万元,为专业化防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专业化防治不断拓展,推动了工作制度的完善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近两年来,该社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制定明确的奖罚制度,奖励表彰工作先进的机防队和个人,对作风拖拉、工作马虎的队员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予以解聘。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专业化防治管理制度》、《机防队服务公约》、《机防队服务承诺制度》、《安全用药技术操作规程》、《专业化防治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机动施药机械故障排除》、《承包合同》,对辖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将规章制度上墙公示,接受监督。
4、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展示了合作社良好的发展前景。泉湖农技农机合作社通过两年的努力,基本普及了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实现防治效果、防治效率、防治效益“三提高”,达到防治成本、劳动强度、环境污染“三降低”,确保农产品质量、人畜生活、作物生长“三安全”目标,专业化防治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现在,该社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合作服务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服务质量逐渐提高,展示良好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