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
2017-10-24 17:03:05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简介
稻纵卷叶螟广泛分布于全国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也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以幼虫吐丝将叶片缀合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
图1 危害状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图2)体长7~9毫米,翅展约18毫米,灰黄色,前翅的前缘和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雄蛾在这条短纹上近前缘处有1黑色眼状纹和毛簇。后翅亦有2条灰黑色横纹。卵近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有1黑点。幼虫(图3):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部褐色,胸腹部初为绿色,后变黄绿色,老熟时带浅红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螺形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明显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被蛹长约9毫米,腹部第5~7节近前缘处有1黑褐色细横隆线,尾部尖,上生8根钩刺,蛹外常有白色薄茧。
(图2 成虫) ( 图3 幼虫 )
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在广东中部一年发生6~7代,在湖南衡阳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每年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以后约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代;早稻以第2代幼虫数量最多,为害最大;晚稻则以第5代数量最多,常为害猖獗。成虫白天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附近嫩叶上取食叶肉,2龄后爬至叶尖附近,吐丝缀叶纵卷成苞,藏身苞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呈白条状;随着虫龄增大,虫苞扩大,为害也越重,可使叶片枯死。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老熟后多在枯鞘间做薄茧化蛹。
综合防治措施(1)冬季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在成虫盛发始期,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oponicum Ashmead),每隔3天放一次,每次每亩放蜂量1.5~2万头,连续放蜂3次。
(3)药剂防治:在成虫高峰后7~9天或稻叶刚出现被啃食的白点时施药,每隔5天检查虫情,酌情连续防治。可选用喜令/百越/(1.14甲维盐•微乳剂)、星佳秀(3%甲维•溴氰微乳剂)、昂歌锐(3.4%甲维盐•微乳剂)、透皮(1.8%阿维•乳油)与酰胺类药剂混用,每亩50-75毫升(每桶水25毫升),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也可选择万喜(0.5%甲维盐•微乳剂)、欢歌(1.14%甲维盐•微乳剂)、希旺(1.8%阿维菌素•微乳剂)、稻歌(30%毒•辛乳油)与酰胺类药剂混用,每亩100-150毫升(每桶水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也可选择万喜(0.5%甲维盐•微乳剂)、欢歌(1.14%甲维盐•微乳剂)、希旺(1.8%阿维菌素•微乳剂)、稻歌(30%毒•辛乳油)与酰胺类药剂混用,每亩100-150毫升(每桶水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对虫龄大、高密度、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田块, 亩用铁钻(3.2%阿维菌素•酰胺类乳油)200毫升、或亩用钻斧(5%阿维菌素•酰胺类乳油)200毫升、或用沙冥剑(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200毫升+5%氟铃脲乳油100毫升)共300毫升、或用双拳(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44%(丙•氯)乳油150毫升)共300毫升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好。
附测报技术:两查两定
双拳、沙冥剑是防治高龄卷叶螟、二化螟的特效药剂
附测报技术:两查两定
1、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
查卵粒密度和孵化进度,当发蛾高峰后进行大田卵量调查,即每块田随机分散50取样株,逐叶检查其上的卵粒数,孵化卵数,寄生卵数,然后计算卵量,孵化率,寄生率。
2、查幼虫密度及龄期定防治对象田和防治适期,当卵孵高峰后或蛾高峰后7-10天,查当代主要分布田,每类型田查1-2丘,隔日查一次采用平行线单株连续取样,每丘100-200蔸,调查时要逐蔸逐株查新老虫苞,心叶等。分龄记载计算,凡每100蔸分蘖期有幼虫50条或新卷叶尖50个,孕穗期有虫30-40条或新卷叶尖30-40个(老熟幼虫除外),应定为防治对象田,查幼虫密度还可结合查虫龄,当大多数为1-2龄幼虫,少数为3龄时即为药杀适期。
关键词:卷叶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