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03-08 15:05:51 作者:唐春生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唐春生
(民建衡阳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常委)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立足农村当地实际,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了衡阳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基本上住上适用美观住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级公路四通八达,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乡村风气明显好转,村级管理更加民主,呈现一派“农民富、村庄美、乡风正”的新景象。
但是,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还存在五个突出的问题:(1)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取消了农业税,还进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双低”油菜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种粮农民综合直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另一方面,粮食种植面积在滑坡,惠农政策难以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2)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违法占有耕地的现象难以遏制,耕地征补平衡政策难落实,有些地方抛荒严重,粮食生产安全性受到挑战。(3)农村水利设施带病运作,防汛抗旱能力差,农田高产稳产难度大。(4)农村青壮劳动力大批量转移,留守在农务农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人散网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5)乡风文明亟待加强,农村各种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量薄弱,普遍缺乏应对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这些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点抓好“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逐渐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一是社会系统要严格实行“两控”,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下,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不超过757万;控制滥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10年,保证全市耕地总面积37.58万公顷,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4.77万公顷以下。二是经济系统要狠抓“两增”,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到2010年,按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的安全指标计算,我市粮食总产量要达到340.65万吨,肉食45万吨,禽、蛋、奶副食品30.28万吨,果品52.99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农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三是自然系统要着力“两治”,即治理水土流失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整洁村容村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继续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着力推进水稻、蔬菜、油菜、油茶、牲猪、水产品、家禽、烟叶、席草等具有衡阳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带建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粮食、生猪、湘黄鸡、蔬菜、油菜、油茶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加工附加值。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播面积,提高单产,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健全农业生产标准,动植物检验检测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三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各级政府下大力气落实土地出让、出租、转让、参股入股的有关政策法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一方面使耕地逐步集中到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田能手、种粮大户手中,并做好失地农民生活安置保障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帮助接受土地转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改变生产方式,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
四、集中资金修复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汛抗旱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开展农田整理,狠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采取开源节流并举的措施,增加有效水量,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的供水体系,对现有的多处病险水库要修复,对山平塘要进行清瘀、改造和整修,加强农田排灌渠系和机耕道建设,确保80%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和便于机耕。各级政府财政每年要安排较大数额资金,并将国土开发整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烟水配套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农业防汛抗旱能力,帮助广大农民消除旱涝灾害的威胁。
五、提高农业人口基本素质,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就业农民的基本素质,力争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以上,新增劳务输出30万人。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在经营体制创新中得到更多实惠。逐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后的农技“五站”人员属事业性管理的,纳入事业编制,由政府财政发放工资;属技术性服务人员,按市场原则,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自收自支。各级政府要保证一定的农业科研投入,狠抓良种、技术、设施、推广四个关键环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地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多途径、多形式进入新农村建设的的主战场,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各项农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着重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大胆启用一批有建功立业之心而又率先致富的农民担任村干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维稳机制,强化责任制,抓好农村综合治理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